权威发布
快速导航
频道
女性
减肥
育儿
保健
美容
妇科
饮食
中医
肿瘤
资讯
男性
诊疗
呼吸科
心血管
肝病科
更多
服务
问医生
就医助手
药品通
疾病百科
名医在线
简单生活
热门疾病
高血压
阴道炎
肩周炎
脂肪肝
小儿咳嗽
糖尿病
健康科普
科普基地
关注39减肥健康运动

查看更多相关内容

取消关注
首页 > 资讯 > 权威发布

医院“黑护工”素质参差不齐 行业规范尚需时间

举报/反馈
2012-03-01 09:37:00大众网

  随着“421”型家庭的增多和生活节奏的加快,没有时间到医院照顾病人的家属越来越多,这推动了岛城护工行业的壮大,与此同时,这一急剧扩充的群体又面临着缺乏培训、无人管理、定价混乱、权责模糊、人员素质参差不齐等问题。医院能否将病患护理“一肩挑”?护工市场如何规范?针对这些病患护理领域争论不断的话题,记者进行了调查。

  几乎每家医院都有“黑护工”

  2月22日中午12点左右,岛城某三甲医院关节外科的一间病房里,护工史祥正熟练地帮病人进行恢按摩

  “从济宁来到青岛这家医院做护工已经5年多了,端水送饭、按摩翻身、夜里陪护,什么活都能干,目前24小时陪护的价格大约130元,扣除吃住,一个月能挣到3000块钱。”今年35岁的史祥告诉记者,像他这样的护工在这个室里有八九个。但让人意想不到是的,这些护工都是没有劳动合同的“黑护工”,也没有护理资格证和健康证,“只是通过长时间摸索掌握了一些简单的护理技术,接活基本上靠脸熟及相互介绍。”

  近日,记者走访岛城多家医院发现,几乎每家医院都有这样一群“黑护工”,不少医院甚至都已成为“家族产业”。“和我在一块做护工的一个人,她妹妹、弟妹、舅妈都是当护工的。一般都是第一次干得好,下次病人家属还找她介绍。”一位从事护工行业的张大姐告诉记者。

  现年49岁的谢广花和丈夫同在岛城一家三甲医院做了十多年的护工,最初他们就是看同村人干护工后跟着来的。“这个工作收入不错,只要肯受累就能干。是个良活,要把病人当成自己的亲人。”谢广花说。

  然而,由于没有相应的制度规范,这些“黑护工”素质参差不齐。“有些甚至没有最起码的职业道德,”一位李姓护士介绍说:“我就经常看到一些护工在病房里偷吃患者的水果和补养品,更为严重的是一些护工拿了钱,却不干活,有时候找都找不到。”

  记者了解到,这些“黑护工”大多未与病人家属签订劳动合同,价格也多是口头约定,至于责任和分工更无明确书面规定。

  病患护理,医院短期难以“一肩挑”

  “421”结构是今后城市家庭的主流。父亲卧病在床的赵女士坦言:“我们夫妻二人都是独生子女,工作压力又大,想尽心却没有时间,所以找个护工是最好的选择。”至于是否有护理资格,赵女士则表示“没有想那么多”。

  青岛市护理学会理事长王玉玲向记者介绍,现阶段的护工行业存在三方面的安全隐患,第一,大部分护工对病人的具体病情和背景不够了解,缺乏健康、安全方面的常识,在护理方面不够专业,有时会造成病人病情加重;第二,护工身份鱼龙混杂,流动性大,出现陪护事故难究责;第三,从业者本身缺乏一定的消毒和隔离知识,在护理一些传染病患者时容易对自身健康造成危害。

  从2010年开始,青岛市在二级以上公立医院就已经开始推行无陪护病房试点,目前这种服务在医疗市场竞争中也逐渐赢得了患者的认可,然而受制于护士紧缺、护理费用等现实难题,短期内难以普及。

  某三甲医院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护士长说:“国家规定的医院床位和护士的比例是1:0.6,但目前青岛大多数医院的床护比只能达到1:0.4,值班护士每天光是给病人输液、打针就忙得晕头转向,试点病房人手捉襟见肘,更不用说在全院推广了。”

  费用也是一个绕不开的话题。一些病人虽然认可无陪护病房,但坚决反对护理费用提高。目前,青岛各级医院每天护理费为3元到9元不等,远低于北京、南京等地。对于护士而言,付出的辛苦和收入不成比例。无陪护护理费用要不要提高?提高多少?都需要物价部门来审定。

  行业规范尚需时间

  据一家以护工为主要劳务输出对象的家政公司的魏经理透露,近几年来家政服务业中涉及病患陪护的越来越少,服务公司对于专职进行病患陪护方面的人员输出量日渐降低,“一个月的时间最多有两三个,还都是以前有很丰富陪护经验的熟手。”

  “目前"重医疗,轻康复"的观念根深蒂固,护工提供的是劳务服务而非医疗服务,故尔从业人群仍然集中在来务工人员、下岗未就业人员中。”魏经理认为,造成护工市场混乱的关键原因就是这一行的准入制度没有完全建立,任何人都可以来做。

  其实,对于护工市场的管理,国内不少城市有着较为成熟的做法。在宁波,护工要拥有健康证,经过专业培训,上岗时统一着装,服从院方管理。而且,派遣机构还要向社会公示服务收费标准,分级分科明码标价。

  记者从率先开展护工培训服务的青岛市立医院护理中心了解到,针对护工市场混乱的问题,他们已经在着手通过与服务公司合作的形式,由青岛市护理学会进行培训,并交由相关公司统一监管。但由于这样的护工太少,仍无法引领这个行业走向正规。

  青岛市护理学会相关负责人表示,希望能在其他医院推进这项工作,“只有吸引更多的人加入,行业才能逐渐规范起来。”

39健康网专业医疗保健信息平台 优质健康资讯门户网站  
快速通道
相关推荐39精品39热文
自测
查看全部
健康资讯推荐
推荐医院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