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万象
快速导航
频道
女性
减肥
育儿
保健
美容
妇科
饮食
中医
肿瘤
资讯
男性
诊疗
呼吸科
心血管
肝病科
更多
服务
问医生
就医助手
药品通
疾病百科
名医在线
简单生活
热门疾病
高血压
阴道炎
肩周炎
脂肪肝
小儿咳嗽
糖尿病
健康科普
科普基地
关注39减肥健康运动

查看更多相关内容

取消关注
首页 > 资讯 > 社会万象

打工女孩患上职业性苯中毒 因缺钱治疗死亡

举报/反馈
2008-01-08 17:23:00

  李妙山年近半百的母亲张玉玲日前向记者痛述了女儿的不幸遭遇。她说:“愿我女儿的死能让千万打工者,尤其是那些正值花季的打工孩子们引以为戒,加强自我保护意识,不要让悲剧再次重演” 。以下为自述:

  外出打工,不料天天与油漆相伴下,女儿患再生障碍性贫血。

  2004年4月14日,女儿初中毕业不久,便与家乡的姐妹一起到广东打工。她在广东省东莞市长安镇乌沙第六工业区一塑胶制品厂找了一份工作。

  女儿后来告诉我,她上班主要从事印染、丝印工作,其实就是将各种文字、图标通过化学方法,印染到各种电器产品上。这种工作天天接触油漆、白电油、开油水、天那水等含苯及苯化合物等有机溶剂。为了赶进度,她们几乎天天加班,有时甚至通宵。尽管好浓的油漆味,但工作期间,也不带口罩。由于每天做工时间长,加上油漆味浓,开始还有点受不了,但为了挣点钱只好忍着,时间一长也就适应了。

  她一干就是近两年。这么长时间来,工厂从没组织过工人进行一次体检。2006年1月,女儿感觉到身体不舒服,经常头晕乏力,且皮肤变得越来越苍白。同年3月1日,李妙山请假回家。我一见到她,脸色苍白得差点认不出来了。随后到上思县人民医院检查,医生发现她是贫血。但由于假期已到,3月18日,她又强忍着赶回厂里上班了。

  再次上班不到一周时间,她不时地两眼发黑、全身乏力,有时站都站不稳。实在坚持不下去,3月29日, 她又回到老家。一周后,我带她到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做骨髓检查,被确诊为再生障碍性贫血。4月6日,在医生建议下,她被转到广西职业病研究所检查治疗,医院的诊断结果是职业性慢性重度苯中毒。再生障碍性贫血是它的一种病症。

  我们家族中无类似病史,她为啥会患上这种特殊的病?专家在了解了她的“职业接触史”后,广西职业病研究所委托东莞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对李妙山工作过的工厂车间空气取样检测,发现车间空气中含甲苯、苯。

  李妙山的主管医生、广西职业病研究所中毒病区副主任梁启荣告诉我们,在油漆、制造、皮革等行业,原料中的苯及其他化合物常弥漫在车间。如果防护不严,从业人员很容易通过呼吸道吸入,时间一长极易引发苯中毒,有的表现很敏感,李妙山就是如此。

  面对高达30万元的“换血费”,我每天只能默默流泪。

  住进广西职业病研究所后,因为女儿血液中白细胞、红细胞、血小板急剧减少。血小板减少意味着体内很容易大出血,加之本身造血功能明显减弱,后果可想而知。医院已给我们家属两次下了病危通知书。医生告诉我们,李妙山的病情常规药已很难奏效,要想治愈,最好的办法就是通过骨髓移植,达到换血目的。

  父亲李锦鲜为了挽救女儿的生命,忍痛将家里的耕牛、母猪都卖了,还两次从老家赶到女儿曾打工的工厂反映情况,商量解决办法,但效果都不是很理想。但她的病情最终还是引起各级工会及媒体的关注。在舆论压力下,女儿曾经打工的工厂先后两次共赔付了16.5万元。

  但由于在工厂赔付以前,家里为她治病已举债近5万元,还了这些钱后,加之半年来在医院的常规治疗,只剩余五六万元,而骨髓移植需要30万元左右。这对于我们靠种地为生的农民来说,简直就是个天文数字。那时女儿每天只能靠输血来延续生命。输一次血小板就要1400多元,每星期输两次。

  我每天只能默默流泪,全家人都在祈祷着希望医院不进行骨髓移植,用保守疗法挽回女儿的生命。但是,终究无济于事。病魔一天天吞噬着女儿的身体,从2006年4月6日正式入院,一直熬到今年9月1日,女儿的生命走向了终点。

  “我常常梦见女儿,心如刀割,希望工厂在赚钱的同时,多为孩子们想一想”。

  由于家里有农活,而且住院已经一年多了,我和孩子的爸爸、姐姐轮流照顾。9月1日,女儿去世那天早上,肺部严重感染的她突然告诉姐姐李娜山:“姐姐,我可能熬不过今天,你让爸爸、妈妈来,我要见他们最后一面,你要好好的照顾他们二老。”

  等到我从一百多公里外的老家赶到医院时,孩子已陷入了昏迷,直到离开再也没有和我说一句话,哪怕看一眼都没有。现在尽管离她死已经有三个月了,我常常在梦中梦见她。她那痛苦而无助地眼神,让我心如刀割。

  我希望工厂在赚钱的同时,能多替打工者想一想,搞好安全保护措施。因为,很多孩子从偏远的农村去,缺乏自我保护意识以及对工作环境识别的常识,很多人面对那么多种职业病,多数“中毒”后,往往以为患的是“发烧感冒”,要么稍微休息一下再干,要么回家等待。认识的模糊,加之苯中毒、铅中毒、矽肺病等这些职业病潜伏期长,他们多数到死都还不知情。

  希望政府、企业、社会加大对职业病防治的宣传,有针对性地开展职业病危害控制技术培训和指导,至少让外出务工人员脑海里有职业病概念,从而尽可能减少像我女儿这样的悲剧发生,因为他们大多数还都很年轻。

(责任编辑:龙彩霞)

39健康网专业医疗保健信息平台 优质健康资讯门户网站  
快速通道
相关推荐39精品39热文
自测
查看全部
推荐专家
查看更多
健康资讯推荐
推荐医院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