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9健康

激活+尖叫?怪异功能性饮料危害有多大?

  “困了、累了,你要喝红牛!”这是大多数消费者对功能性饮料的最初认识。2003年5月之后,各类打着“功能”旗号的饮料纷纷登场,一大堆概念也随之扑向消费者:“功能因子”、“电解质”……然而究竟什么是功能性饮料,却没有几个人说得清楚。

  记者从中国饮料工业协会的有关负责人那里了解到,《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软饮料的分类》中并没有“功能性饮料”这一称谓,只有“特殊用途饮料”的提法。《标准》给“特殊用途饮料”下的定义是:通过调整饮料中天然营养素的成分和含量比例,以适应某些特殊人群营养需要的饮品,包括运动饮料、营养素饮料和其他特殊用途饮料三类。实际上,根据国际饮料行业的规定,功能性饮料即带有保健作用的饮料。

  中国农业大学食品学院廖晓军教授称,功能性饮料除了有能强身健体、补充营养的产品外,还包括健脑产品,具有能量物质、能缩短疲劳时间的产品等。功能性饮料在广义上包括运动饮料、能量饮料和其他有保健作用的饮料。

  目前,市场上的功能性饮料主要为两大类:补充型和功能型。补充型的有:如在市场上颇受欢迎的维生素水饮料“脉动”、“宝矿力水特”、“维体”等,其作用是有针对性地补充人体运动时丢失的营养。一种名为“体饮”的饮料被厂家称为平衡饮料。平衡饮料是近年来风靡于欧美和日本等发达国家的一种健康饮品。它含有钾、钠、钙、镁等电解质,成分与人体体液相似,饮用后更能迅速被身体吸收,及时补充人体因大量运动出汗所损失的水分和电解质(盐分),使体液达到平衡状态。因此也算在补充型的功能性饮料范畴之内。功能型的有:红牛、怡冠、力保健、力丽等,它们是通过在饮料中添加维生素、矿物质等各种功能因子,使之具有某种功能,以满足特定人群的保健需要。

  时尚外壳的背后

  记者在一家便利店看到,正对大门的货架上摆满了各种功能性饮料,而往年这里是冰红茶或者碳酸饮料的地盘。功能性饮料的购买者不少,闷热的天气里,不到5分钟的时间内,就有10多位顾客选择了功能性饮料。

  目前市场上600毫升左右瓶装的功能性饮料价格多集中在每瓶2.5元至3元,这个价格要比在超市里已降到了一元左右的矿泉水、纯净水高出不少,就是可乐、果汁、茶饮料也要比功能性饮料便宜一些。尽管价格不存在优势,但销售却日渐火爆。“作为新的饮料,应该说卖得还是不错的。”超市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今年这类饮料的销量上升很快,消费者以年轻人为主。”

  在闹市的一些饮料摊点上,记者看到功能性饮料同样也占据了冰柜的显著位置。一个摊主道出了功能性饮料热销的原因:“这些新饮料包装花哨,名字起得前卫,年轻人拿在手里也觉着很‘派’,许多人买它就是冲着这名字和包装。”

  商家炮制概念,大力宣传造势,也推动了功能性饮料的热销。不少商家在拓展市场的初期普遍采用的做法就是,突出宣传自己产品的特点和功效。1995年,刚刚进入中国的红牛凭借“累了,困了,喝红牛!”这句冲劲十足的广告语,很快让这一品牌家喻户晓。自2003年开始,红牛在国内几乎是一枝独秀的格局被打破,在果汁、茶饮料、碳酸饮料充斥的饮料市场上,开始频频冒出“功能因子”、“补充电解质”、“平衡体液”等从未听说过的概念,伴随着这些新概念的出现,“尖叫”、“激活”、“脉动”等名称怪异的饮料横空出世,着实吸引了大批追求个性、时尚的年轻人。

  质疑“功能因子”的功效

  功能性饮料的种类众多,让消费者眼花缭乱,是不是真的具有厂商宣称的各种功效呢?

  记者调查后得知,功能性饮料属于新产品,被纳入新成立的国家药品食品监督管理局的监管范围。国家药品食品监管局的相关人士在接受采访时表示,目前由于相关法规尚未出台,因此市场上的功能性饮料并没有一个特殊衡量标准,至于它的特殊功效,还有待研究

  中国营养协会一位姓李的理事告诉记者,功能性饮料与普通饮料的最大不同,在于添加了功能因子。虽然从一定程度上顺应了人们的需求,但功能性因子的作用到底如何,目前国内尚无充足的科学检测结果。厂家大打“功能”牌的目的,无非是一种跟风炒作。营养学界公认维生素等营养成分极易流失或被破坏,而且维生素含量多的话,会影响饮料的口味。但如果只是少量地添加,究竟对人体能起到多大作用呢?至于疲惫时或运动后喝点功能性饮料,能否起补充养分的作用,那就更难说了。

(责任编辑:郎成林)

2007-05-07 14:46:00浏览126举报/反馈
本内容不能代替面诊,如有不适请尽快就医
展开全文
医生推荐
健康资讯热门资讯相关推荐
快速导航
频道
女性
减肥
育儿
保健
美容
妇科
饮食
中医
肿瘤
资讯
男性
诊疗
呼吸科
心血管
肝病科
更多
服务
问医生
就医助手
药品通
疾病百科
名医在线
简单生活
热门疾病
高血压
阴道炎
肩周炎
脂肪肝
小儿咳嗽
糖尿病
健康科普
科普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