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万象
快速导航
频道
女性
减肥
育儿
保健
美容
妇科
饮食
中医
肿瘤
资讯
男性
诊疗
呼吸科
心血管
肝病科
更多
服务
问医生
就医助手
药品通
疾病百科
名医在线
简单生活
热门疾病
高血压
阴道炎
肩周炎
脂肪肝
小儿咳嗽
糖尿病
健康科普
科普基地
关注39减肥健康运动

查看更多相关内容

取消关注
首页 > 资讯 > 社会万象

归真堂熊胆事件折射中药原料危机

举报/反馈
2012-02-21 11:45:00网易探索

  活熊取胆,在众多公益组织和社会人士看来,福建制药企业归真堂简直就是这四个字的代名词。

  时隔一年,归真堂在其冲击创业板上市的关键时刻,再次遭遇新一轮的“道德阻击战”。[相关专题:熊胆非神丹妙药!]

  中国证监会日前公布IPO申报企业信息,活取熊胆的药企归真堂榜上有名,随即就有动物保护组织、专家和知名人士谴责企业毫无人道,抵制上市。对此,归真堂官网声明,企业采用的是不插管的无痛引流技术。中药协会会长房书亭更是在2月16日公开力挺说:“自然、无痛,取完熊就痛痛快快地出去玩了,感觉没什么异样,甚至还很舒服。”话音刚落,立刻遭致各方批评。

  归真堂上市争议背后,隐藏更深的问题是对于贵重中药材的“杀鸡取卵”。而国知名药企如片仔癀、云南白药等均存在类似情况。在法律、道德与中医药学的夹缝式生存中,贵重而稀缺的动物中药材出路何在?“归真堂们”又将去往何方

  究竟能不能被替代?

  “一旦归真堂上市,那么就意味着归真堂的规模将会变大,生产线也许还将扩张,到时候会有更多的熊被活体取胆汁。难道熊胆就没有替代产品吗?”这个疑问直指归真堂甚至熊胆产业存在的根基。

  对此,以中药协会为代表的“力挺派”观点认为,熊胆的主要成分——熊去胆酸在东方传统医学中的使用已有3000年历史,而熊是唯一能大量产生胆酸的哺乳动物(注:南美洲海狸鼠也可产生胆酸,其胆酸含量为37%比熊胆中胆酸含量略低)。“关于人工合成的熊胆的某些成分,尤其是重点成分熊去氧胆酸不能代表熊胆的全部功效,这已有相关科研单位在药理和临床上做了初步验证。”房书亭在发布会上称。

  亚洲动物基金会张小海则认为,研究表明,熊胆完全可以用更便宜有效的人工药品和更容易采集的草药来替代。

  除了归真堂的熊胆,还有片仔癀、同仁堂、云南白药、武汉健民等,这些公司部分在售药物中含有诸如麝香、牛黄、蛇胆等取自动物活体的贵重原材料。

  被国宝级光环所笼罩的片仔癀,始终坚持承诺使用天然麝香作为生产原料,而其天然麝香的来源几乎完全依赖现有库存。根据目前国家行政许可的几家企业的年使用量和全国核查的库存量,现有天然麝香库存将在2015年核销完毕。

  更严峻的是,目前,麝养殖尚处于试验阶段,在技术与产业成熟之前,片仔癀不可避免地陷入了“原料危机”。

  与之形成鲜明对照的是云南白药,有消息称,云南白药中的麝香成分早在几年前就改用人造麝香了。

  究竟用植物的还是动物的?究竟用天然的还是人造的?珍惜的动物药资源究竟能否被近似药品或人工制品所替代?

  “这要看究竟是用人工合成制品取代某一项功能,还是完全取代某一种药材。”黑龙江中医药大学副校长王喜军告诉记者,“取代某一项功能目前是可以实现的,但是完全取代某一个药材则是不可行的。”

  就熊胆而言,北京同仁堂集团专家委员会专家赵小刚认为,从中成药的角度讲,熊胆作为入药原材料,是无法百分之百完全替代的,但很多中草药有类似的效果。

  被冷落了的人工熊胆

  人工熊胆的支持派在双方对峙中显然处于下风。

  “退一万步讲,就算按照医学非常严格的、传统的、保守的标准,熊胆是不可替代的,但熊胆只是一个小复方,沈阳药科大学早在20年前就已经完成了人工熊胆临床试验。拿去检验,在各种图谱和结果上,和真熊胆很难区分。但是‘人工熊胆’久拖不决,始终没有推出。”张小海说。

  为何在强劲的市场需求下,人工合成熊胆技术迟迟未能进入公众视野?人工合成熊胆是否具有可操作性?

  对此双方始终各执一词。

  张小海告诉记者,人工合成熊胆技术在国已经成熟,据称完全可以代替活熊胆,但不知何种原因,我国迟迟没有放开这个市场。

  而房书亭否认了这个说法,称这项技术在我国一直处于研发阶段,尚未成熟。“我们愿意为这个技术的研发作应有的贡献,但如同麝香一样,即使有人工的,也存在养殖的。”

  有人质疑是因为人工养熊的产业过于庞大,所以给这项技术的出台普及造成阻碍,对此房书亭回应:“国家因为某一个产业强大,而阻挡人工合成熊胆技术,那不太可能。”

  沈阳药科大学原副校长、人工熊胆研制小组组长姜琦教授告诉《中国科学报》,人工熊胆的研制项目于1983年立项,经过了近30年的努力,课题组已完成了批准投入生产前的全部工作,包括成分分析、化学合成和两期临床试验。目前研发的人工熊胆中有效成分熊去氧胆酸的含量为35%至40%之间,“比引流熊胆23%的有效成分含量高出了很多,品质不亚于天然优质熊胆。”姜琦说。

  而中医科学院研究员周超凡则认为,天然熊胆的成分有五大类,其中包括胆酸类,而人工熊胆的成分熊去氧胆酸只是胆酸类中的一种,“其中有一些药效熊去氧胆酸是有的,有一些药效则不具备。比如熊去氧胆酸能治疗带状疱疹吗?能治疗痔疮吗?治不了。”

  “能替代当然是好的,但目前大部分天然动物药的替代品都还没有取得突破。当前的做法是,普通药可以用替代品,精品成药还需要使用天然的。”周超凡告诉记者。

  监管破局

  在归真堂事件之余,房书亭不掩饰他对中药材产业的担忧:“现在能用的药在减少,产业也在萎缩。”

  “为解决资源问题,发展动物医药产业,开展人工养殖、繁育和替代品研究是有效途径。”房书亭表示,“经过几十年的发展,我们的野外资源也得以保护和恢复,像梅花鹿、黑熊的养殖,有的已经完全解决了商品问题,也取得了成功的案例。”

  资料显示,在中国,动物药中只有少数几种如梅花鹿、黑熊、乌鸡、白花蛇等进入规范化、规模化生产。但只有美洲大蠊通过了国家GAP(国家中药材生产质量管理规范)认证,大部分动物药还面临“弱、小、散、乱”的问题。对此,业内人士呼吁,对那些药用动物的养殖企业,国家要予以支持,在科学化、标准化、规范化的基础上合理开发动物药用资源,实现产业化。

  专家呼吁,为了与野生动物资源保护相协调,国家应该制定相应的法律法规,建立药用动物养殖的准入制度和评价体系,从而确保人工养殖科学化、标准化、规范化,有效地保护动物,实现传统医药资源可持续利用与发展。

(责任编辑:廖颖瑶)

39健康网专业医疗保健信息平台 优质健康资讯门户网站  
快速通道
相关推荐39精品39热文
自测
查看全部
健康资讯推荐
推荐医院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