“‘特需为主、附带医保’是社会办眼科医疗机构的未来发展方向。”北京茗视光眼科总经理于泓在9月8日举办的社会办眼科医疗机构发展论坛暨华北区屈光手术专家会诊中心成立启动仪式上这样说道。
图为社会办眼科医疗机构发展论坛现场
特需+医保或成社会办医新出路
医保定点可谓民营医院发展的最大瓶颈之一。由于政策的不断开放,随着越来越多的社会办医疗机构被正式纳入医保定点范围,使得社会办医的进程逐渐走向良性循环。
中国医院协会民营医院管理分会副会长王培舟就表示,一些社会办眼科医疗机构在“全民医保”政策落实以来,综合眼病患者门诊治疗量平均增加了25%左右。其中,白内障、青光眼、眼底病等住院手术诊疗项目的患者数量出现了明显增加,患者实际支付的诊疗费用有了显著的降低。
“‘特需为主、附带医保’是社会办眼科医疗机构的未来发展方向。”于泓强调,茗视光眼科除了引进国外尖端的技术与设备之外,还积极引进国外先进的医疗服务模式,尤其是特需式、个性化的服务,如个性化术式选择、专家点诊制、一对一眼部健康报告解读、终身眼健康管理等。
于泓认为,作为社会办医疗机构,未来寻求国际合作也将是一个趋势,搭建全球视光技术共享平台,通过该平台,国外眼病患者可来中国享受国际水平的眼科筛查与治疗。为此,茗视光眼科正在积极寻求国际商保合作。
“国际商保的最大特点是突破了对就医地点、用药的限制,患者在医院几乎所有的医疗花费都可以报销。像这种高端医疗健康保险,完全突破了社保限制,使被保险人在就医时不用再考虑社保的束缚,专心治病。”于泓也透露,目前已有多家国际商业保险公司正在与茗视光洽谈合作。
图为华北区屈光手术专家会诊中心成立启动仪式现场
社会办医疗机构是公立医院的有益补充
较之公立医院,高水平的服务质量、人性化的服务环境、便捷温馨的服务流程是民营医院的最大优势,只要定位合理、价格适中、管理规范,民营医院将与公立医院形成有效互补和竞争态势。
一位参会的业内人士透露,尽管大家对于眼睛的健康越来越关注,但与之对应的是,我国在眼科疾病的治疗资源上并未跟上。以屈光疾病的治疗为例,经验丰富的屈光诊疗专家稀缺,多数医生对于疑难性屈光疾病缺乏系统的治疗理论,技术分散单一。
另外,由于种种政策上的限制,公立医院在仪器购买,设备引进等方面远远落后于国内的一些民营专科医院。事实上,“社会办近视医疗机构正是公立医院的有益补充”,该位人士如是说。
以茗视光眼科发起成立华北区屈光手术专家会诊中心为例,该中心以北京为轴心,覆盖天津、河北、山西、内蒙古等华北区域,辐射北方地区,既可为广大患者提供疑难性屈光疾病会诊,还可为基层医疗单位提供技术支持,进而推动多区域的眼科屈光疾病的治疗水平。
据主办方介绍,北京协和医院李莹教授、北大三院眼科主任陈跃国、北京同仁医院周跃华教授、天津医科大学眼科中心赵少贞教授等国内一流屈光手术专家均将加盟该院的“华北区屈光手术专家会诊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