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医改
快速导航
频道
女性
减肥
育儿
保健
美容
妇科
饮食
中医
肿瘤
资讯
男性
诊疗
呼吸科
心血管
肝病科
更多
服务
问医生
就医助手
药品通
疾病百科
名医在线
简单生活
热门疾病
高血压
阴道炎
肩周炎
脂肪肝
小儿咳嗽
糖尿病
健康科普
科普基地
关注39减肥健康运动

查看更多相关内容

取消关注
首页 > 资讯 > 聚焦医改

学者称解决“以药养医”难题需要理清机制

举报/反馈
2012-02-21 08:49:00中国新闻周刊
  盘根错节的机制更待理清

  在国务院医改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北大光华管理学院教授刘国恩看来,资金投入并不是问题的核心,关键在于医疗服务提供系统里边盘根错节的机制没有理清。

  刘国恩表示,以药养医只是问题的表现形式,而不是症结,“为什么会出现以药养医?是因为把这几万家公立医院定位为事业单位,事业单位就不允许按照市场游戏规则去采购生产过程中的原料,从而根据市场经济规律合理的加成,在产出服务上来体现。可是中国又进入了市场经济的阶段,购买所有的投入要素都要从市场上获得,除非政府完全免费提供给它。怎么办呢?所以就从药品中留了个口子,来补贴医疗服务补偿不足的那块,原因就在于事业单位的定位,性质没有变。”

  在刘国恩看来,应该重新调整公立医院作为现代医疗服务提供机构的定位,而不应过度强调公立医院的“公益性”:“这个提法本身并没有错,但对于解决公立医院存在的问题,推动公立医院改革从过去低效的、有若干体制问题、行政干预太多的问题,到现代医院管理的转型是没有任何帮助的,甚至还有一些阻碍作用,导致很多人在这个概念上产生越来越多的困惑。”

  “从长远来看,如果不动员社会力量来作为公立医院发展的资源基础的话,是不具有生命力的,眼睛不能老盯在财政上。”刘国恩表示。

  对于政府在医改中的角色,刘国恩认为,市场能做的,政府尽量不做,市场不能做的,政府就去补位。“靠财政给钱,就相当于一直依靠父母,这样的孩子不会有生存能力和竞争力。政府财政资金应该往哪投?不是投入城市里最有影响力的几所大医院,应该投往市场没办法做的领域,比如边远地区、公共卫生、疾病预防和基础性研究。”

  刘国恩认为,公立医院改革所需要的资金和资源,完全可以通过社会来获得,这既给社会主体办医提供公平的创业和发展机会,也是公立医院能够健康可持续发展的保障,“站在患者的角度来看,姓什么一点都不重要,能否提供安全、优质、满意的医疗服务才是最重要的。”

(责任编辑:姚青)

2/2下一页
39健康网专业医疗保健信息平台 优质健康资讯门户网站  
快速通道
相关推荐39精品39热文
自测
查看全部
健康资讯推荐
推荐医院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