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9健康

北京医改新举措:首次试水“医院法人治理制”

  继北京朝阳医院试点以理事会为核心的“医院法人治理制”后,北京友谊医院也加入试点工作,这是北京公立医院改革首次试水“医院法人治理制”,目前两家医院的理事会、执行院长已到位工作。北京市医管局副局长毛羽向39健康网编辑透露,尽管朝阳医院、友谊医院试点工作取得初步成效,但关于下一轮的试点医院名单北京医管局仍未确定。

yg

图为北京医管局推进医院法人治理制媒体通气会现场

  据了解,北京市医管局于7月5日、16日分别在北京朝阳医院、友谊医院正式成立理事会,运行至今已有一个多月。北京市医院管理局党委书记、局长方来英在8月23日下午举办的“北京医管局推进医院法人治理制”媒体通气会上表示,试点建立以理事会为核心的医院法人治理运行机制,是北京市医院管理局既医药分开之后,创新政府办医模式又一重要举措。

  法人制:推动医院决策、执行、监督“三权分立”

  正在推进的两家医院试点工作,由一系列综合的改革举措构成,方来英将其内容概括为“一个落实、三个制度、五项机制”。

  “一个落实”,即落实公立医院独立法人地位,建立以理事会为核心的医院发人治理结构;“三个制度”,即通过实行理事会制度、执行院长负责制和监事会制度,构建决策、执行、监督相互分工、相互制衡的权力运行机制;

  “五项机制”,即通过完善公立医院决策机制、执行机制、监督机制、用人机制、激励约束机制,使公立医院权责更清晰、管理更科学、队伍更充满活力、工作更富有效率。

  医院法人治理运行机制改革试点的本质特征是医院决策、执行、监督三权运行的分工制衡。三权的行使者——理事会、执行院长、监事会都有明确的职责分工,在这个基础上各行其职,各负其责,避免了职责不清、分工不明而导致的混乱和效率低下。同时,三方权力又是相互制衡密切结合在一起的,相互协调、相互配合,有效率地运行,有成效地治理公立医院。

  方来英透露,两家试点医院的理事会、执行院长目前已到位工作,监事会还在组建中,与决策、执行、监督三权运行配套的体制机制也在进一步健全完善中。

  理事会外部理事“零薪酬”履职

  方来英在会上介绍,在医院法人治理结构中,理事会是主体、是核心,作为决策层,是医院最高权力机构,执行医管局的决定,制定医院发展计划和财务、人事、分配等基本管理制度,决定医院年度运营目标,按规定履行医院重大决策、重要干部任免、重大项目投资、大额资金使用等事项的决策职责等。

  目前正在试点的两家医院,其理事会均由内部理事和外部理事两部分构成:内部理事由理事长、执行院长、职工代表、专家代表等组成;外部理事则由不同类型服务对象代表组成。理事数量的多少,由医管局根据医院发展需要和医院推荐理事人选情况来确定。目前朝阳医院理事会7人,由4名内部理事和3名外部理事构成;友谊医院理事会9人,由5名内部理事和4名外部理事构成。

  方来英表示,理事会的多元化让医院决策层更加开放,也能更加强调医院的公益性。他特别强调作为理事会中的外部理事成员,完全来自于医院外部,并且“零薪酬履职”。

  当有媒体质疑“零薪酬”理事能否拥有话语权时,朝阳医院外部理事邢平芳拿自己的例子做了证明。

  他告诉编辑,他在呼家楼街道工委工作,接到朝阳医院外部理事聘任后,为了解情况对朝阳医院进行了走访。“医院的“生化验血”窗口少、患者多、患者等待抽血时间较长,便向理事会提出了医院的服务缺陷。”经理事会讨论和会后有关部门调研后,迅速做出反应,决定在门诊楼的四层大厅增设第二抽血室。现正在进行修建,并拟定了人员调配方案。

  邢平芳在通气会上也表示,理事会吸收社区代表作为外部理事,能更加客观的反映居民诉求,能够更好的实现医院的公益性。

  北京市医管局党委书记、局长方来英也表示:“零薪酬”让外部理事的建议更加客观。

  “我们这么做,主要是想尽可能保持外部理事的相对独立,防止因拿薪酬削弱独立性而形成医院内部封闭控制的局面。两家医院的外部理事来自各个领域,有社区居民、有研究机构学者、有法律从业人员,也有我们新闻界人士,人民日报的白剑锋就是友谊医院的外部理事。外部理事从不同角度不同层面反应社情民意,不仅积极履职参与理事会决策,而且站在市民老百姓角度审视和监督医院管理运行,认真建言,是促进医院协调发展的外部动力。”方来英如是说。

  理事会推进医院院长角色转变

  理事会的成立不仅让医院的决策主体、决策模式、决策立场都发生了改变,也让传统的院长负责制转变成了法人治理结构下的“执行院长负责制”。方来英透露,实行法人治理结构下的执行院长负责制,是北京市医管局推进专业化、精细化办医的具体尝试。

  北京朝阳医院理事长封国生表示,理事会的成立使得院长身份产生了巨大的转变,原来的院长主要在管理医院的经营管理,而现在的院长则是进行重大事件的决策。

  北京友谊医院执行院长辛有清对此表示认同,他说:“原来的院长既管决策,又管执行,而现在的院长则是‘参与决策,重在执行’。”他认为,现在的院长除去需要考虑医院自身发展,还要考虑如何兼顾社会利益,更多的是在强调院长的执行力。

  方来英告诉编辑,传统院长负责制下集决策和执行于一身的院长不同,执行院长重在执行理事会的决策。作为执行层的领头人,执行院长主要研究考虑理事会决策的执行落实问题,负责组织实施理事会决议,主持医院运营管理工作;拟定内部机构设置方案和基本管理制度,制定具体规章;建议理事会聘任或解聘副院长,决定聘任或解聘管理权限内的工作人员;按医院基本管理制度的规定行使财务审批权、考核分配权、员工奖惩权。对院长要求管理更为专业,更为科学,更为精细。

  另外,传统院长负责制下院长的考核任用,现在均由北京市医院管理局直接进行。执行院长的任用,由市医院管理局党委提出建议人选,向医院理事会推荐,由理事会按照有关规定聘任和解聘。执行院长也实行任期目标责任制,由理事会与执行院长签订任期目标责任书。理事会受市医管局委托,对执行院长实行年度和任期绩效考核,考核结果作为执行院长工作评价、薪酬确定和职务任免的重要依据。

  方来英还表示,医管局在提高医院管理要求的同时,还将逐步推进包括执行院长在内的院长专业化、职业化建设,让更多有志于从事医院管理、且有医院管理经验才干的人才,有机会走上院长的工作岗位,通过专业化、精细化管理,使医院的运行更有效,医院的发展更有活力。

  友谊医院执行院长辛有清则告诉编辑,院长目标责任制主要是针对项目目标,具体来说就是做好医院改革、做好学科建设、发展医院效益,目前并未对门诊量、住院人数等方面做具体的数字要求。针对医院院长管理职业化,他也向编辑透露,目前友谊医院的管理团队成员中,不少人不仅拥有医学类的专业资格,往往还拥有管理类的专业证书。

  扁平化管理合理调动院内资源

  北京医管局协调政府相关部门,合理确定两家试点医院人员编控数,为医院在用人上争取了更多自主权和管理空间。医院可以在编制控制额度内自主定员、按需设岗。医院员工可以实行全员聘用、合同管理、按岗定薪。也可以探索建立灵活的用工制度和工资总额动态调整机制,积极推行医师多点执业和医院后勤人员社会化管理,使医院职工能进能出、能上能下,人才合理使用,有序流动。

  而朝阳、友谊两家医院也在充分利用政策空间,探索实行扁平化管理模式,逐步压缩、合并职能处室,使医院更加高效运行;推进用人制度改革,探索按岗取酬,岗变薪变。如朝阳医院正在实行的主诊医师负责制,主诊医师竞争上岗;友谊医院在护士中建立了岗位管理制度,护士根据考核持证上岗;这些按岗取酬的人才管理和流动方式,有效调动了医护人员的积极性,为试点医院的持续发展增添了创新活力和不竭后劲。

  据了解,友谊医院在实施医药分开试点后,门诊量由原来的7000人/天上升到9000人/天,工作量加大人手不足问题日益凸显。对此,辛有清表示,友谊医院现有编制员工2700人,市编办新核准的编制数为3200人,医院将会通过绩效管理,最大限度的合理使用这些编制人数。他还透露,目前医院在管理方面推行四个维度,即保证医疗质量运行、保证人才学科发展、保证社会服务满意、保证医院经济平稳运行与效益提高。

    39健康网(www.39.net)专稿,未经书面授权请勿转载。

(责任编辑:晏霏霏)

2012-08-23 03:23:15浏览65举报/反馈
本内容不能代替面诊,如有不适请尽快就医
展开全文
健康资讯热门资讯相关推荐
快速导航
频道
女性
减肥
育儿
保健
美容
妇科
饮食
中医
肿瘤
资讯
男性
诊疗
呼吸科
心血管
肝病科
更多
服务
问医生
就医助手
药品通
疾病百科
名医在线
简单生活
热门疾病
高血压
阴道炎
肩周炎
脂肪肝
小儿咳嗽
糖尿病
健康科普
科普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