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9健康

德专家称德学生集体腹泻事件不应归咎中国食品

  德国微生物学家、哈勒生物安全研究所所长亚历山大·克库勒在10日出版的柏林《每日镜报》上撰文指出,一些当地媒体将德国东部近期出现的上万学生集体腹泻事件归咎于从中国进口的冷冻草莓实属“不妥”。

  这次事件始于9月下旬。德国柏林、勃兰登堡、萨克森、图林根、萨克森-安哈尔特5个州陆续有学生出现腹泻、呕吐等急性肠胃病症状。已发现的学生感染病例超过1.12万。调查表明,冷冻草莓很可能是导致学生腹泻的源头。研究人员不仅在部分患者体内检测出导致急性肠胃炎的诺如病毒,还在一批被怀疑的冷冻草莓样本中检测出该病毒。

  结果公布后,一些媒体声称这次事件是由进口自中国的冷冻草莓所引起。为此,亚历山大在文章中指出这一猜测存在三个方面的疑点:

  首先,被病毒污染的草莓仅仅是其中一个批次,而其他批次的进口草莓并未发现这种情况,这说明污染可能不是来自种植地,而是发生于供餐企业的加工过程中

  其次,以前在当地最高级餐厅、豪华游轮等备餐用料考究的厨房也曾发生过诺如病毒暴发事件。诺如病毒能在被污染食品中长时间生存,而且很少数量就能引发感染。绝对保证新鲜食品没有诺如病毒并不现实,波兰或德国种植的草莓也可能被污染。

  最后,这次诺如病毒是9月20日在萨克森州的4个儿童教育机构首次出现,但直到10月3日,德国联邦消费者保护与食品安全局才宣布查封为这些场所提供膳食的饮食供应公司Sodexo的所有产品。也就是说,在此之前尽管出现众多病例,这家餐饮公司仍供货了一段时间。

  亚历山大说,为避免这些事件再次发生,德国应加强对食品供应商的监管,而不是将责任都归咎于来自中国的食品。

(责任编辑:廖颖瑶)

2012-10-12 08:25:11浏览55举报/反馈
本内容不能代替面诊,如有不适请尽快就医
展开全文
相关视频
相关图文
查看更多相关图文

相关科普

罗雯副主任医师
深圳市第三人民医院 三甲
中国卫健委推荐新冠用药
新冠是指新型冠状病毒感染,中国卫健委推荐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用药的种类有退热、止咳、抗病毒、抗菌等药物。 1、退热药物 主要是解热镇痛类药物,包括阿司匹林、对乙酰氨基酚、布洛芬、双氯芬酸钠等。由于患者大多以发热为首发症状,因此,可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上述药物,以缓解不适症状。 2、止咳药物 常用的药物有右美沙芬、喷托维林、二氧丙嗪等。很多感染新型冠状病毒的患者可出现咳嗽、痰多等症状,可以遵医嘱使用上述药物进行对症治疗。 3、抗病毒药物 常用的药物有金刚烷胺、奥司他韦、连花清瘟等。这些抗病毒药物可以抑制新型冠状病毒感染,从而控制病情发展。使用抗病毒类药物主要的不良反应有头痛、头昏、恶心、乏力等。同时要注意肝肾功能不全的人禁用。 4、抗菌药物 感染新型冠状病毒的患者,免疫力通常比较低,可能会伴随细菌感染的发生,通常需要应用广谱抗菌药物,例如阿奇霉素、阿莫西林、左氧氟沙星等药物,可以破坏细菌的细胞壁,起到杀灭细菌的作用。 除以上药物外,还可以有免疫药物、糖皮质激素药物等,新冠肺炎目前尚无确切药物,需积极预防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尽量减少外出活动,注意个人防护,做好健康监测。
健康资讯热门资讯相关推荐
快速导航
频道
女性
减肥
育儿
保健
美容
妇科
饮食
中医
肿瘤
资讯
男性
诊疗
呼吸科
心血管
肝病科
更多
服务
问医生
就医助手
药品通
疾病百科
名医在线
简单生活
热门疾病
高血压
阴道炎
肩周炎
脂肪肝
小儿咳嗽
糖尿病
健康科普
科普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