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专题
快速导航
频道
女性
减肥
育儿
保健
美容
妇科
饮食
中医
肿瘤
资讯
男性
诊疗
呼吸科
心血管
肝病科
更多
服务
问医生
就医助手
药品通
疾病百科
名医在线
简单生活
热门疾病
高血压
阴道炎
肩周炎
脂肪肝
小儿咳嗽
糖尿病
健康科普
科普基地
关注39减肥健康运动

查看更多相关内容

取消关注
首页 > 资讯 > 资讯专题

两会逼近医改冲刺 “四个分开”为破局核心

举报/反馈
2008-03-03 14:14:00

  其中,一个核心议题——十七大报告中提出的四个分开,“政事分开、管办分开、医药分开、营利性和非营利性分开”,将以何种模式展开,还未有明确答案。

  此前卫生部长陈竺曾透露,万众瞩目的新医改总体方案预计会在3月“两会”后公布。那么,在“两会”这个公众民主参与的盛会期,一切留存悬疑的问题,会被推向讨论的高潮。

  两会医改倒计时

  两会预热期调查显示,在众多热点议题中,医改话题排在前位。

  根据新华网2008全国“两会”大型专题调查数据显示,截止到2月26日14时,已有数十万网民参与此次调查活动,8.85%的网民认为应在今年的“两会”上重点讨论解决“医药卫生”问题,和“社会保障”话题一样引人注意。

  医改是一个涉及面广泛的领域,哪些议题会成为“两会”讨论焦点?采访中,专家们表示,在具体政策尚未清晰之前,可以预计,在今年“两会”期间,医疗卫生领域依然会沿着存疑的问题展开。

  首先,公立医院如何恢复“公益性”?公立医院的改革路径怎样勾画?

  目前,取消“以药养医”已达成共识,但取消后,公立医院靠什么来保证其运行?只有在补偿机制明确下,才能去构建崭新的公立医院运作方式,去破解长期困扰的低效率难题。

  其次,围绕“药”的话题依然会是讨论中心。如药品监管机制该如何构建?如何解决药价虚高?卫生部对于解决这一问题的思路是,建立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如何构建这一制度,对于“医药卫生界”两会委员代表可能是比较擅长的话题。

  本报记者获悉,以“医药卫生知识分子”为主的农工民主党派,将在今年全国政协提交一份相关领域的提案——《关于建立我国基本药物制度,加强药品安全性监管的建议》,对建立国家药物制度进行了全方位的政策建言。

  此外,医保制度完善也会是一个重要看点。随着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继续“扩面”,和城镇居民医保试点启动,更多的民众直接与“医保”建立了联系。可以预见,而与之相关的话题从制度层面建设到技术层面,如如何提高报销范围、如何解决异地就医等,都会形成讨论高潮。

  同时,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如何真正担起重任,也将是政策研究者和公众关心的话题。事实上,一边是大医院人满为患;一边是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门可罗雀,人才匮乏、设备落后。“社区首诊制”从呼吁到现在,两年间仍未见实效。

  此外,卫生大部门制或将凭借“机构调整”的契机,再次成为“两会”期间惹眼的话题。

  破局点:如何四分开?

  医改作为系统工程,需要对上述诸多问题给出答案。

  但从医改方案核心破局点而言,专家们认为,明晰如何四个分开,即管办分开、政事分开、医药分开、营利性和非营利性分开,是为关键。

  “四分开的内涵是需要深入研究的。”作为卫生部医政司前司长、全国政协委员吴明江表示会关注这方面的提案。

  十七大报告和在人大常委会亮相的医改框架中,都明确提出要实行四个分开。但如何深入推进,目前还未见详尽方案。

  在医改专家眼中,四个分开中最难的是如何“管办分开”和“医药分开”。对此,医疗界和专家们还存在着争议。

  “管办分开”在于“厘清”卫生行政部门和医院之间关系、权责,在实践中,已有不同的模式。如“无锡模式”和“海淀模式”,都是在卫生局外单独成立一个医院管理部门。

  而“潍坊模式”是在卫生局内部成立专门管理医院的处室,并在其内部新设监督医院的处室,形成内部“管办分离”。

  这些都和上海的“申康模式”不同。该模式的特点是,成立了一个类似“医疗国资委”医院管理中心。

  湖北省新华医院副院长全晓明认为,“管办分开”重点不在于形式,而在于责和利的明确和分开。不能简单认为是公立医院转制,医院不再属于卫生厅局了。而“分开”的本质在于监管者和医院的责权利划分清楚。

  “医药分开”争议更大

  相比“管办”,破解医药利益链条的“医药分开”如何操作,争议更大。

  对此,现阶段主流的解决思路是,取消“以药养医”,对医院实行“收支两条线”。但并未达成共识。

  “只是权宜之计,不见得是长效的刚性的机制。”年初,全国卫生工作会议分组讨论时,济南市卫生局局长贾堂宏提出不同看法,并提出疑问:“推行药品零差价,政府补差价,那么药品出厂价虚高怎么控制?”

  “医药分开如果没有解决好医疗机构的补偿机制问题,对医疗服务行业将是摧毁性的打击。”北京大学中国药物经济研究中心主任刘国恩表示,切断了“药补医”的链条,要么国家把医疗服务价格放开,要么财政把这15%的药品加价收入全部包干给医院,

  “但现在县级财政一般都比较困难,指望财政补贴最终可能会失望。”刘更担心分开后的财政“兜底”能力。

  除理论讨论,地方自发进行的“医药分开”试验,也存在不同看法。

  如日前被卫生部高层官员高度评价的“芜湖模式”。新年伊始,安徽省芜湖市政府宣布酝酿已久的“医药分开”改革模式,即成立全国首家药品管理中心和调配中心,该中心制定出全市基本用药目录,在网上招标、采购各医院所用药品,配送各个医院。

  卫生部门对此探索表示肯定,“芜湖综合了各地的经验,成立了专门的管理中心,将药房人员人事、工资关系划转药管中心,医与药实现了真正分开”。

  “权力集中到一个政府部门,更容易出现腐败空间。”一位长期观察地方医改的专家担心该药管中心会变成一个新的垄断机构,同时,对于“为了有效监管药管中心,芜湖专门成立了监督机构”,他亦表示“又增加了行政成本”。

  “四个分开是涉及医药关系调整、部门利益调整的难点,也是医改整体突破的关键点。”上述专家表示。

(责任编辑:温小军)

39健康网专业医疗保健信息平台 优质健康资讯门户网站  
快速通道
相关推荐39精品39热文
自测
查看全部
健康资讯推荐
推荐医院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