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9健康

专家称乳业新国标倒退25年 制定时备受乳企干扰

  争议乳业新国标

  刚刚安静的乳业江湖风云再起。

  近日,素有“乳业大”之称的广州市奶业协会理事长王丁棉称,中国乳业业标准被“个别大企业绑架,是全球最差标准”。此话犹如一块石头打翻了牛奶,引爆了“中国乳业新国标”的口水大战。

  内蒙古奶协秘书长那达木德则回应称,现乳业标准是“维护奶农利益,由中国国情决定的”。

  一时之间,双方争论不休。不仅让去年就曾掀起轩然大波的乳业新国标争论进入新一轮高潮,还把消费者也裹挟其中,辨不清事实的真相:巴氏奶VS常温奶,消费者VS奶农、奶企,标准的杠杆究竟应当向谁倾斜?中国乳品的质量到底是怎么回事?千疮百孔的中国乳业又该走向何方?

  新国标倒退了25年?

  “我同意王丁棉的观点,新国标关于生乳标准的降低是一种倒退,而且是全世界最低的!”中国农业大学博士生导师、中国乳业协会常务理事南庆贤教授接受《中国经济周刊》专访时如是认为。

  1986年《生鲜乳收购标准》(即老国标)规定,生乳蛋白质最低值每100克为2.95克,细菌总数为每毫升不超过50万个。而2010年6月施的新版《生鲜乳收购标准》(即新国标)则把每100克生乳蛋白质含量下限从2.95克降到2.80克,菌落总数上限已改为每毫升200万个。而国外生乳蛋白质最低值则明显高于我国,新西兰为3.8克,欧美国家也多在3.2克以上。因此,才有了王丁棉的轰:“过去中国的牛奶质量标准在世界范围就不算高,如今细菌总数跟2010年前相比,每毫升提高了150万个,而蛋白质含量则每百克降低了0.15克,堪称全球最差标准,是世界乳业之耻!”

  “让我困惑不解的是,经过25年的发展,科技水平提高了,经济生活比以前好了,怎么能把标准放低到如此低的情况?!若单纯从数值上看,甚至连25年前都不如了!世界上所有的乳业大国,生乳蛋白质含量标准都至少在3.0以上,而菌落总数,美国、欧盟是10万,丹麦是3万,这样的新标准将我国和发达国家的标准拉得更开,对我国乳业发展是严重倒退!”南庆贤告诉《中国经济周刊》。

  与此观点针锋相对的是,内蒙古奶业协会秘书长那达木德称:“我们国家72%奶牛都是户饲养。北方绝大部分地区生产的牛奶,蛋白质含量达不到当初的2.95。这样会出现什么问题?乳品企业按照2.95国标来执的话,这样的牛奶都要倒掉!”他认为乳品新国标符合中国国情,若执更高标准将造成七成奶农杀牛倒奶。

  目前中国乳品业处于初级阶段,国情决定中国乳品法达到较高水平,因此降低相关标准有利于业发展;否则按照较高标准,奶源供应将更紧张,优质奶源将更少。同样地,该协会常务理事金海随称,“人人有牛奶喝比牛奶标准更重要”。

  对此,王丁棉尖锐地反驳:“新国标降低标准最终将带来少数乳业寡头的垄断。一些以经营常温奶为主的大企业可收购更多原奶,从而有足够资源占领市场,而对质量要求更高的巴氏奶奶源进一步减少,最终影响市场拓展,加剧垄断。”

  常温奶和巴氏奶的“南北战争”

  一般情况下,刚挤出的牛奶不适宜用,也不便于保存。所以,日常用的牛奶都必须经过加工,采用不同的加工方法生产出来的牛奶,具有明显的差异。

  所谓巴氏奶,是利用72℃~85℃范围内低温灭菌的方法加工而成的牛奶,可最大程度保留牛奶的活性蛋白质和营养成分。常温奶则是采用135℃~152℃的高温将牛奶中的细菌全部杀死,优点是保质期长,常温下可以保存一个月以上。

  一位业内人士告诉记者,巴氏奶已在全球的奶品消费市场中风靡多年,至今仍然是全球95%以上的国家牛奶消费的主导产品。而在中国,情况则非常微妙。目前常温奶占据国内80%以上的市场份额,而巴氏奶市场逐渐萎缩,占有率不到20%。巴氏奶主要集中在南方各城市周边。如今仅存福建长富、江西阳光、南京卫岗、北京三元上海光明等企业,常温奶的代表则是蒙牛伊利两大巨头。

  记者先致电光明蒙牛三元等企业,各大企业都婉拒采访。伊利在接受《中国经济周刊》采访时表示:首先必须澄清的是,现在媒体关注的2010年新国标(GB 19301—2010)取代的实际上是2003年的《鲜乳卫生标准》(GB 19301—2003)。它规定的是生牛奶和生羊奶的卫生标准,和消费者直接消费的产品品质虽然有直接关联,但是不能画上等号。目前新国标是经过缜密的调研,由国家卫生部、农业部邀请各方面专家及光明三元蒙牛伊利等多家乳业企业进充分论证,实这样的国家标准,对于国家统一管理乳制品业、乳制品业规范化发展以及消费者喝上稳定可靠的乳制品都是有好处的,同时也保护了数百万奶农的利益,是结合中国国情制定的。

  在乳业内部,巴氏奶派与常温奶派的争斗从未停止,而两大派对制定乳业国标“话语权”的争夺也暗斗多年。2004年起,两大派就围绕乳业“禁鲜令”明枪暗剑。三聚氰胺事件,国家拟重新制定和修改乳业新国标,在此制定和修订过程中,两大派的争夺再度升温。其中南方派是以王丁棉为代表的巴氏奶阵营,坚持以巴氏奶奶源标准制定标准,质疑新国标;北方则是以内蒙古奶协金海、那达木德为代表的常温奶阵营,在“维护奶农利益、符合国情”的旗号下力挺新国标。“两大阵营背其实有两大协会、两大利益集团支撑,这在业内是人人皆知的事实。”乳业协会一位内部人士透

  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疾控中心营养与食品安全所研究员陈君石认为,常温奶在中国形成巨大市场份额有三个原因:一是乳业加工技术的进步,使中国具备大规模生产常温奶的能力;二是市场需求,中国中、小城市和农村的乳品消费能力巨大,易于运输、保存时间长的常温奶更易于销售;三是中国奶源主产区主要分布在北方,而这些地区的奶源生产一般供大于求,需要将成品远销南方地区。

  据记者了解,由于巴氏奶从生产源头到运输储存、从工厂到销售中都需要资源配置,相对投入大,容易给企业带来资金压力,一些长于巴氏奶的地方龙头企业在有充足奶源时,也会选择做强常温奶,而不是继续扩大巴氏奶份额,比如上海光明和北京三元。目前,中国市场巴氏奶和常温奶的比例为2:8,巴氏奶的发展速度是液态奶中最为缓慢的一个,市场增速只有2%~3%,而常温奶、酸奶和含乳料增幅均超过15%。伊利在接受记者采访时也表示,常温奶和巴氏奶加工工艺不同,均可满足消费者营养需求。但常温奶保质期更长,更适合在二线城市等地区推广。

  谁为消费者的利益买单

  “我不挺巴氏奶也不批评常温奶,二者各有利弊。但是新标准的出台让业倒退,让消费者对国产乳业的信心再次遭受重创,已跌入谷底,整个业受损的格局已经形成。”南庆贤告诉《中国经济周刊》。

  据悉,目前农业部正着手制定生乳分级标准,卫生部也正依法对乳品安全国家标准实施情况进跟踪评价,并将根据跟踪评价意见对标准进一步修订完善。但是,南庆贤向记者表示,新国标的制定从始至终,一直受企业干扰;最具代表性的细节是,新国标起初吸纳了蒙牛伊利等大企业参与,专家起草组组长王竹天也承认新国标是“各方利益协调的产物”。

  “奶业国情固然需要考虑,户奶农利益需要照顾,然而国民的身体健康更需要保护,民族身体素质更需要进步。我认为应该从源头做起,利用现代科学技术教授奶农科学育牛,国家也应该根据出奶数目补贴奶农,鼓励奶农提高装备水平、提高技艺、提高养殖水平,保证生乳的高标准,而不是为了所谓奶农利益和企业利益,这样博弈!”南庆贤说。

  而网络上,关于新国标争论的负面效应也在不断倍增。“我该相信谁?”“喝低标准牛奶不如白开水!”“这个业太乱了!”等等。

  对此,中山大学公共传播研究所林景新教授表示,经历过去种种乳品安全事故,消费者对国内乳品的信心本就缺失,草木皆兵,现在休止的争论,只会越来越打击消费者信心和对业的信任度,“这种负面效应的传播还会产生连锁效应,比如消费者对乳品的信心和信任度的流失,可能会波及到其他食品业。”

  在各种利益博弈中,消费者的利益似乎被忽略了。“别让公众为倒退的牛奶标准而哭泣。”一位网友在微博上说。

39关注中国乳业低标准:

专题:为什么中国人只能喝“世界最差”牛奶?

39原创:中外高品质纯牛奶蛋白质含量与价格对比(图)

专家称乳业新国标备受乳企干扰

【低标准】专家曝我国纯牛奶非纯奶 低标准或将搞垮民族乳业

【低标准】国内牛奶8成不符合国际标准 奶牛健康状况不佳

【原因】揭秘中国牛奶为何全世界最差 不向外国学习因派系之争

【原因】专家解密我国牛奶低蛋白原因 称巴氏奶运输太难

【争论】业内激辩乳业国标高低 若提高7成奶农将杀牛

【评论】国情说被攻破 牛奶国标须回调

(责任编辑:陈韶鹏)

63
2011-07-05 07:54:00浏览614举报/反馈
本内容不能代替面诊,如有不适请尽快就医
展开全文
相关视频
相关图文
查看更多相关图文

相关科普

健康资讯热门资讯相关推荐
快速导航
频道
女性
减肥
育儿
保健
美容
妇科
饮食
中医
肿瘤
资讯
男性
诊疗
呼吸科
心血管
肝病科
更多
服务
问医生
就医助手
药品通
疾病百科
名医在线
简单生活
热门疾病
高血压
阴道炎
肩周炎
脂肪肝
小儿咳嗽
糖尿病
健康科普
科普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