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评论
快速导航
频道
女性
减肥
育儿
保健
美容
妇科
饮食
中医
肿瘤
资讯
男性
诊疗
呼吸科
心血管
肝病科
更多
服务
问医生
就医助手
药品通
疾病百科
名医在线
简单生活
热门疾病
高血压
阴道炎
肩周炎
脂肪肝
小儿咳嗽
糖尿病
健康科普
科普基地
关注39减肥健康运动

查看更多相关内容

取消关注
首页 > 资讯 > 媒体评论

解读医护人员的精神压力:压力大绝非矫情

举报/反馈
2008-02-17 10:37:00

  消息传出以后,遭到一些民众的质疑——医护人员的压力能比农民工大吗?笔者以为,医护人员精神压力大绝非矫情,愿对其来源解读一二。

  对医护人员来说,首当其冲的是工作压力。一方面是工作量的压力,现在很多大型三甲医院医生护士都是超负荷工作——世界多数国家综合医院的病房床位与护士比例保持在1:1以上,而我国三级综合医院平均为1:0.33,最低仅为1:0.26。广州的三甲医院,值白班的护士平均每人至少要负责15名患者,值公休日、节假日和夜班的护士负责的患者数常常超过40名。门诊医生一上午要看40多个病人,很多医生到中午1点钟还不能吃午饭,为了减少上卫生间的次数,常常一上午都不喝水,不少人因此患上了尿路结石。另一方面,是工作环境的压力。由于多年来医疗投入欠账,患者自身花费巨大,对治疗结果期望值过高,加上医院人手短缺,医患之间的沟通时间减少,导致医患关系紧张,医护人员的执业环境恶化——《调查报告》中提到72%的医护人员受到过患者的不礼貌或暴力行为,包括谩骂(93.5%)、恐吓(38.6%)、殴打(9.3%)等。2007年11月下旬,广州一家三甲医院的整形外科,一名自认为手术失败的患者在医生大查房的时候突然行凶,导致该科过半数的医生受伤,第二天的手术被迫全部停止,在场医护人员留下严重的心理阴影。

  其次,是生活的压力,这里有城市生活空间变大、节奏加快带来的影响,也有经济重压之下的不堪重负。以前,绝大部分医院都是前店后厂的模式,工作区与生活区相邻而建,上下班的时间不过十来分钟。现在,大城市的医院基本不再提供宿舍,上下班途中花上一两个小时司空见惯,消耗的时间呈十倍的增长,工作紧张加上途中劳累,很多医生回到家里已经疲惫不堪。“五等公民手术刀,割开肚皮要红包”,受一些顺口溜的影响,不少人以为医生个个都是高收入。其实,很多医生特别是低年资医生的收入真的是很“可怜”——以广州地区的三甲医院为例,新医生入职首先要经过两到三年的住院医师培训,在此期间月收入不过2000元上下;一些医院为降低人员成本,大量招用聘任医师,不少人的起点月收入仅仅千元而已。在当前生活成本高涨的情况下,以这样的收入,要在广州实现成家立业、居有其所的目标,年轻医生的压力可想而知。正所谓,“生容易,活容易,生活不容易”。

  再次,是继续教育的压力。医院是一个高学历人才集中的地方,不少大医院医生的起点学历是硕士,有的科室甚至博士化,护士的起点学历是大专,本科生、研究生已经不稀罕,竞争的激烈逼迫很多医护人员在职攻读高一级学历学位。除去学历学位教育之外,医学本来就是一个不断积累,不断学习的学科。一个医生要精进医术,不仅要靠临床实践,还要不断吸收新的医疗技术成果,接受各种形式的继续教育。这种伴随职业生涯的学习所带来的压力,同样不容小窥。

  除此之外,还有科研的压力,晋升的压力,诸如此类,不一而足。双休日,对于绝大多数的临床医生来说,是一种奢侈的享受——紧急抢救务必召之即来,自己的病人总要天天看看!不少医生没时间成家,成了家没时间管家,没时间生孩子,生了孩子没时间管孩子,花前月下卿卿我我更是遥远的梦想……医生娶护士,已由昔日之“绝配”渐成今日之“绝响”!

  借用网络红人香港巴士大叔的话来说,“你有压力,我有压力”,每个人群都有自己的压力。对于医护人员来说,没有压力不是好事,压力太大肯定要坏事——医生护士本身心情不好,如何能对病人满腔热情?年轻医护人员转行做医药代表或是流失到其他行业,已经成为一种潮流,长此以往,又如何能吸引优秀的人才投身卫生事业?

(责任编辑:姚青)

39健康网专业医疗保健信息平台 优质健康资讯门户网站  
快速通道
相关推荐39精品39热文
自测
查看全部
健康资讯推荐
推荐医院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