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9健康

六成心脏病人抑郁不自知 长期压抑增加死亡风险

  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医学中心发布的一项调查显示,出现过一次心脏病发作的人群中,约1/8表现出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的症状。与没有心理障碍的心脏病人相比,他们在1—3年内再次遭遇心脏病发作的风险大大增加。这提示我们,突发心脏病患者的心理危机干预亟待关注。

  我国心脏病人罹患心理障碍者并不少见。根据我院的一项调查显示,在心脏病发作后,至少1/10的患者会出现不同程度的焦虑抑郁适应障碍等症状。他们的心脏病再次发作几率是没有心理障碍者的2倍。因此,心脏病突发不仅危及生命,其产生的心理影响也可能是毁灭性的。令人担忧的是,心脏病人的心理障碍并未被充分认识,许多患者不了解,更谈不上治疗。目前临床上伴随心理障碍的心脏病患者中,约60%不认为自己的心理状况存在问题,当医生善意地建议他们接受心理治疗时,他们多数是激烈抵触的,而这一数字较之几年前已有所减少。长期的心理压抑会导致心血管疾病的再次发生,并导致死亡风险加大。心脏病患者的心理健康教育非常重要,且极为紧迫。

  国内很多医院已通过开设“双心门诊”等方式对心脏病伴随心理障碍者进行干预。在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双心门诊”由接受过专业心理培训的心内科医师坐诊,可给予针对心血管病与心理障碍的治疗。针对有心理障碍者,医生会通过认知教育,纠正患者的不正确认识,帮助他们走出焦虑与抑郁的阴影。对于那些重度心理障碍者,医生会将其转诊至心理科接受更为专业的治疗。

  总之,对心脏病人的心理健康教育迫在眉睫。有心脏病发作史的朋友如果出现焦虑、抑郁、适应不良等消极情绪或症状,那么就应该意识到,自己可能患上了轻度心理障碍,要及时寻求心理干预了。对于患者来讲,平时要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多找人倾诉,定期释放心理压力,避免消极情绪的积累,以维护自己的身心健康,就可以尽量避免心脏病的再次发作了。

2012-11-06 16:34:44浏览67举报/反馈
本内容不能代替面诊,如有不适请尽快就医
展开全文
医生推荐
相关视频
相关图文
查看更多相关图文

相关科普

健康资讯热门资讯相关推荐
快速导航
频道
女性
减肥
育儿
保健
美容
妇科
饮食
中医
肿瘤
资讯
男性
诊疗
呼吸科
心血管
肝病科
更多
服务
问医生
就医助手
药品通
疾病百科
名医在线
简单生活
热门疾病
高血压
阴道炎
肩周炎
脂肪肝
小儿咳嗽
糖尿病
健康科普
科普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