权威发布
快速导航
频道
女性
减肥
育儿
保健
美容
妇科
饮食
中医
肿瘤
资讯
男性
诊疗
呼吸科
心血管
肝病科
更多
服务
问医生
就医助手
药品通
疾病百科
名医在线
简单生活
热门疾病
高血压
阴道炎
肩周炎
脂肪肝
小儿咳嗽
糖尿病
健康科普
科普基地
关注39减肥健康运动

查看更多相关内容

取消关注
首页 > 资讯 > 权威发布

专家呼吁:控制胆固醇 患者应心中有“数”

举报/反馈
2013-05-20 10:55:5639健康网

  为积极推动我国心血管疾病事件发生率“拐点”早日到来,由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中国胆固醇教育计划项目(CCEP)和中国老年学学会心脑血管病专业委员会共同发起第三届“5·18血管健康日”,本届的主题为健康是有颜色的:控制胆固醇,心中有“数”。

  高胆固醇是心脑血管疾病死亡的重要诱因

a2

图为赤橙黄绿血脂危险分层

  胆固醇主要分为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两种。前者对心血管有保护作用,是“好胆固醇”;后者会附着在血管壁上,一旦过量,就会导致动脉硬化,因而被称为“坏胆固醇”。

  血液中的“坏胆固醇”增多时,在血管壁上形成小斑块,逐渐堵塞血管,使血流变慢,引发冠心病和脑卒中等心脑血管疾病。更危险的是,不稳定的斑块破裂或脱落,会在短时间内堵塞血管,导致急性心肌梗塞或脑中风,危及患者生命。

  著名心血管专家、北京大学人民医院的胡大一教授指出,高胆固醇是引发冠心病和脑卒中这两大心脑血管疾病的罪魁祸首。在心血管疾病领域,高胆固醇是冠心病最重要的危险因素之一。有研究显示冠心病死亡中,77%归因于胆固醇水平的增高,这一比例远远高于高血压糖尿病、吸烟、BMI等其他多个与冠心病的发生相关危险因素。

  而在脑血管疾病领域,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张茁教授指出:从我国卒中的流行病数据可看出与高血压相关的出血性卒中的发生率已出现下降的趋势,但与高胆固醇、动脉粥样硬化密切相关缺血性卒中发生率正在持续上升。

  控制胆固醇不能“一刀切” 而应心中有数

  本届主题中特别强调“数”。这个“数”就是我们不同危险人群的胆固醇(主要是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控制的目标,即大众除了要了解自己血管健康状况,还要明确胆固醇的控制目标。

  目前我国各医院使用的血脂检验报告单以正常人标准为参考值,“一刀切”的参考范围让很多心血管高危人群误以为自己血脂水平正常,延误就医时机。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老年病内科主任刘梅林教授指出,不同危险水平的患者胆固醇的正常范围不同,患者的整体心血管危险越高,LDL胆固醇水平就必须降的更低。影响心血管整体危险评估的主要因素包括: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年龄(男≥45岁,女≥55岁)、吸烟、高密度胆固醇(HDL-C)低、肥胖和有血管病家族史等。应根据不同的心血管风险,把胆固醇水平严格控制在表格中的合适范围。胆固醇升高时心血管发病几率将大大增加。

  临床证据和《指南》均强调,要依据危险分层干预胆固醇,根据患者个体特点决定胆固醇的达标值,加强高危、极高危患者的综合管理。目前,我国各医院使用的血脂检验报告单以正常人标准为参考值,“一刀切”的参考范围让很多心血管高危人群误以为自己的血脂水平正常,延误就医时机。因此,单纯看化验单结果是不够的,应根据危险分层,综合判断心血管病患者的发病危险并进行及时有效的干预。

  刘梅林教授强调指出:当患者了解自己血管的“健康颜色”(危险程度)后,就可以根据不同颜色判断自己的胆固醇控制目标。真正做到控制胆固醇,心中有“数”!

1/2上一页
杨文英主任医师内分泌科 中日友好医院  三级甲等
快速通道
相关推荐39精品39热文
自测
查看全部
健康资讯推荐
推荐医院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