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9健康

城市外来务工人员介绍

  39健康网作为城市第一健康门户,秉承着“让天下人更健康”的宗旨,通过这次活动能够带动全社会更加关注外来务工人员,关注城市发展建设必不可少的人们。

  外来工历史

  人类历史上,农民大量转为产业工人是任何一个工业化国家所必然经历的阶段。在世界最早的工业化国家英国,由于圈地运动迫使农民离开自己的家园,从而解决城市产业劳动力不足的问题。而更多的情况是,农民离开土地,一方面有自耕农要解决越来越难以生存的问题,另一方面也是其他产业的发展提供了更好的工作机会。在东亚,包括日本、韩国、台湾,过去的几十年都先后经历了自耕农转为产业工人这一阶段。只是由于中国大陆特殊户籍制度的残存,才产生了特殊的“农民工”状况。

  中国大陆的农民工是1978年实行改革开放在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农民开始从土地上解放出来后农民开始大量涌入城市后渐渐出现的。从全国来看,最开始的农民工主要以建筑业为主,接着就是制造业。改革开放以后农民工流动的规模在中国是史无前例的。流动迁徙的形式大致分为两类。一类是跨地区流动,随着沿海地区工商业的快速发展和劳动力的不足,中、西部地区的农民大量短期甚至长期迁移东部经济发达地区,这种人口流动也称为“民工潮”;另外一类流动则是农民就近流动到快速发展的本地城镇。

  外来工现状

  据有关方面测算,2005年农民工数量估计1.5亿人。农民工主要分布于建筑业、采矿业、第三产业和其他产业链低端或劳动力密集型产业。沿海地区各个生产领域的产业工人均以农民工为主,农民工的提法从1990年代作为术语开始频繁出现,在此以前最常见的提法为民工。

  由于户籍制度造成的就业、福利歧视等原因,农民工是中国大陆城市最底层的阶层,许多人处于非常艰难的生活和工作状况之中。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已经逐步采取措施,以统一城乡户籍制度,这将从根本上达成农民工的公平就业和待遇。

  外来工权益问题

  由于中国大陆现状是人口众多,就业问题成为头痛的问题,城市本身存在大量失业,农村劳动力特别是青壮年劳动力绝大多数处于闲置状态,加上城乡二元体制的分割,直至2005年为止,农民工的权益仍旧没有任何保障,由此引发的农民工问题自1990年代中期以后开始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这一庞大的群体学者将其划为边缘人、弱势群体,绝大多数没有任何社会保障,没有养老保险、也没有医疗保险,因工致伤、致残和致死的事故的基本人权都没有保障,甚至诸多黑心的企业、雇主恶意克扣、拖欠和拒付农民工的工资,并已酿成社会问题。民间涌现诸多农民工维权斗士,媒体开始广泛关注农民工问题,政府开始考虑农民工问题。2005年2月7日,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发出《关于废止〈农村劳动力跨省流动就业管理暂行规定〉及有关配套文件的通知》,并由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农民工维权手册》。温家宝担任总理以后开始关注这一问题,并开始整治恶意拖欠工资的雇主,2006年1月18日国务院推出了《关于解决农民工问题的若干意见》。

(责任编辑:李俊皓)

2007-12-19 17:50:00浏览362举报/反馈
本内容不能代替面诊,如有不适请尽快就医
展开全文
医生推荐
相关视频
相关图文
查看更多相关图文

相关科普

赵英帅主治医师
河南省人民医院 三甲
四肢冰冷身体发热什么原因
四肢冰冷、身体发热可能由环境影响,以及疾病因素如上呼吸道感染、脓毒血症、自主神经功能失调等引起。这是一种复杂的症状表现,涉及体温调节、血液循环等多种生理机制异常。若出现此类症状且持续不缓解或伴有其他不适,应及时前往正规医院就诊。一、非疾病因素:在寒冷环境中,人体为减少热量散失,会自动收缩外周血管,优先保证重要脏器供血,导致四肢末梢血液循环减少而出现四肢冰冷。此时若进行剧烈运动或处于紧张状态,身体产热增加,就会有身体发热的感觉。患者可通过增添衣物、转移至温暖环境改善,必要时饮用热水帮助缓解。二、疾病因素:1、上呼吸道感染:通常由病毒或细菌感染引发,机体免疫系统被激活,释放致热因子,使体温调定点上移,出现身体发热。发热时身体为减少散热,外周血管收缩,导致四肢血液循环变差,表现为四肢冰冷。一般遵医嘱使用对乙酰氨基酚、布洛芬等药物退热,合并细菌感染时需使用阿莫西林、头孢呋辛酯等抗生素治疗。2、脓毒血症:严重感染导致细菌及其毒素在血液中大量繁殖,引起全身性炎症反应,出现高热。同时,炎症可导致血管内皮损伤、微循环障碍,使得四肢等外周组织灌注不足,表现为四肢冰冷。治疗需遵医嘱,及时使用敏感抗生素如美罗培南、盐酸万古霉素等,必要时进行液体复苏、器官功能支持等治疗措施。3、自主神经功能失调:因长期精神压力、生活不规律等因素,自主神经系统调节失衡,影响血管舒缩功能和体温调节功能。此时可能出现身体局部或整体发热,同时伴有四肢末梢血管收缩,造成四肢冰冷。可在医生指导下使用谷维素、维生素B1等调节神经功能的药物,辅以心理疏导和生活方式调整。日常生活中应保持规律作息和适度运动,增强身体素质,避免长期处于精神紧张状态。注意根据天气变化及时增减衣物,避免寒冷刺激。若症状反复出现或伴有呼吸困难、意识模糊等严重表现,立即就医。已明确病因并接受治疗者,按照医嘱定期复查,以便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刘芳副主任医师
东部战区总医院 三甲
家族遗传良性天疱疮用什么药
家族性遗传良性天疱疮的治疗药物主要包括糖皮质激素、抗生素、免疫抑制剂、维A酸类药物等,药物使用应遵循医生指导,避免自行使用,以免延误病情或引起药物过敏等不良反应。1、糖皮质激素:在医生指导下外用糖皮质激素可减轻炎症和瘙痒症状,如丁酸氢化可的松乳膏、糠酸莫米松乳膏等。病情严重时,可能需口服糖皮质激素,如泼尼松龙,但长期使用可能有副作用,需遵医嘱。2、抗生素:当皮损出现感染时,需使用抗生素预防或控制感染。常用的有青霉素V钾、头孢氨苄等,可根据感染情况选择口服,其作用机制是通过抑制细菌的生长和繁殖,或直接杀灭细菌,从而减少感染对皮肤的进一步损害。应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抗生素,并严格按照疗程使用,以避免细菌耐药的发生。3、免疫抑制剂:对于病情顽固、常规治疗效果不佳的患者,可考虑使用免疫抑制剂,如硫唑嘌呤、甲氨蝶呤等,能够调节免疫反应,通过抑制免疫细胞的活化和增殖,减少自身免疫反应对皮肤的攻击,从而控制病情发展。在使用过程中需密切监测血常规、肝功能等相关指标,并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治疗。4、维A酸类药物:如阿维A胶囊,通过调节细胞内的维生素A代谢途径,影响表皮细胞的增殖和分化过程,使表皮细胞的生长和代谢恢复正常,从而减少异常角质形成和水疱的产生。同样应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注意药物的副作用,如皮肤干燥、脱屑、唇炎等。家族遗传良性天疱疮患者在日常生活中要注意保持皮肤清洁干燥,避免皮肤摩擦和刺激,防止外伤。穿着宽松、透气的衣物,减少出汗。同时,要注意休息,保证充足睡眠,避免精神紧张和焦虑,以利于病情稳定。
健康资讯热门资讯相关推荐
快速导航
频道
女性
减肥
育儿
保健
美容
妇科
饮食
中医
肿瘤
资讯
男性
诊疗
呼吸科
心血管
肝病科
更多
服务
问医生
就医助手
药品通
疾病百科
名医在线
简单生活
热门疾病
高血压
阴道炎
肩周炎
脂肪肝
小儿咳嗽
糖尿病
健康科普
科普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