鸡蛋问题
快速导航
频道
女性
减肥
育儿
保健
美容
妇科
饮食
中医
肿瘤
资讯
男性
诊疗
呼吸科
心血管
肝病科
更多
服务
问医生
就医助手
药品通
疾病百科
名医在线
简单生活
热门疾病
高血压
阴道炎
肩周炎
脂肪肝
小儿咳嗽
糖尿病
健康科普
科普基地
关注39减肥健康运动

查看更多相关内容

取消关注
首页 > 资讯 > 鸡蛋问题

39发言人:监管不力让食品完蛋

举报/反馈
2012-03-12 14:34:0039健康网

  鸡蛋是我国重要食品,有数据称目前我国鸡蛋总产量2300万吨,占全球总量36%,每年人均消费鸡蛋17.8千克。鸡蛋产业,包括种鸡、蛋鸡、饲料、鸡药和销售等的总产值达3500亿元,是一个关系多种行业和人们日常生活的重要产品。然而,跟我国许多食品一样,围绕鸡蛋也出现了许多问题。

  疯狂的鸡蛋——母鸡例假蛋 乒乓球蛋

  鸡蛋本是一种常见到极点的农副产品,资料记录,6000年前我国黄帝时代邳州已经有鸡这种家禽出现,吃鸡蛋历史悠久。然而,到了现代,要吃个真正的鸡蛋似乎变得不那么容易,除非自己养鸡并且种菜做饲料,否则都无法确保鸡蛋是否安全。

39发言人:监管不力让食品完蛋

  人造“鸡蛋”的消息屡见不鲜,从北京、天津,到邯郸、青岛、杭州,再到深圳、广州、珠海,全国各地都有发现人造蛋的报道。今年2月,广东番禺市民买到煮熟后韧度胜过乒乓球的鸡蛋,竟工商质检发现竟是真蛋,在国内其他城市这种报道也有不少,专家认为可能是饲料中含有棉籽粕导致,棉籽粕中常检出有害物质棉酚,可造成人体红肿出血、食欲不振、神经失常、体重减轻,甚至影响生育力。

  而最近,山东青岛等多地发现蛋清及部分蛋黄呈浅红色的血鸡蛋,而青岛厂商负责人竟以一句经典的“因为母鸡到生理期,来例假了”震惊了全国人民。中国农业大学畜牧专家季海峰博士则表示,出现血色鸡蛋清可能有两个原因:一是母鸡因大肠杆菌感染而引起输卵管重度发炎,二是饲养过程中添加了问题饲料,母鸡没有例假。另一种说法则是鸡蛋保存有问题或过了期,蛋黄渗入了蛋清,但无论如何,出现血蛋清建议市民不要食用。

  食品监管纵容 真蛋也变假蛋

  食品安全在我国已经成为人们关注的最大热点之一,多年来稳居“两会”热点问题排名榜前十。然而,食品安全问题却从未得到实质性的提高,相反黑食品有越演越烈的势头。甚至全面渗透到馒头、鸡蛋、牛奶、大米、食用油和饮水这种人们每天经常接触的普通食品,当餐桌常见的基本食物品质都亮起红灯,说明问题的积累已到相当严重程度,谁知有多少饭菜还存在隐患。

  或许根本没有假鸡蛋?与报纸网络屡见不鲜的“假鸡蛋”报道不同,食品业内人士和专家却认为假蛋只是个传说。许多被送至专业机构检测的疑似假蛋,最后多被断定为真鸡蛋。专家甚至称从来没听圈内有谁见过真正的假鸡蛋,认为假蛋传闻是消费者和媒体人缺乏对禽蛋的科学认识所致。

  姑且假设专家们的论断正确,市面上没有所谓“假鸡蛋”,但为何人们总是担心鸡蛋是假?这种敏感不能单纯以缺乏科学知识总结原因,实际上,政府对食品安全的控制出现问题,导致饮食时人心思危,才是问题的关键。如果监管得力,人们对食物质量放心,无需学习所谓科学知识也可放心进食,毕竟不可能要求消费者去了解生活中所有食物的科普知识。相反,监管不力,纵容黑食品流行的背景下草木皆兵,质优产品也可能被怀疑是假,何况目前还缺乏统一行业产品标准的鸡蛋。

  我国鸡蛋目前没有国家安全标准,没有明文规定,应该是什么样,应该具有哪些特性,目前初级农产品,大都没有相应标准。目前,我国对鸡蛋的认证有3种标准,分别是绿色、无公害和有机。其中,“有机鸡蛋”对产蛋鸡的饲料、饮水、生长环境要求最高,这三个标准一般针对规模化养鸡而言。市面上的保洁蛋、素养蛋及初产蛋等,其实宣扬的是一种概念。鸡蛋的营养成分主要在于蛋白质、脂肪、维生素、氨基酸等,对于这些概念型鸡蛋,国家目前并没有专门的行业标准,导致这些概念型鸡蛋在生产和销售环节上没有统一监管。商家打出的各种概念,其实是抓住了消费者追求健康营养的心理。

  “吃几吨才致癌” 食品监管存在致命错误

  2011年我国消费者食品安全信心报告显示,近七成人对食品安全状况“没有安全感”。然而,面对老百姓“食不安”的现状,有关部门某些领导人的反应却令人心寒,如农业部副部长、中国饲料工业协会会长高鸿宾评价蒙牛黄曲霉素M1超标的言论,“你说吃了致癌,它得吃几吨、吃几年才致癌啊?”这种态度代表了不少官员的态度。食品安全出现问题,应该谴责、追究的原该是基本的商业道德和社会责任感的厂家、以及管理和监督的职能部门,却责怪媒体揭黑和报道,这种态度怎能不给食品厂商一种“错不在你们”的引导和暗示?

  此外,在我国,更多的食品行业丑闻均由媒体率先曝光,监管部门始终落后一步,所谓的监管,大部分也是出现问题后才处理,生产过程和产品质量的标准漏洞百出,远落后于国际标准,而且执法不严,以罚款为主。执法人员的福利和编外人员的工资等财政来源还要依靠罚款收费,这等同于没有了问题企业就没了收入来源,执法人员们如何能对食品安全进行真正监管,执法只为利益。

(责任编辑:陈韶鹏)

39健康网专业医疗保健信息平台 优质健康资讯门户网站  
快速通道
相关推荐39精品39热文
自测
查看全部
健康资讯推荐
推荐医院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