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9健康

海南“3公里就医半径”解“看病难”

  “现在看病很方便,小伤小病不出村就能治疗。”在海南省澄迈县里万卫生室,因为感冒正在输液的村民王业宇说。

  里万卫生室设在中兴镇孔水村,这家卫生室建成之前,村民们输液要么到离村子11公里的中兴镇卫生院,要么去17公里之遥的县城。“如今,在村里不仅能打针输液,还能化验血常规、尿常规、粪便常规,一般的缝合手术也能做。”王业宇告诉记者。

  过去,澄迈县行政村卫生室大都离村靠镇办医,偏远地区农民看病不方便的问题十分突出。为了让农民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医疗服务,澄迈县加快村卫生室建设步伐,2007年在海南率先实现171个行政村村村设有卫生室的目标,2008年在人口超过2000人或就医半径超出3公里的自然村增设45家卫生室,使全县村卫生室达216家,形成“3公里便民就医半径”,农民从此“小病不出村、轻病不出镇、一般疾病不出县”。

  目前,“3公里”已成为澄迈农民便捷就医的标尺。穿行在澄迈乡村,醒目的卫生室招牌时而从前掠过。在毗邻琼州海峡的桥头镇玉包村卫生室,乡村医生林道委告诉记者,玉包村下辖的林诗村、新兴港2个自然村就各有1家卫生室。

  “小病忍着,大病拖着。”说起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建立前农民的就医状况,澄迈县卫生局工会主席罗育书这样概括。“农民现在敢看病了,也有钱看病了。”2003年11月,澄迈县开始推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目前,“新农合”实现全覆盖。在里万卫生室墙上的“新农合”公示栏里,记者看到,今年1至7月,孔水村1524人门诊报销14176元、9人住院报销31988元。

  “新农合”不仅让农民看病有了钱,而且使农民因病致贫的状况得到有效缓解。桥头镇桥头村农民林诗佳因先天性心脏病做手术后,报销医疗费1.7万多元,“要是没有‘新农合’,手术肯定不敢做。”林诗佳说。

  为了确保能给农民看得好病,澄迈县大力推进村卫生室标准化建设,给每家卫生室配备血压、血糖、血心电图检查一体机,为村民提供这4项免费体检;投资1200多万元,初步建成覆盖176家村卫生室、20家乡镇卫生院、3家县级医疗机构的远程医疗会诊平台,村民在家门口就能让县医院及海口、北京的专家看病。

  留住人才是看得好病的关键。澄迈县配齐乡村医护人员,对村卫生室医生、护士,每月分别发放300元、1200元生活补贴,保障其收入,让其安为村民看病。在福山镇敦茶村卫生室,乡村医生李开义说:“平均每天接诊40人次左右。”他和2名护士忙碌而充实。

(责任编辑:姚青)

63
2011-09-20 09:40:00浏览567举报/反馈
本内容不能代替面诊,如有不适请尽快就医
展开全文
医生推荐
专家在线
查看更多新闻医生
相关视频
相关图文
查看更多相关图文

相关科普

健康资讯热门资讯相关推荐
快速导航
频道
女性
减肥
育儿
保健
美容
妇科
饮食
中医
肿瘤
资讯
男性
诊疗
呼吸科
心血管
肝病科
更多
服务
问医生
就医助手
药品通
疾病百科
名医在线
简单生活
热门疾病
高血压
阴道炎
肩周炎
脂肪肝
小儿咳嗽
糖尿病
健康科普
科普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