饮食
快速导航
频道
女性
减肥
育儿
保健
美容
妇科
饮食
中医
肿瘤
资讯
男性
诊疗
呼吸科
心血管
肝病科
更多
服务
问医生
就医助手
药品通
疾病百科
名医在线
简单生活
热门疾病
高血压
阴道炎
肩周炎
脂肪肝
小儿咳嗽
糖尿病
健康科普
科普基地
关注39减肥健康运动

查看更多相关内容

取消关注
首页 > 资讯 > 饮食

保健食品打着“免费”旗号 “黑手”伸向老年人

举报/反馈
2011-11-25 08:52:00新华网

  “山寨保健食品”泛滥老年人花钱反伤身

  近期,宁夏回族自治区工商局12315中心发出消费警示,提醒老年人警惕“免费讲座”“义务诊断”带来的保健食品消费陷阱。12315中心统计的数据显示,自9月份以来,有关保健食品的投诉、咨询明显增多,通过“免费讲座”等会议营销形式销售以及部分专营店销售的保健食品是投诉举报的重灾区。

  家住银川市西夏区的李阿姨就掉进消费陷阱,保健不成反伤身。前不久,她收到一份保健食品“太岁口服液”的宣传单,声称对老年病有很好的疗效,她信以为真就到专营店去了解情况,并留了联系方式。随后专营店打电话邀请她参加“免费疗养”,她和其他老年人在听讲座中度过了4天时间。活动结束后,她没禁得住忽悠,购买了2万多元的“太岁口服液”开始服用。一个月后,李阿姨出现头晕眼花耳鸣等症状,怀疑和服用保健食品有关,就停止服用,并到银川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投诉。

  银川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食品安全监督所副所长韩晓农告诉记者,套取老年人信息推销保健食品是一些保健品专营店惯用的手法。这些打着“理疗中心”“健康服务部”“糖尿病之家”等名号的专营店一般规模小、产品数量少,经营人员的安全意识差,很多保健品是从非正规渠道进货的“三无”产品。推销人员套取老年人联系方式后,不断打电话推销产品,或以赠送产品,免费测量血压、心电图等“免费体检”方式吸引老年人购买。

  此,一些不良商家在宾馆、酒店、影剧院等地租一间房子,雇用临时工采用“喊爸妈”套近乎的方式散发传单,召集老年人开展“免费健康讲座”,并营造气氛鼓动老年人购买产品。“这些‘健康讲座’经常打着全国健康万里行、全国老年病普查中心等子虚乌有的旗号,或者宣称产品是XX军医大研制的最新产品,老年人极易上当。”12315中心的工作人员刘洁告诉记者,这种“健康讲座”在全国各地“打游击”,骗一把就跑。工商部门接到消费者投诉赶到现场时,推销假劣保健品的团伙已经人去楼空。

  今年8月起,银川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对近80家保健食品专营店开展专项整治。前期检查中查出银川市寿春堂养生馆等10家保健食品销售场所存在违规经营保健食品行为,31个品牌56个品种的保健食品存在夸大宣传保健功能、无国家保健食品批文或盗用国家保健食品批文等问题。

  骗子如何轻而易举让老年人甘愿掏腰包

  很多老年人身患慢性疾病,难以根治,容易病急乱投医。骗子们正是利用他们关注健康、疏于防范的心理,将一些山寨货宣传成“神丹妙药”。加之很多老年人独居家中,心孤独,推销人员采用“喊爸妈”、参加免费讲座等形式,获取老年人的好感,再以所谓“专家”“名医”为幌子,故意夸大或捏造病情吓唬老年消费者,忽悠他们购买假劣保健食品。

  销售假冒伪劣保健食品是一个暴利行业,而骗子们经常给老人们“挖坑”。他们通常谎称产品要按疗程服用,半年或一年后才能见效,从而诱骗老年人一次多买。记者在银川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看到,被封存的名为“XX清合软胶囊”的假劣保健食品,一盒售价468元,外包装上标明3盒一个疗程,这就要1400多元,一些老年人一个月的养老金就泡汤了。

  韩晓农告诉记者,这些产品的进价通常不超过100元,而消费者按疗程购买最少花费上千元。一些骗子将正规保健食品的外包装换个名字,留下国家保健食品标识和合法批号,批量印刷后再进一批原材料组装生产保健品。“一般小批量生产一批货,卖完这一单,换个名字再生产一批。每一批成本不过几千元,投向市场可获得几万元甚至十几万元的暴利。”

  动辄成千上万元的“保健品”,轻则破财,重则伤身。记者从宁夏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保健食品与化妆品监管处了解到,将保健食品夸大功效,宣传成万能良药销售极易耽误老年人病情。一些保健食品内容“变异”,违反《食品安全法》的有关规定添加化学成分、药物成分,也会对人体造成危害。

  查处兜售假冒伪劣保健食品行为有多难

  据了解,我国《食品安全法》中有关保健食品的配套管理办法尚未出台,目前由工商、药监和卫生等部门在各自的职责范围内负责保健食品的相关监管工作,而监管链条未能形成有效的安全网,就让那些“披着羊皮的狼”窥见了可乘之“机”。

  宁夏工商局消保处处长杨成伟告诉记者,目前工商部门对推销假劣保健食品通常是以涉嫌虚假宣传、销售假冒伪劣商品、无照经营进行监管。而让工商部门“犯难”的是,在保健品说明书、宣传单上并不存在夸大宣传,销售人员往往是暗地里向老年人肆意夸大功效。“除非有现场录音或录像,否则这种虚假宣传很难取证。”杨成伟说。

  保健食品市场管理存在很多盲区。据了解,在没有专门的保健食品流通许可证的情况下,销售保健食品有工商部门颁发的食品流通许可证等即可办理经营执照。“消费者举报的部分经营者在工商、卫生、药监等部门都办理过相关证照。”韩晓农说,还有一些商店、养生场所也在兼营保健品销售,这给监管部门筛查带来困难。

  如何强化对保健食品市场的监管,让老年人不再受保健之“伤”?在采访中,一些基层监管工作人员认为,相关监管部门要做好监管衔接,联合执法,填补漏洞。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要从源头加强监管,堵住假劣保健食品流向市场的出口;工商部门加强保健食品销售的前置审批,严厉打击虚假宣传和无照经营;卫生部门严查冒牌“名医”“专家”的非法诊疗行为。

  同时,应进一步完善保健食品管理的相关法律法规,明确部门对保健食品的监管职责,确保监管工作有法可依,并将利用宣讲等方式推销保健食品的行为纳入监管范围。

  一些从事正规保健品销售的人士还提出,应增加老年人获取健康信息的有效渠道,引导老年人正确认识、消费保健食品,并严格规范涉及保健食品广告的制作、播出和传播行为,避免老年人掉进保健品推销的陷阱。

(责任编辑:姚青)

39健康网专业医疗保健信息平台 优质健康资讯门户网站  
快速通道
相关推荐39精品39热文
自测
查看全部
健康资讯推荐
推荐医院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