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界动态
快速导航
频道
女性
减肥
育儿
保健
美容
妇科
饮食
中医
肿瘤
资讯
男性
诊疗
呼吸科
心血管
肝病科
更多
服务
问医生
就医助手
药品通
疾病百科
名医在线
简单生活
热门疾病
高血压
阴道炎
肩周炎
脂肪肝
小儿咳嗽
糖尿病
健康科普
科普基地
关注39减肥健康运动

查看更多相关内容

取消关注
首页 > 资讯 > 药界动态

诺华收购天元或引更多外资进入疫苗并购

举报/反馈
2011-03-28 12:14:00

  作为外资在中国疫苗业的首起大并购,全球第五大制药企业瑞士诺华收购浙江天元生物一案终于落听。3月16日,记者从浙江天元生物相关负责人处获悉,此次并购已正式获得商务部批准。

  对此,业界认为,此次诺华收购天元获批,其战略意义远大于实际意义,商务部“点头”背,或将对外资疫苗企业释放出积极的政策信号。而一旦政策放开,或将引发更多的外资巨头参与国内疫苗行业的并购。

  外资收购第一案

  发源于瑞士莱茵河畔的诺华,终于在入华的第五个年头,“啃”下了中国疫苗市场一块儿“大肥肉”。

  3月16日,记者从浙江天元生物相关负责人处获悉,诺华并购天元生物已正式获得商务部批准,不久公司将发布正式公告。诺华相关人员则表示,收购一事确定会在今年完成,而对于浙江天元更名、具体收购进度及细节等情况,目前尚不便置评。

  2009年11月初,诺华正式宣布将以1.25亿美元收购浙江天元生物药业股份有限公司85%股权,诺华集团CEO丹尼尔·魏思乐曾表示,将以天元为平台,将技术和生产线带入中国,提升诺华在国内疫苗领域的业务。其实,丹尼尔·魏思乐的言语背后,隐匿着有点奥妙的“时代背景”。

  2009年秋,全球甲流疫情季节性暴发,疫苗供应缺口迅速扩大,而根据卫生部重点地区重点人群方法测算,仅我国就有约3.9亿人等待注射甲流疫苗。

  “诺华选择在这一敏感的时点宣布收购浙江天元,有可能是希望借由甲流疫情的特殊时期力促审批顺利通过。”中投顾问医药行业研究员郭凡礼表示,“由于我国对外资疫苗进入有条件放开,自2006年进入中国市场之后,诺华在中国仅能提供流感和狂犬病的疫苗,业务有限。而一旦收购浙江天元成功,诺华就可以迅速扩大其在我国的多类疫苗市场,拓宽销售渠道,获取更多市场主动权及商业利益。”

  而此时,近顺之年的浙江天元董事长丁晓航也恰恰有意出售这家在疫苗领域已摸爬滚打了15年的企业。“当时丁晓航感觉没有出路,国内竞争环境不太好,就开始考虑下一步怎么办。”一业内知情人士表示,“国家对疫苗的扶持政策民营企业基本法享受,民营疫苗企业根本法跟国字号疫苗企业进行公平竞争。”

  据悉,当时丁晓航也找到了中生集团,希望中生集团可以来重组,但对方一直没有动静。然而诺华却“意外”向其抛来了“橄榄枝”。

  “由于疫苗是涉及到国民健康乃至国家安全的敏感产品,政府对此次并购慎重决断、迟迟未批在所难免。”郭凡礼表示,“尤其当初甲流暴发时,国家希望外资医药企业出来给予支持,但是外资没有一个站出来表示支持,在看到这个状况之后,政府审批自然更加慎重了。”

  另外,浙江天元是中国第二大甲流疫苗供应商,而诺华是全球第二大流感疫苗制造商,此次并购则势必涉及反垄断调查;且由于疫苗是关系到国民身体健康以及国家安全的敏感产品,国家在这方面的准入考量严格慎重在所难免。

  而此次成功并购浙江天元,也使外资在涉足中国疫苗产业上,迈出了重要一步。

  中国疫苗市场的诱惑

  目前,中国已发展成为世界疫苗产品的最大生产国和最大使用国。

  《2010-2015年中国疫苗行业投资分析及深度研究咨询报告》相关数据显示,我国共有疫苗生产企业43家,可以生产预防26种传染病的41种疫苗,年产量超过10亿个剂量单位。2010年我国疫苗市场规模达100亿-120亿元,年增长率约为15%。

  据记者了解,虽然中国疫苗产业在疫苗品种数量上与发达国家差距较小,但疫苗企业整体产能水平偏低,产品也多居市场的中低端,鲜有产品出口到国际主流市场;而默克、葛兰素史克、赛诺菲、惠氏、诺华、强生、辉瑞等医药巨头则把控了全球近80%的疫苗市场份额。

  “这些外资巨头在中国的产品偏高端市场,药品价格较贵,以乙肝疫苗为例,国产的每支36元,进口的每支可高达88元;但国内生物医药企业则基本满足大多数中低水平人口的需要。然而中国中低收入人口仍占大多数,市场潜力巨大,这些外资巨头们也希望通过收购中国医药企业来向中低端市场走走,以扩大市场份额及商业利润。”北京一生物医药企业负责人表示。

  此外新医改以预防为导向,正在不断使国内医药和疫苗市场扩容,更多的疫苗将被加入到国家采购的行列。这疑将为国内疫苗市场发展带来难得的发展契机。

  而高企的行业利润也是外资觊觎中国市场的一个主要原因。据上海一医药行业分析师透,目前国内疫苗多为仿制药,研发成本较低但渠道成本较高;而国外疫苗则恰好相反。即使如此,国产疫苗的毛利润有的甚至可超过80%,外资疫苗的毛利润相对虽然偏低一些,但由于其整体销量大,收益也相当可观。

  “一旦政策放开,相信会有更多的外资巨头参与国内疫苗行业的并购。”上述生物医药企业负责人表示。

1/2上一页
39健康网专业医疗保健信息平台 优质健康资讯门户网站  
快速通道
相关推荐39精品39热文
自测
查看全部
健康资讯推荐
推荐医院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