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9健康

逾六成人因不知何处投诉选择忍耐问题食品

  2012年全国两会召开在即,人民网和人民日报政治文化部就公众关注的热点问题,展开网络调查。截至25日17时,“食品安全”以26833票,暂居第九。

  本次调查共涉及包括房价调控、社会保障等二十个热点问题。其中,“社会保障”、“收入分配”、“社会管理”、“教育公平”、“医疗改革”、“三农问题”、“反腐倡廉”、“物价问题”热度最高,暂居前八位。

  调查分析:遇到了问题食品不知道到哪投诉逾六成人忍耐

  “食品安全”的分项调查显示,53.4%的网友认为导致现在食品安全问题多发的原因,主要是执法部门监管不力、执法不严;27.1%的网友认为是相关法律不健全、惩罚力度不够。

  关于如何保证食品安全,48.3%网友表示应健全法律,加大惩处力度,有36.2%网友表示执法部门加强监管,严把质量关。

  另外,引人注意的是,高达62%的网民表示,遇到了问题食品,不知道到哪投诉,最终选择忍耐,3.2%的网民表示无所谓,只有35%的网友表示投诉。

  网友感言:解决食品安全问题刻不容缓,政府别让百姓失望

  “民以食为天”,食品安全问题关系到每个人的身体健康,牵动着每个人的神经。网友感言,食品安全问题,既源于监管部门有法不依、执法不严,也来自企业的道德滑坡,解决食品安全问题已经刻不容缓。

  ★网友:晏晏 IP:221.192.149.*食品安全刻不容缓,难道我们要天天担心自己吃的东西是否安全吗?

  ★网友:网友 IP:61.158.248.*现在的食品还能让老百姓放心吗?一些食品行业企业家利欲熏心,放弃了做人原则,无视社会道德和法律,为获最大利益,添加一些不该添加的东西,简化加工设备,不注重加工环境,钻法律的空子,更有甚者以假乱真,以次充好,造假泛滥。

  ★网友:网友 IP:116.114.22.*我常有一种感觉,凡是吃的似乎都有毒。食品造假已成常态,希望政府能行使自己的职责,从严从重对违法责任人进行处理,别让百姓失望!

  网友建言:加强食品安全监管须对违规者严惩不怠

  食品安全问题如何解决?网友各抒己见,有人希望执法部门能够严格执法,对违法者严惩不怠;也有网友提出企业要诚信经营、加强自律;还有网友希望媒体继续发挥监督功能,把危害健康的不法行为和企业公之于众。

  ★网友:游从华 IP:117.41.248.* 加强律法监管,大力惩治腐败,对食品领域违法者严惩不怠。

  ★网友:老龙实话 IP:183.60.196.*食品问题应该是关注的重点,现在问题牛奶、地沟油、注胶虾、转基因油等,直接影响到人民的生命安全,应加重对违法者的惩罚。同时提高食品安全标准,加大对进出口食品的管理,阻止外部问题食品流入。

  ★网友:狂飙斗士 加强食品管理绝对不能止于自查自纠,应让民众参与食品管理与监督。保证食品安全,民众既是受益者,更应是行动者,所以应该唤起民众积极参与食品安全管理。

  ★网友:自由鱼 我们应该建立完善的信息网络,从食品的源头、经手的所有中间人包括生产商,销售商,最后到消费用户,全部记录,这样出了问题有据可查。

  专家分析:食品安全问题多发并非仅是监管问题

  说到问题食品,很多人立刻就能举出例子,染色馒头、毒奶粉、瘦肉精、地沟油等等,问题食品涉及范围之广,不禁让人感叹:还有什么是安全的,能吃的?保证食品安全是“天大”的事,为什么在民生之根本问题上,却经常出现问题?

  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路甬祥分析说,当前的食品安全状况不容乐观,尤其是少数食品生产经营者不讲诚信道德,目无法纪,唯利是图,加之有些地方和部门重视不够,监管措施不到位,致使一些领域和地方的食品安全问题仍然比较突出。

  当然,当前并不是所有食品都不安全了,有些人会觉得“草木皆兵”。教育部食品科学与营养教学指导委员会主任李里特认为,食品安全问题的根源在于诚信的缺失。由于人与人之间缺乏信任,所以对别人生产的食品也缺乏信任。有些人在自己的工作中会干些偷工减料的事,做生意的会干些缺斤少两的事,当他作为消费者去购买食品时,也就不能充分信任别人。

  食品安全问题不完全是监管的问题,在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营养与食品安全所研究员、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专家委员会主任陈君石院士看来,我们食品生产、加工企业的数量很多,其条件参差不齐,卫生操作规程又很难监控,所以时不时出些问题倒是“正常”的了。每年“两会”期间,都有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提出很多食品安全方面的议案或提案,其中大部分都要求政府严加监管。站在政府的立场上考虑,这可能吗?我只想强调,安全的食品不是监管出来的,它是生产出来的。

  中国社科院食品药品产业发展与监管中心负责人张永健指出,频发的食品安全问题绝不容小视,如果得不到根本治理,恶

  劣的影响将是广泛而深远的,甚至会导致社会运行成本增加、家庭健康医疗负担加重、人力资源遭受损失。

  政策背景:三部门严惩“地沟油”犯罪 甚至判死刑

  多年来,食品安全已经是国家高度重视的问题了。

  2009年6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正式实施。

  2010年2月6日,我国首次特别设立了食品安全工作高层次议事协调机构——国务院食品安全委员会,成员包括国务院29个部委中的15个。

  2011年10月27日,为进一步加大卫生系统食品安全工作力度,卫生部成立食品安全工作领导小组,组长由卫生部部长陈竺担任。

  具体来说,以地沟油为例。地沟油被曝光以后,2011年8月,公安部统一部署,全国公安机关组织开展了打击“地沟油”犯罪破案会战。3个多月来,共侦破利用“地沟油”制售食用油犯罪案件128起,抓获违法犯罪嫌疑人700余名,查实涉案油品6万余吨。

  12月13日,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第二次公开征集“地沟油”检测方法,因为之前已经征集到的检测方面特异性不强。20多天的时间里,共收到700余条建议。

  2011年公布的国家“十二五”规划就保障食品安全明确规定:制定和完善食品药品安全标准。建立食品药品质量追溯制度,形成来源可追溯、去向可查证、责任可追究的安全责任链。健全食品药品安全应急体系,强化快速通报和快速反应机制。加强食品药品安全风险监测评估预警和监管执法,提高监管的有效性和公信力。继续实施食品药品监管基础设施建设工程。加强检验检测、认证检查和不良反应监测等食品药品安全技术支撑能力建设。加强基层快速检测能力建设,整合社会检测资源,构建社会公共检测服务平台。强化基本药物监管,确保用药安全。

  2012年2月8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副总理、国务院食品安全委员会主任李克强主持召开国务院食品安全委员会第四次全体会议,审议了《2012年食品安全重点工作安排》,并强调,做好今年食品安全保障工作,治乱需用重典,要坚持严字当头。

  近日,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联合下发《关于依法严惩“地沟油”犯罪活动的通知》。要求对于明知是地沟油而予以销售的,追究刑事责任;对于制售地沟油情节恶劣、危害严重的犯罪分子,罪当判处死刑的,要坚决判死刑,且要严格把握适用缓刑条件。

(责任编辑:陈韶鹏)

63
2012-02-26 13:39:00浏览489举报/反馈
本内容不能代替面诊,如有不适请尽快就医
展开全文
相关视频
相关图文
查看更多相关图文

相关科普

健康资讯热门资讯相关推荐
快速导航
频道
女性
减肥
育儿
保健
美容
妇科
饮食
中医
肿瘤
资讯
男性
诊疗
呼吸科
心血管
肝病科
更多
服务
问医生
就医助手
药品通
疾病百科
名医在线
简单生活
热门疾病
高血压
阴道炎
肩周炎
脂肪肝
小儿咳嗽
糖尿病
健康科普
科普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