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食品
快速导航
频道
女性
减肥
育儿
保健
美容
妇科
饮食
中医
肿瘤
资讯
男性
诊疗
呼吸科
心血管
肝病科
更多
服务
问医生
就医助手
药品通
疾病百科
名医在线
简单生活
热门疾病
高血压
阴道炎
肩周炎
脂肪肝
小儿咳嗽
糖尿病
健康科普
科普基地
关注39减肥健康运动

查看更多相关内容

取消关注
首页 > 资讯 > 黑食品

揭秘致癌物如何进入牛奶 蒙牛或只是冰山一角

举报/反馈
2011-12-28 07:55:00腾讯

  国家质检总局24日公布了近期对200种液体乳产品质量的抽查结果。抽查发现蒙牛、长富纯牛奶两种产品黄曲霉毒素M1项目不符合标准的规定。其中,蒙牛乳业(眉山)有限公司生产的一批次产品被检出黄曲霉毒素M1超标140%。

  黄曲霉毒素是自然物质中毒性最强的,毒性是砒霜的68倍。这样的剧毒物质,怎么就跑到人们的日常食物牛奶中了呢?

  认清黄曲霉毒素

  1960年英国火鸡死亡 让人类发现了黄曲霉毒素

  1960年6月,英国一农场的10万只火鸡突然死亡,对这一事件经过2年多的研究后,一种真菌——黄曲霉菌从饲养火鸡的饲料中被分离出来,黄曲霉菌代谢会产生黄曲霉毒素,这种毒素正是导致火鸡死亡的“元凶”。

  后来的研究发现,多种真菌都可以产生黄曲霉毒素,而黄曲霉毒素也有结构相似的20多种类型。

  黄曲霉毒素有毒性和致癌性,主要作用于肝脏

  黄曲霉毒素基本结构由一个二呋喃环和一个氧杂萘邻酮组成,前者为其毒性结构,后者可能与其致癌作用有关。黄曲霉毒素进入人或动物体内后,除抑制DNA、RNA合成外, 也抑制肝脏蛋白质合成,导致人体中毒。台湾省有3家农民因食用黄曲霉毒素含量高(225.9μg/kg)的发霉大米, 导致39人中有25人中毒, 其中有3名儿童死亡。1974年印度两个邦中有200个村庄暴发黄曲霉中毒性肝炎,397人发病, 死亡106人,中毒患者都食用过霉变的玉米(黄曲霉毒素含量高达6.25~15.6 mg/kg)。2004年初肯尼亚东部地区因食用被黄曲霉污染的玉米而引起317人肝脏衰竭,125人死亡。黄曲霉毒素还可引起人或动物胆管上皮细胞增生及脾、肾、睾丸、大脑、神经系统病变,以及抑制免疫。

  生理学致癌机制的研究表明:黄曲霉毒素可以与人或动物体内DNA嘌呤残基共价结合,从而造成DNA的某些损伤,引起DNA结构和功能的改变,产生癌变。它是目前公认致癌性最强物质之一。

  亚洲人近一半肝癌由黄曲霉毒素引起,乙肝携带者受害几率是普通人60倍

  在黄曲霉毒素影响下,人体多种组织都可能癌变,但以肝癌为主。在非洲和亚洲国家中, 黄曲霉毒素对原发性肝癌的归因危险度接近50%。乙型肝炎病毒携带者、吸烟者等, 当黄曲霉毒素进入体内时可发生协同作用, 使发生原发性肝癌倾向明显增高。乙肝病毒携带者接触黄曲霉毒素后, 引发肝癌的几率是一般人的60倍,而我国正是乙肝的重灾区。

  黄曲霉毒素广泛存在,无法杜绝,采用转基因技术防治是方向

  无论是农作物还是加工食品,无论是生长环节还是存储环节,都容易受到黄曲霉菌等真菌的感染。在潮湿和高温环境下这类真菌生长更快。据联合国粮农组织估计,全世界谷物供应25%受真菌毒素污染而不能食用。

  黄曲霉毒素一旦产生便很难消除,因为它对光、热和酸都比较稳定,熔点(裂解温度)在299℃。牛奶常见的三种消毒方法都对它无可奈何——巴氏消毒法,在63℃保持30分钟;高温快速(HTST)的巴氏消毒,在72℃保持15秒;超高温(UHT)灭菌,在135℃保持1-2秒钟。

  由于黄曲霉毒素易产生、难消除,使得要完全对其杜绝是不可能的,只能限制数量。各国对饲料和食物的黄曲霉毒素含量都有限制标准。联合国粮农组织和世界卫生组织明确规定:谷物中黄曲霉毒素B1的含量不得超过20μg/kg,否则禁止投放市场。

  但是转基因技术的兴起为防治这类真菌打开了一扇门。通过转基因技术,让农作物产生可以杀死这类真菌的蛋白质,即可在源头上防止黄曲霉毒素的产生。科学家们正在研究这样的技术,但目前仍处于初级阶段。很多人谈转基因色变,却不知道转基因才是人类安全的福音。

  牛奶中黄曲霉毒素超标,问题出在饲料

  怀疑饲料,是由检测出的黄曲霉毒素种类决定的

  既然在食品加工和存储过程中都可能感染黄曲霉等真菌,为何检测出黄曲霉毒素却首先要怀疑饲料有问题呢?

  前面提到,目前发现黄曲霉毒素有20多个种类,其中B1是最常见的种类,由黄曲霉等真菌直接代谢产生。B1随着饲料进入牛体内后,会被转换为M1——另一种黄曲霉毒素。M1比B1毒性小一些,但基本机理一致。一部分M1会进入乳液和尿液,奶牛通过饲料途径食入的黄曲霉毒素B1,约有1.35%以M1的形式进入乳中。

  既然检测出是M1超标,那么说明毒素是在牛体内形成的,根源在饲料。

  超标牛奶应该在原奶阶段就被淘汰

  黄曲霉毒素不同于三聚氰胺,后者是工业原料,本不该出现在牛奶中,所以三鹿事件之前三聚氰胺并非检测项目。而黄曲霉毒素是被人类认识多年的食品污染物质,我国80年代就给出了检测标准。黄曲霉毒素属于常规检测项目,在原奶和成品两个阶段都要检测。

  一篇《“重重关卡”检测 蒙牛牧场力保牛奶好品质》的文章提到,“原奶到达工厂后,还要经过40多道苛刻的检验关口”,这“苛刻的检验”竟然让黄曲霉毒素成了漏网之鱼,实在匪夷所思。

  其实,如果牧场管理足够好的话,污染在饲料环节就不该出现。公开资料显示,蒙牛乳业(眉山)有限公司于2009年10月落成投产,设计能力为日处理鲜奶800吨,年产鲜奶18万吨。与该公司同时建成的现代牧业洪雅牧场则为蒙牛重要的原奶提供商。据悉,洪雅牧场总投资3亿元,设计存栏奶牛1万头,可日产鲜奶180余吨。但是蒙牛眉山工厂除了现代牧业的原奶外,很大一部分来自当地奶农,现代牧业的奶源一般用于生产高端产品,而此次查出问题的纯牛奶是普通产品。

  首次披露牛奶黄曲霉毒素超标耐人寻味

  既然牛奶中黄曲霉毒素超标是非常容易出现的质量问题,既然在三鹿事件后更严格的质量控制环境下都能出现,那么以前有关部门就没有检查出同类问题?然而用百度搜索,发现牛奶黄曲霉毒素超标还是第一次公开披露和报道。这就叫人疑惑,牛奶黄曲霉毒素超标究竟是破天荒的新问题,还是一直存在却一直没有披露?

  拒绝黄曲霉毒素,要监管也要脱贫

  黄曲霉毒素摄入量 农村人是城市人1.5倍

  据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营养与食品安全所研究员2007年所做的评估,我国农村标准人平均黄曲霉毒素膳食摄入量是城市人群的1.5倍。而全国的平均摄入水平远高于美国和澳大利亚,但是已经远低于我国八十年代的水平。

  在我国乙肝病毒携带者中,农村人群的肝癌年发生率为3.7 例/10万人口,城市人群的肝癌年发生率为2.4例/10万人口,前者也是后者的约1.5倍。

  农村人群对黄曲霉毒素有更多的摄入量,是因为膳食结构劣于城市人群,以及食品中黄曲霉毒素污染水平更高。比如,作为很容易产生黄曲霉毒素的陈化粮和劣质酱油,农村人群会更多接触到。【王君,刘秀梅.中国人群黄曲霉毒素膳食暴露量评估.中国食品卫生杂志,2007,19(3):238-240.】

  既要对问题食品说不,也要让人有能力说不

  中国之所以问题食品泛滥,既因为监管不力,也因为低价(但劣质)食品有巨大的市场需求。20块钱保证干净的盒饭拿到工地上,是竞争不过那些使用陈化粮和劣质酱油的8元或6元盒饭的。

  奶制品的问题也是同样的道理,要鼓励人们对问题奶制品说不,也要让人们有能力说不。

  两批次问题奶的曝光,揭露的或许只是黄曲霉毒素危害的冰山一角。希望经过此次曝光,让黄曲霉毒素和三聚氰胺一样,在各个食品领域被人人喊打。

相关专题

>>>蒙牛纯牛奶被查出致癌物

(责任编辑:陈韶鹏)

39健康网专业医疗保健信息平台 优质健康资讯门户网站  
快速通道
相关推荐39精品39热文
自测
查看全部
健康资讯推荐
推荐医院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