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专题
快速导航
频道
女性
减肥
育儿
保健
美容
妇科
饮食
中医
肿瘤
资讯
男性
诊疗
呼吸科
心血管
肝病科
更多
服务
问医生
就医助手
药品通
疾病百科
名医在线
简单生活
热门疾病
高血压
阴道炎
肩周炎
脂肪肝
小儿咳嗽
糖尿病
健康科普
科普基地
关注39减肥健康运动

查看更多相关内容

取消关注
首页 > 资讯 > 资讯专题

新形势下中国医药企业发展之路

举报/反馈
2007-11-16 08:13:00
新形势下中国医药企业发展之路
 

  为我国医药工业未来发展出谋划策者背景各异,他们从不同角度提出了很多有益的建议。其中,哈药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刘存周对医药产业发展的看法引起了我们的关注。哈药集团2001年实现工业总产值80.3亿元、工业增加值14.6亿元、营业收入56.5亿元、利润3.7亿元,据中国医药工业公司2002年初对全国139家重点化学制药企业的统计数据表明:该集团的工业总产值、营业收入两项经济指标均居全国同行业前列。作为行业翘楚的领军人物,作为一名在医药行业有多年从业经验的企业家,他的观点或许能对关心中国医药行业的人们有所裨益。

  医药工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经过多年的发展,我国已形成了比较完备的医药生产体系和商业流通网络,涌现出一大批规模优势企业,市场竞争实力明显增强,有效地促进了我国医药经济整体实力的提高。有关资料显示,1978年至1997年的二十年间,我国医药工业总产值年均递增17.6%,高于同期全国工业发展速度4.4个百分点。2002年上半年全国医药工业完成总产值1535.2亿元,同比增长20.76%,工业增加值454.6亿元,同比增长16.7%,增幅仅次于电力、煤炭与机械。通过大规模技术创新和技术改造,目前我国已成为原料药出口大国。在全球2000余种原料药产品中,我国可生产1500种,生产量达45万吨,仅次于美国,位居世界第二位。其中扑热息痛、青霉素、维生素C等品种已具备较强的国际竞争能力,在国际市场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除此之外,我国已能生产各种制剂品种、规格4000余种,中成药生产量30万吨,品种、规格达8000种。各类医药产品的迅猛发展,为我国医药工业加速国际化进程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但与此同时,我们应清醒地认识到,虽然“九五”期间我国医药经济有了长足的进步,但是与国际医药强国相比,我国医药工业企业仍处于弱势群体地位,经济总量较小和技术水平偏低的问题依然没有得到妥善解决。因此,目前我国医药工业的发展主要体现为“量的增长”,缺乏“质的飞跃”。

  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除了长期以来,我国医药工业体制性障碍和结构性矛盾没有从根本上得到突破和化解,以及受固有的条块分割区域化的发展模式影响,致使低水平重复建设所造成的组织结构分散、技术水平偏低、竞争无序的局面,长期得不到根本改变外,由于原始积累不足,研发投入严重短缺,新药创新能力相对滞后,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品种十分匮乏,导致我国医药工业经济长期处于低利运行状态。另外,产品深加工基础薄弱,出口结构不合理,仍然停留在以牺牲环境,消耗资源为代价的初级产品出口阶段。由于制剂品种生产技术水平低,加之缺乏国际营销经验,我国制剂品种目前尚难以进入国际市场。

  针对研发投入不足,创新能力差,整体水平低的现状,结合医药行业发展趋势,我们认为,以市场为导向,加速产品结构调整;瞄准高新技术,实施科研开发的战略性调整以及加强中药创新,加速中药现代化进程是当前医药企业突破发展瓶颈,实现质的飞跃的重要途径。

  适应市场需求,加速产品结构的战略性调整

  在产品结构调整方面,应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以技术进步为动力,把握发达国家医药产业周期性调整和跨国公司“转移生产”的历史性机遇,加速构建适应国内外市场需求的基本产品结构框架,这是我国医药企业重要的战略任务。

  加速实现由原料药大国向原料药强国的历史性跨越

  我国是化学原料药生产大国,有60多种化学原料药在国际市场具有较强的竞争力,其中以6-APA、7-ADCA、7-ACA三大母核为代表的抗生素系列产品已逐步替代进口,成为规模优势品种。为承接这一优势,我们应加大用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改造传统产业的力度,进一步巩固提高化学原料药国产化程度,增强国际竞争力,加速实现由原料药大国向原料药强国的历史性跨越。

  培育青霉素系列产品的国际竞争强势随着我国青霉素生产技术指标的全面提高,生产成本与年产率已逐步接近世界先进水平。据统计,2002年1-6月份,青霉素折工业盐生产量10964吨,全年预计产量达22000吨,接近世界总产量的2/3左右。当前,我国青霉素生产主要竞争对手是奥地利Biochemie和荷兰DSM公司。我们应围绕共性和关键技术,组织产学研集中进行技术攻关,力争实现青霉素生产技术跨越式发展,年产率达到1.8-2.0吨/m3·年,使国际市场份额超过70%以上,真正成为世界最具竞争力的青霉素生产强国。

  提高抗生素三大母核的竞争能力近年来,世界抗生素市场的平均年增长率为8%左右,市场销售额250亿美元,约占抗感染药物份额的62%以上。我国的半合抗产品,尤其是中间体和原料,参与国际竞争的实力显著增强,已具备了成为世界半合抗原料和中间体生产基地的条件。抗生素中的三大母核,已基本实现了国产化,预计2002年抗生素三大母核6-APA、7-ACA和7-ADCA的生产量将分别达到3500吨、1000吨和300吨。在三大母核的生产中,6-APA的生产工艺水平基本成熟,随着羟氨苄青霉素市场增幅加大,应进一步提高6-APA生产的技术水平,降低生产成本,提高国际竞争能力。目前,7-ACA的实际生产量仍未达到国内需求量,但是各企业的规划总产量达2000吨,超出国内需求量的50%,必须大力开发国际市场,力争在今后几年达到年出口量500吨的目标。7-ADCA是国际上发展较快的中间体之一,2000年总产量已达6250吨。国内7-ADCA的生产工艺尚不成熟,生产成本与国际先进水平相比,存在一定的差距,目前仍需大量的进口。为此,突破技术工艺难点,大幅度降低生产成本,替代进口,全面实现7-ADCA的国产化目标已成为当务之急。

  在努力实现三大母核国产化,由进口大国向出口大国转移的同时,要进一步提高深加工品种的竞争能力。一是6-APA的深加工品种,阿莫西林2002年预计生产量4500吨,未来仍有较大的成长空间。在生产量不断扩大的同时,应考虑和规划20%的出口量;二是7-ACA深加工品种较多,具有广阔的发展潜力。预计2002年头孢唑啉钠、头孢三嗪、头孢噻肟钠和头孢哌酮生产量可分别达到650吨、220吨、210吨和60吨。在上述品种中,未来几年头孢唑啉钠发展规模应控制在1000吨,其中300吨出口;头孢三嗪发展规模应控制在450吨为宜,其中100吨出口;头孢噻肟钠发展规模应控制在400吨,其中80吨出口;头孢哌酮发展规模应超过100吨,主要以满足国内需求为主。

1/2上一页
39健康网专业医疗保健信息平台 优质健康资讯门户网站  
快速通道
相关推荐39精品39热文
自测
查看全部
健康资讯推荐
推荐医院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