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体制
快速导航
频道
女性
减肥
育儿
保健
美容
妇科
饮食
中医
肿瘤
资讯
男性
诊疗
呼吸科
心血管
肝病科
更多
服务
问医生
就医助手
药品通
疾病百科
名医在线
简单生活
热门疾病
高血压
阴道炎
肩周炎
脂肪肝
小儿咳嗽
糖尿病
健康科普
科普基地
关注39减肥健康运动

查看更多相关内容

取消关注
首页 > 资讯 > 教育体制

39发言人:不健康教育让学生普遍过劳

举报/反馈
2012-03-31 15:23:0039健康网

  不健康的教育

  政府、学校和家长——学生的三座大山

  中华民族是一个热衷于学习的民族,“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社会的日趋激烈的人才竞争,使得孩子们承受着巨大的心理压力,不断有学生选择自杀等来“逃避”学习生活,其心理问题日益增多与显化,需要每个家长、教育者对我们的教养方式及文化等进行反思。谁造成了这种畸形的教育观念?是教育大环境,包括学校,老师,社会,家长和未来的就业,这一切都是推动畸形教育观念的力量。

39发言人:不健康教育让学生普遍过劳

  压力重重的学习——身与心双重“过劳”

  我国中学生心理问题日益凸显,研究表明不少中学生存在强迫症状、敌对、人际关系敏感、偏执、抑郁和焦虑等问题,中学生心理健康状况与其生活事件密切相关,而中学生生活事件中排在首位的是学习压力。初中生群体中55.5%感到有学习压力,学习压力与其各种心理问题都有明显的相关性,且学习成绩越差学习压力越大、学习压力过大影响其心理健康。

  而且,由于学习任务重,学生体质下降也是我国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中小学生的身体素质明显下降,学生中常出现身体多病、近视、晕倒等现象。几年前的一项数据显示,中学生血压偏高比例平均超过50%,高中生超过60%(高三学生超过66%);学生肥胖率增长了50%;视力低下检出率平均为51.9%——小学六年级已超过40%;初三学生接近70%;高三学生接近80%。调查数据还表明,尽管学生的身高、体重、胸围等身体形态指标增长,但肺活量水平、速度、力量等体能素质持续下降。

  究其原因,最根本的还是上课时间普遍超长,无法保证国家规定的每天一小时体育锻炼时间。学校甚至为避免出现运动伤害事故,不按大纲和课标施教,取消了自认为“有危险性的”体育运动,甚至用文化课占领体育课时间,使增强学生身体素质的目标更能难实现。如今“白领”亚健康问题严重,跟上学时身心受到巨大压力,体质存在问题不无关系。实际上,“过劳”的不只有上班族,中学生也“过劳”。

  河南郑州市调查学生睡眠得到的数据显示:高中生每天晚上的平均睡眠时间为6个小时,其中高三学生5个小时,在校学习时间超过10个小时,最多超过13个小时,远远超过中学生每日学习时间8小时以内的规定。而且,学生的过劳是一个连锁反应,家长、老师也要随着加入这场“疲劳战”,造成了社会一个层面上的人群“整体疲劳”。

  家长学校的默许——他们也有些迫不得已

  在央视《新闻1+1》调查中,学校和家长无不承认目前的制度下存在一个巨大的灰色地带,国家有关部门有明确的补课禁令,但学校和家长心照不宣地轻松绕开这个障碍。周末和假期禁止补课,那就进行“培训”,培训内容就是正常的教学内容,于是禁令实际上成了一纸空文。

  相关校长表示:可以说没有哪个学校不上课,不上课有的家长还跟你急。至于孩子是否愿意,校方称学生就希望在学校里面,在家里没事做。这显然是与大部分学生的想法大相庭径,上过学的人都知道,学生更渴望放假。而家长则担忧学生不补课会比不上其他地方补课的孩子,从而在升学中处于劣势,即使学校不让补课,也要在外面找家教补,外面收费更高,因此更愿意接受学校的“培训”,这不仅可能有助于提高学习成绩,还等于帮他们带小孩。

  其根源当然是纯粹看成绩的中国式应试教育,但也不仅是应试教育,恐怕即使不“应试”,家长们也会为了子女的“未来”而让他们继续参加种种“培训”。真正的教育体制改革要改的不仅是应试的体制,还有家长老师们的教育传统观念,否则改革也是白改,无法实质性为学生减负。

  教育体制的根源——2000亿的利益不允许变革

  教育专家熊丙奇认为,目前我国中小学校所谓“减负”,最后大都走向两条路:第一,学生在家长的安排下,需要花几倍的时间用在课外补习上;或者,一些学校在面上应付一下了事。

  国家真得不想改革吗,只怕未必,但相关部门要考虑的问题或许更多。例如,如果取消高考,让高校实现自主招生,有没有充分的教育资源容纳现有学生,会不会在招生中滋生腐败。另外,若是不看高考,而考察学生整个中学的成绩,会不会变成更大范围的“高考”,令学生考试压力更大。还有一个不容忽视的因素,就是现有的利益问题——国内各种中小学生培训机构的产值,已经超过2000亿,若是真正取缔,对我国GDP影响恐怕不小。

  另外,学校的利益也是一层坚冰。学校的“补课费”同样属于一个灰色地带,没有发票,甚至没收据,收多少钱、标准怎么定都没有标准。湖南湘潭的校长说补课费按照“市场的规律,学校之间互相参照定”,然后用途,一是发老师的绩效工资,二是奖励高三高考成绩特别好的。在鱼龙混杂的补课市场中,甚至有一些学校“联姻”校外机构,拉学生补课,从中分成创收。

  一则名为《大连女教师自爆“捞钱”日记》的帖子曾在网络上疯传,一名自称是女教师的人自曝部分老师在寒暑假开设辅导班,收入远远超出自己的工资。她还为自己树立了目标,力争通过辅导班五年之内赚六十万供自己出国旅游,“等到五年后,我的生活质量将会再上一个台阶,用赚的钱办一张加拿大或澳大利业的绿卡,这样出国旅游也不用跟旅行团。”

  在错综复杂的潜规则下,补课利益已经打成死结,老生要补,新生也要补;成绩差的要补,成绩好的也难逃一补。于是有一句顺口溜诞生:补补补,补得家长和学生都叫苦。

(责任编辑:陈韶鹏)

39健康网专业医疗保健信息平台 优质健康资讯门户网站  
快速通道
相关推荐39精品39热文
自测
查看全部
健康资讯推荐
推荐医院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