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万象
快速导航
频道
女性
减肥
育儿
保健
美容
妇科
饮食
中医
肿瘤
资讯
男性
诊疗
呼吸科
心血管
肝病科
更多
服务
问医生
就医助手
药品通
疾病百科
名医在线
简单生活
热门疾病
高血压
阴道炎
肩周炎
脂肪肝
小儿咳嗽
糖尿病
健康科普
科普基地
关注39减肥健康运动

查看更多相关内容

取消关注
首页 > 资讯 > 社会万象

西宁多处水源地受到生活垃圾污染威胁

举报/反馈
2011-10-03 11:24:00新华网

  随着城市建设规模逐步扩大,人口不断增长,与城市发展和群众生活息息相关的供水安全日益凸显其重要性。记者近日在青海省西宁市采访发现,这里的地表、地下多处水源地受到污染威胁,水源地防护措施薄弱,直接影响供水安全。

  多处水源地面临居民生活垃圾污染威胁

  记者在西宁供水集团公司了解到,该公司所属的6座浅层地下水源都不同程度地面临污染威胁。

  “这6座地下水源最初建设时四周均为农田,无居民。近年来,水源井周围逐渐有村民定居,并不断修建宅基地和民房。村民的养殖种植、生活垃圾和人畜粪便下渗,对地下水源造成一定污染。”西宁供水集团公司生产管理部主任徐镇海说。

  在6座地下水源地之一的湟中县多巴镇多巴水厂,记者看到,建有民房、幼园、餐馆、店铺、牲畜棚圈的居民区紧挨水厂厂区,街角路边有农药瓶、塑料袋等生活垃圾和污水,水厂大门甚至有人畜粪便。

  多巴水厂厂长邓俊说,根据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划分方法,这些分布在浅层地下水源地半径30米的污染源势必对水质造成不良影响。虽然目前有关监测表明污染程度还没有超过国家规定的饮用水水质标准,但长此以往,情况堪忧。

  “为防止垃圾侵蚀水源,水厂于2009年将装有供水设备的厂区围墙加高,并随时派人清理厂区周边的垃圾,我们的工作人员几乎成了‘保洁员’,额外的工作量明显增加。而水厂作为供水生产企业,没有权力强制附近居民停止污染或搬迁,‘保洁’工作也是治标不治本。”邓俊说。

  按照《西宁市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保护区的划定方案》规定:水源地半径范围内3平方公里的一级保护区限制养殖、种植、居住和企业进驻。“但这些相应的条例规定没有落到实处,使得水源地污染日益加剧。”徐镇海说,目前西宁供水集团所属其余5座地下水源地面临和多巴水厂同样的问题,均未得到有效解决。

  水库毗邻交通要道易受污染

  大通回族土族自治县境内黑泉水库是西宁供水集团公司7处水源中唯一的一座地表水源。

  据西宁供水集团公司常务副总经理陈春雷介绍,自2007年将黑泉水库纳入西宁市区水源地以来,当地水源管理部门采取了增加网围栏、防护墙,在公路上设置警示牌、限速标志等防护措施。2010年4月30日,西宁市出台了《关于黑泉水库饮用水源保护区制度的通告》,规定水库正常水位水域及外围200米的陆域范围,上游40公里、下游5公里河流和取水口半径500米范围内区域为饮用水源一级保护区,禁止有毒有害危险品车辆进入这一区域。但由于黑泉水库保护涉及交通、农牧、公安等多个部门,缺乏一整套切实可行的法律和措施,难以从根本上保障水源地安全。

  黑泉水库管理处副主任、总工程师马正海告诉记者,除随时防范道路交通事故带来的直接污染,水库管理人员还要提防道路一侧的山坡落石等自然灾害造成的间接污染。国道227线通过黑泉水库保护区的30多公里路段道路防护设施简陋,一逢下雨,道路塌方,清理过程中产生的砂石倾倒在库区周围,随着雨水冲刷又流入水库。

  防范出现大面积供水事故需未雨绸缪

  根据西宁供水集团公司提供资料显示,目前该公司的6座地下水源和1座地表水源承担了以西宁市区为主,延伸至湟中县、大通县及平安县等部分地区110多万人口的生产生活用水供给任务,水源地的安全和卫生状况直接关系到占青海省39.25%的人口生产生活用水安全。建立完善的饮用水水源区域保护制度,加强水质监测以防范大面积供水事故已刻不容缓。目前最紧要的是研究水库安全保护措施,彻底消除隐患。

  陕西省社会学院副研究员尹小俊指出,近来,杭州、盐城、绵阳等地相继发生水源污染事故,给其他地区敲响了警钟。当前,西宁市供水面临严峻挑战和风险,必须未雨绸缪,建立动态、全方位的监管体系,保护水源安全。同时,也应探索建立水源地生态补偿机制,促使水源地居民积极主动地参与保护,让城市供水更有保障。

  首先,应建立供水安全的风险预评估制度。在开展本地区水资源安全的基本数据库建设的基础上,分析确定本地区面临的供水安全风险类型,参照过去的水资源风险数据、案例等,预先评估突发的供水安全事故带来的不良后果,有针对地安排应急实施预案。

  其次,加强风险沟通,促进公众参与。供水水厂不能变成一个封闭社区,最好能打开门与周围的社区努力融合互动,加强交流与接触,使之从封闭状态进入开放状态,使周围群众对水厂的社会功能和工作性质有充分了解,积极主动参与到水源地保护和建设工作中来。

  第三,加大科研投入,确保供水安全。有关部门应增加投入,用于水质监测设备购置和水安全动态监测技术瓶的突破,更全面、准确地掌握水资源现状、基本数据、水环境状况、水质、供水安全的风险等方面的第一手资料,定期向社会公众公布,以监督和推进水资源保护和水质提升的工作。

(责任编辑:廖颖瑶)

39健康网专业医疗保健信息平台 优质健康资讯门户网站  
快速通道
相关推荐39精品39热文
自测
查看全部
健康资讯推荐
推荐医院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