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9健康

中药协会力挺归真堂 称活熊取胆符合国家产业政策

  今日下午,力挺“归真堂”的中国中药协会将就“活熊取胆”这一热点话题召开“沟通会”。

  以下是沟通会发文

  中国中药协会会长房书亭,希望大家了解真相,让中国独有的中药文化在我们手中传承下去。

  活熊取胆一事,引起了广泛关注。社会对中国养熊业的情况不甚了解,希望通过此次沟通,让大家明白真相。

  1、保护和发展中医药产业是我们的义务和使命。大家都知道,人类应用最早的药物就是天然的植物、动物,世界最早的药学专著《神农本草经》距今已有两千多年,中药有丰富的理论基础和实践经验,中药对人类健康的贡献是目前任何其它药品都难以比拟的。

  中药不可或缺,功不可没。其来源主要是动物、植物和矿物质。

  目前有12809种中药材资源,其中1581动物药,占12%。目前药材资源紧缺,尤其是动物药材,形成了中药产业发展的瓶颈。

  2、珍惜濒危保护动物政策。野生药材资源保护名录中,濒危动物中有48种是药用动物,亟须保护动物中有113种是药用动物。

  中药资源保护方面开展了四项工作:1、开展普查,保护、培育;2、建立中药材数据库;3、加强野生变家养、家种的研究,实现规范化种植和产业化生产;4、加强中药材的新品种培育。这四个方面是紧密联系的链条。

  中国黑熊及养殖业的发展现状。

  保护动植物资源是中国的优良传统和美德,需要什么动物就饲养什么动物,需要什么植物就种植什么植物,祖先很早就知道要保护野生动植物。新中国成立后,政府非常重视动植物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已经进行了三次普查,目前正在进行第四次普查。

  就养麝取香一个项目而言,从1958年就开始了。

  1984年从国外引进养熊取胆的技术,更好地保护熊类野外资源。

  亚洲黑熊野外种群呈逐年下降趋势,世界濒危公约已经列入,中国1981年加入。中国也将其列入二级保护动物,主要分步在东北、华北、华南、西南、台湾,有5各亚种。目前仍有野生的辽宁、吉林、黑龙江、广东、广西、西藏、甘肃、陕西等省区。

  黑熊保护涉及到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陆生动物保护条例,进出口管理条例,国际贸易公约,1988年国务院濒危保护名录等法规。

  黑熊、棕熊、马来熊,前两者差不多,野生马来熊仅有300多只,目前已列入禁止交易的第一位。黑熊、棕熊可以在国内贸易,严禁进出口,属于二级保护。

  中国黑熊养殖业现状:

  虽然人工养麝、人工牛黄都取得了很大发展,但在中药材方面做得最好的是养鹿业和养熊业。

  最早在《唐本草》中有论述,但长期以来,是来熊取胆,直接打死熊,趁热取出熊胆,挂在阴凉处阴干,磨成粉入药。

  1984年,从邻国学习到活熊取胆的方法,就是插管或者穿铁马甲,实事求是的说,这个办法也是很残忍的。

  80年代后期,中国研制出无痛无管的取胆技术,早已不是上述残忍的做法。

  上世纪90年代,国家林业局相继发布了数个强化养熊业管理的文件,杜绝伤害和虐待熊类的行为,推进技术进步,并绝对禁止用于棕熊和马来熊。1999年,2008年,发布相关文件,对黑熊养殖防疫、养殖场建设等进行严格要求。

  目前,经过数次整顿,企业数量从90年代初480多家,已经减少到68家,存栏数突破10000只,取熊胆数量占70-80%,全国可取熊胆的有6000-8000只。至2009年,养殖规模在200只以上的有19家,大多场所熊的繁殖已经到第三代。

  养殖企业竞争力体现在,研制能力,市场拓展能力,种群管理的科学性、先进性,规模效应,规范管理程度

  3岁以上,100公斤以上,才可以取熊胆。

(责任编辑:晏霏霏)

2012-02-16 14:28:00浏览75举报/反馈
本内容不能代替面诊,如有不适请尽快就医
展开全文
相关图文
查看更多相关图文

相关科普

健康资讯热门资讯相关推荐
快速导航
频道
女性
减肥
育儿
保健
美容
妇科
饮食
中医
肿瘤
资讯
男性
诊疗
呼吸科
心血管
肝病科
更多
服务
问医生
就医助手
药品通
疾病百科
名医在线
简单生活
热门疾病
高血压
阴道炎
肩周炎
脂肪肝
小儿咳嗽
糖尿病
健康科普
科普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