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9健康

广东大学生发病送校医仍猝死 输氧时氧气瓶无氧

  据中国之声《新闻纵横》报道,979个粉丝,1837条微博,这是何伟峰新浪微博上的一些数字。不过,这些数字,可能再也不会增加了。因为,这个广东技术师范学院天河学院的大三学生,10天前,去了另一个世界。

  近日,有广东听众向中国之声反映说,何伟峰深夜死亡,校医务室难辞其咎。然而校方对这一说法的态度言辞激烈,甚至声称要把说这话的学生告上法庭。而此时,曾把死者送往校医务室抢救的同学们此时却选择了沉默。那么,学生的死亡和校医务室是否有关?

广东大学生发病送校医仍猝死
何伟锋遗照。何伟锋已于近日被火化。
广东大学生发病送校医仍猝死
这座木制的埃菲尔铁塔是他生前的杰作。

  学生眼中的校医务室

  两间屋子,几张病床,三五个医生

  广东技术师范学院天河学院共有1万2千多名学生,校医务室占地约50平方米。“两间屋子,几张病床,三五个医生”是学生们对校医务室的形容。11月28日深夜,随着大三学生何伟锋的突然死亡,这个学校变得不再平静。而当夜把何伟峰送往校医务室抢救的室友们已经不愿再谈此事。

  何伟峰室友:现在我们不想多说什么,因为我们有自己的难处,我现在也不方便说话。

  据比较熟悉何伟峰的同学介绍,现在学校对这件事很敏感。

  学生:今天早上有记者去到他们宿舍楼下,我们学校的领导就派人在宿舍监视他们,他们说,现在他们已经不敢出面了。

  学生表示

  校医诊断脉搏虚弱无血压 输时氧气瓶无氧气

  当晚,学校里究竟发生了什么?何伟峰又是怎样死亡的呢?

  广东技术师范学院天河学院学生:当时在床上,突然一下子就昏厥了。他室友发现有问题,有一个同学先冲到校医室去敲门,希望校医可以快点开门。结果室友把伟峰送到校医室的时候,校医才刚刚起来给他开门。校医看了一下说是癫痫类的病症。他们就把他放到床上,帮他量血压,发现没有血压。在晚一点的时候,学生要求要氧气瓶,医生把氧气瓶拿过来,发现里面是没有氧气。这个时候校医才发现了严重性,才让学校的车,把伟峰送到外面去,但这个时候学校的任何人包括领导没有打120,是学生自己报的120 。

  学生们说,当天夜里送何伟峰去医务室的共有五位室友,何伟峰死亡后,五位同学出具了书面的情况说明,并在说明书上签了名,按下了手印。说明书中写道:“医务人员说,你们不用紧张,这可能是癫痫,以后遇到这种情况,没必要送到这里来,让他在宿舍里躺一下就行了。”经初步诊断,“脉搏虚弱,没有血压。”“输氧时氧气瓶没有氧气”。对于这份说明,广东技术师范学院天河学院副院长肖海并不认同。

  肖海:这个是他们的判断,没有经过校方核实,他们想把矛盾转移到校医上。这几个同学当时像发生这种情况可能是第一时间应该想到打120。

  对于肖海的说法,学生们表示很气愤。

  学生:我们气愤在这一点,是他完全不承认自己是错的,却怪在那些救伟峰的人的身上,我觉得最大的错在学校,因为我们学生这个时候真不知道这种时候应该怎么做,我们唯一能求助的只有校医室。

  校方定性

  猝死 但无法提供诊断证明

  与此同时,广东技术师范学院天河学院副院长肖海表示,学校已经对何伟峰死亡事件定了性。

  肖海:现在学校对这个问题这样定性,根据广州市白云区太和镇的医院,当时他们出的救护车,医生在死亡诊断上写的是猝死。人已经是没了,你还抢救什么?猝死并不像别的病,还可以有回旋的余地。医院方面讲,诊断书去医院看可以,但是不允许复印。

  校方表示何伟峰是“猝死”,但却无法提供诊断证明。记者随后致电太和医院办公室和院长室,拨打近20次后,电话听筒被拿起来放在一边,听筒里传来了这样的声音。

  真烦人,烦死了……

  你把它挂掉不就行了嘛……

  记者:喂是太和医院吗?

  吵闹声…

  何伟峰在学校宿舍被发现异常后,室友们把他送到了学校的医务室,几经辗转后,校方给出了“猝死”的定性。然而,人命关天,何伟峰的死亡,应该有公安机关定性,还是由学校自己认定?学生、学校各执一词,也许争议还会继续。

  在记者的采访中,有这样一句话,“两间屋子,几张病床,三五个医生”,不知这样的描述,是广东这家高校的特质,还是国内高校的普遍现象?

  国内高校医院现状

  硬件、软件、经费、人才处境尴尬

  发稿前,记者在新浪微博发起一项关于高校医院的调查。250多名参与调查者中,79%的人表示自己的学校有校医院;但只有2%的人认为校医院急救能力很好;5%的人选择生了大病会去校医院看;6%的人认为校医院医生资质较高;68%的人认为校医院的硬件设备不够完备;71%的人认为校医院的急救能力令人担忧。北京大学法学院教授孙东东向记者介绍了国内高校医院的现状。

  孙东东:现在有些大学的医院能开展一点手术,像阑尾炎手术、疝气手术,有的还能开展一些,有的根本就做不了。就是一个全科医生,开点药,感冒发烧拉肚子还能处理,稍微严重一点的就得去大医院了。

  孙东东教授认为,我国高校医院服务的人群很有局限性,在硬件、软件、经费、人才等诸多方面都处于尴尬境地。

  孙东东:一个是软件的尴尬。校医院吸引优秀医学院毕业生很困难,人家不愿意去。因为它病种少,服务对象局限,它想吸引点名医过来是不可能的。第二就是经费的尴尬。校医院的经费拨款都在学校。第三是硬件设施也很尴尬。多数大学的校医院都很惨。最尴尬的就是评价机制的尴尬。因为人事制度制约了校医的性质,比如要提职称,校医院的大夫怎么能够考外语?怎么可能在FC上写文章?根本做不到。所以这个实际上是体制上的问题。

  解决校医问题 有章可循但任重道远

  孙东东教授认为,学校是同一年龄段人群过于集中的地方,有可能出现如传染病扩散等情况,需要一套专门的管理体系。校医力量不但不能削弱,还应该加强,解决校医问题,有章可循但任重道远。

  孙东东:要解决这个问题就一定要实行“派入制”。比如校医院是不是把它纳入社区卫生服务体系,比如周围的一些大医院往那派一些医生进入这个学校。经费的问题是不是也可以纳入大医院的体系,由大医院来控制,它也有积极性,这个问题不是卫生部一个部门能解决的,因为它涉及到到人家单位里去开医疗机构,所以会涉及到卫生部、教育部、编办、发改委、财政部等多个部门要共同出面,才能把这个问题协调解决。

  一个学生的死也许是偶然现象,但是从这件事情上看到学校医务室的问题却带有普遍性。软硬件不齐全可以理解,但是缺乏责任心无论如何说不过去。希望小何同学的死能够让学校医务室有所警醒,不要等出现更大范围的疫情之后再去后悔就来已经不及了。

(责任编辑:陈韶鹏)

2011-12-09 08:22:00浏览61举报/反馈
本内容不能代替面诊,如有不适请尽快就医
展开全文
医生推荐
专家在线
查看更多新闻医生
相关视频
相关图文
查看更多相关图文

相关科普

健康资讯热门资讯相关推荐
快速导航
频道
女性
减肥
育儿
保健
美容
妇科
饮食
中医
肿瘤
资讯
男性
诊疗
呼吸科
心血管
肝病科
更多
服务
问医生
就医助手
药品通
疾病百科
名医在线
简单生活
热门疾病
高血压
阴道炎
肩周炎
脂肪肝
小儿咳嗽
糖尿病
健康科普
科普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