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药名人堂
快速导航
频道
女性
减肥
育儿
保健
美容
妇科
饮食
中医
肿瘤
资讯
男性
诊疗
呼吸科
心血管
肝病科
更多
服务
问医生
就医助手
药品通
疾病百科
名医在线
简单生活
热门疾病
高血压
阴道炎
肩周炎
脂肪肝
小儿咳嗽
糖尿病
健康科普
科普基地
关注39减肥健康运动

查看更多相关内容

取消关注
首页 > 资讯 > 医药名人堂

益盛药业二度叩门上市 被曝光历史旧闻

举报/反馈
2011-03-30 14:39:0039健康网

  文章摘要:2011年3月18日,二度叩响上市之门的吉林省集安益盛药业股份有限公司,终于成功登陆中小板市场。本次发股数2760万股,其中网上发行2208万股,发行价39.90元,对应的发行市盈率水平为52.50倍。然而,伴随着益盛药业成功上市,企业的历史问题被再次提及,更有报道暗指,益盛药业董事长张益胜等6人低价私吞国有资产。

  2011年2月21日,益盛药业终于通过了证监会发审委的审核,本次发行股数2760万股,其中网上发行2208万股,发行价39.90元,对应的发行市盈率水平为52.50倍。这家期待上市已久的企业终于叩开了资本市场的大门,而这已经益盛药业二度闯关了。

  3月18日,益盛药业在深交所挂牌,正式上市发行,开盘价为39.90元每股。实际控制人张益胜目前持有益盛药业4289.25万股,占本公司发行前总股本的51.85%,按次开盘价计算,他的身家已经超过17亿元。

益盛药业二度叩门上市 被曝光历史旧闻

  早在2009年12月,益盛药业就曾经尝试冲击中小板上市,但是因为募投项目存在较大风险等原因被否。时隔一年多,益盛药业抓住契机,顺利闯关,成为兔年首只获批发行的新股,更是集安市第一家上市企业。

  三年内两度叩门 招股书“改头换面”

  通过对比益盛药业2009年和2011年的两份招股说明书人们可以发现,两份招股书论是业绩、发行股数还是律师事务所等中介机构都发生了变化,保荐机构已由财富证券换为民生证券,募投项目也被替换,两份招股书可谓是“改头换面”了一番。

  这不得不让人怀疑:三年两度谋划上市,为什么同是一份招股书可其中内容发生这么大的变化呢?

  据悉,益盛药业首次上市申请遭否,其原因有两方面,一是募投项目非林地栽参项目建设周期过长,二是该企业历史出资、企业性质变更等方面所涉及的问题。所以,这次益盛药业吸取了前车之鉴,在这两方面都做了较大的改动。

  根据2009年益盛药业的招股说明书,其6个募投项目共计计划融资2.5亿元,其中非林地栽种人参就占去9029万元,而该项目的预计建设期为7年,第8年开始才进入投产期。由于人参的生长周期过长,益盛药业的董秘李军表示,发审委认为“投资周期过长,存在不确定性”,否决了当时的申报。

  有行业人士称,非林地栽参项目受质疑另一个原因是,非林地栽参项目建设达产产量将达850吨,远远大于人参未来的市场需求。

  在2011年的招股说明书上,益盛药业虽然保留了非林地栽参项目,但是,其投资比重已经被缩减,13年的运营周期更未在招股说明书上提及,取而代之的是人参种植的土地租用问题。

  历史“旧账”曝光 涉嫌国有资产的流失

  非林地栽参项目是一个重要的关注点,除此以外,益盛药业的历史“旧账”也被翻上了台面。据悉,益盛09年上市计划夭折的另一个方面就是企业历史出资、企业性质变更等方面所涉及的问题。

  根据益盛2009年的招股说明书,集安制药有限公司(益盛药业前身)成立于1997年6月11日,注册资本为50万元,为国有独资企业。5个月后,即1997年11月,集安制药出资1632.84万元购买了当地另一家国有企业——集安制药厂因不能偿还到期债务抵偿给中国工商银行集安支行的固定资产(主要为房屋、机器设备和土地)。1998年6月,集安制药又出资1642.81万元收购了集安制药厂的全部流动资产。

  于是,一家成立不满一年、仅有50万元注册资本的企业,通过两次收购,便把价值3000余万元资产的全民所有制企业集安制药厂纳入名下。更奇怪的是,同年6月25日,集安市国有资产管理局与张益胜、薛晓民、曲波、李方荣、尹笠佥、李军签署《集安制药有限公司产权出售协议书》,将集安制药有限公司全部净资产出售给上述6人,价格为129.4万元。

  集安制药有限公司短短的一年内,从全民所有制变成国有独资企业,紧接着变成了民营企业。这样的转变疑点重重,更被媒体报道称这一举动涉嫌流失国有资产,是张益胜等人的“阴谋”。对此,2011年的招股说明书仅用寥寥几句说明了集安制药有限公司对集安制药厂的资产收购情况,并未提及详细内容。

  从收购到上市 迅速积累财富的过程

  对于2009年招股说明书中所暴出的问题,2011年新的招股书非但没有进行更进一步的解释或披露,从非林地栽参项目到企业疑似国有资产流失的历史问题,益盛药业采用的是删减、回避的做法,并没有再这些问题上进一步解释或完善。

  对此,有行业人士就指出,从集安制药厂的收购开始,这一切都是张益胜等人策划的暴富之路。

  从目前的益盛药业的高层中,可以发现,张益胜曾任集安制药厂厂长;薛晓民曾任集安制药厂研究所所长、副厂长;曲波、李芳荣、尹笠佥都曾任集安制药厂副厂长;李铁军曾任集安制药厂财务科长。集安制药厂从收购起就落实这6人的管辖中。

  更加值得关注的是,益盛药业现任的副总兼财务总监肖波华,招股书上显示,他曾是集安市工商银行的信贷员、副科长、科长、副行长、行长,2001年4月才开始在公司任职。而集安市工商银行正是集安制药厂当时抵押的银行,从当时银行的职员,摇身一变成为企业现任的财务总监,舆论纷纷猜测他在当时制药厂收购的过程中起到了何种“重要作用”。

  在成功收购了集安制药厂之后,1999年1月,张益胜对集安制药有限公司增资315万元。该笔资金中有200万元是的借款,于 2004年时还清。2007年9月,张益胜受让其他几位股东的股权,出资共计1113.33万元,再次借款800万。该笔借款于该年年底还清,其来源就是公司2006年度利润分配的实施。计算一下不难发现,除去这800万之外的300多万,则全来自张益胜1999年至2007年9月持有发行人股份的分红和政府奖励。

  时至今日,益盛药业成功登陆中小板,实际控制人张益胜目前持有益盛药业4289.25万股,按每股39.90元的开盘价计算,张益胜的身家已经超过17亿元。从1997年收购集安制药厂到今日益盛药业成功上市,从当初持有50万的注册资本演变成如今的亿万富翁,张益胜等人财富积累的速度惊人。有行业人士称“这是国有资产私有化的典型例子”。

相关新闻:

益盛药业上市疑点重重 高销售费用疑似隐性交易

益盛药业成功上市 张益胜是“功臣”还是“和绅”?

益盛药业上市表现不佳 天时地利人不和?

(责任编辑:姚青)

    39健康网( www.39.net)专稿,未经书面授权请勿转载。

39健康网专业医疗保健信息平台 优质健康资讯门户网站  
快速通道
相关推荐39精品39热文
自测
查看全部
健康资讯推荐
推荐医院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