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9健康

中国独生子女夫妇生育二胎将进入快速递增期

  家住西安市三桥的武眷眷近来很纠结,由于她与丈夫都是独生子女,根据中国计划生育政策,可生育两个孩子。但是否生育二胎,他们举棋不定。

  12月2日发布的第二届《中国家庭育儿方式研究报告》显示,高达38%的“80后”妈妈希望生育第二胎,其核心的原因是让孩子有个玩伴。1980年出生的小何夫妻俩算是比较早的独生子女三口之家,他最近也常和老婆盘算,等女儿过了4岁,再要一个孩子。“一个孩子太孤独,还容易养成自私、娇惯的性格。退一万步说,一旦孩子出了意外,家长后半生岂不无依无靠?”而在外企供职的林紫漪生二胎则是被双方父母所逼迫,因为只有一个孙子,老人不仅抢着带,连在跟谁姓这个问题上也互不让步。干脆生两个孩子,一边养一个,皆大欢喜。

  有专家预计,未来5年,中国独生子女夫妇生育二胎将进入快速递增期,也成为许多“80后”父母必须面临的新问题。

  记者在采访中发现,由于生活和工作压力太大,许多“80后”父母只管生,带孩子的任务只能交给双方父母。多数“80后”对生育孩子的经济成本有着较为理性的思考,还不包括难以估算的精力成本。据不完全统计,西安的“80后”父母从孩子出生后到上幼儿园期间,每月给孩子购买食物、奶粉、衣服玩具,请保姆,入托等基本花费,大多在2000元人民币左右。而2009年西安城镇居民收入为18963元,

  记者从西安市有关部门了解到,目前“80后”双独子女夫妇到计生部门申领二胎生育指标的很少,如碑林区、未央区每月平均仅两三例。

  此间有专家指出,随着育儿成本的升高,年轻一代的生育意愿已逐渐降低,尤其是在大城市,而这些城市往往也正是老龄化严重的地区。因此在人口总数压力和老龄化问题加重方面,如何找到一个平衡点,仍需深入研究。

二胎政策相关新闻:

中国老龄化问题突出 计生部拟放开二胎政策

北京生育二胎政策放宽 二胎政策会否调整均有道理

39调查:上养老下育小 多少80后愿意生二胎

(实习编辑:伍泳娴)

2010-12-07 09:54:00浏览239举报/反馈
本内容不能代替面诊,如有不适请尽快就医
展开全文
医生推荐
专家在线
查看更多新闻医生
相关视频
相关图文
查看更多相关图文

相关科普

刘赟副主任医师
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三甲
心理疾病是什么病
心理疾病是一类影响人们情绪、思维、认知和行为的精神障碍疾病。在日常生活中,心理疾病的范畴广泛,对个人生活、工作和社交等方面都可能产生显著影响。心理疾病涵盖了多种类型,常见的有焦虑症、抑郁症、强迫症、精神分裂症等。焦虑症患者常常会出现过度且持续的紧张、不安,对未来的事件过度担忧,伴有心慌、手抖、出汗等躯体症状。抑郁症则主要表现为情绪低落、失去兴趣和快乐感、自责自罪。强迫症患者会反复出现一些不必要的想法或行为,比如反复检查门窗是否关好、反复洗手等,明知这些行为没有必要,但无法控制。精神分裂症更为严重,患者会出现幻觉、妄想、思维紊乱等症状,与现实脱离。心理疾病的发病并非由单一因素导致,而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生物学因素方面,遗传基因起着重要作用,如家族中有人患有严重的心理疾病,那子女的患病风险则会增加。其次是大脑神经递质失衡,如血清素、多巴胺等水平异常,也会影响情绪和认知功能。此外,人格特质也与心理疾病相关,性格内向、敏感、完美主义的人更容易患病。社会环境因素,如长期处于不良的家庭环境、工作压力大、社交孤立等,同样会增加心理疾病的发病风险。一旦怀疑患有心理疾病,应及时寻求专业帮助,前往精神科或心理科就诊。治疗方法通常包括心理治疗,如认知行为疗法,帮助患者识别和改变负面思维模式和行为习惯;精神分析疗法,挖掘患者潜意识中的冲突和问题。
刘赟副主任医师
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三甲
NPD是心理疾病还是精神疾病
NPD,即自恋型人格障碍,既是一种心理疾病,也被归类于精神疾病范畴。NPD有着特定的诊断标准和复杂的病理机制,深入了解该疾病能帮助患者更好地认识这类心理异常现象。NPD患者主要表现出过度的自我关注和自我膨胀。在人际关系中,患者对他人的需求和感受缺乏共情能力,只把别人当作满足自己需求的工具。在家庭中,也会以自我为中心,对家人的情感需求置若罔闻。这种极端的自我中心和缺乏共情的行为模式,会严重影响患者的社交、工作和家庭生活。从心理学角度来看,NPD是人格发展过程中出现的障碍,患者的人格结构存在缺陷,导致其认知、情感和行为模式偏离正常。精神医学领域也将其纳入精神疾病诊断体系,因为NPD的症状严重影响了患者的社会功能和心理健康,符合精神疾病的诊断标准。NPD的发病与遗传因素、早期童年经历密切相关。遗传因素可能使个体具有易患NPD的体质倾向,而童年时期被过度溺爱或过度忽视,缺乏稳定的情感支持和正确的自我认知引导,都可能促使NPD的形成。NPD的治疗通常需要长期的心理治疗。精神分析疗法可以帮助患者探索潜意识中的冲突和童年创伤,理解自己行为模式的根源。认知行为疗法则聚焦于改变患者的扭曲认知和不良行为习惯,引导患者学会共情和建立健康的人际关系。治疗过程中,患者需要积极配合,保持开放的心态,主动反思自己的行为。
刘赟副主任医师
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三甲
青春期叛逆是心理疾病吗
青春期叛逆不是心理疾病。青春期叛逆是青少年成长过程中的正常心理现象,和心理疾病有着本质区别。青春期是个体从儿童向成人过渡的关键时期,生理和心理都发生着巨大变化。在这个阶段,青少年自我意识迅速发展,开始渴望独立,追求自主,不再愿意完全听从父母和老师的安排。青少年可能会对家长的唠叨感到厌烦,对学校的规章制度产生抵触情绪。这些行为是青少年探索自我、建立独立人格的一种方式,通常具有阶段性。随着年龄增长,青少年逐渐适应自身的变化,叛逆行为会自然减少,心理也会逐渐成熟。而心理疾病有着严格的诊断标准,需要专业医生依据患者的症状、病程、严重程度等多方面因素进行综合判断。例如抑郁症,患者会持续出现情绪低落、兴趣减退、自责自罪等症状,且症状持续时间较长,严重影响日常生活和社会功能。而青春期叛逆只是在特定时期出现的行为变化,并非是一种持续的、异常的心理状态。叛逆的青少年在大多数情况下,情绪和行为仍处于正常范围,只是在与长辈的沟通和规则的遵守上表现出反抗,不存在思维、认知、情感等方面的病理性改变。家长要理解和尊重青少年的成长需求,给予一定的自主空间。在沟通时,避免居高临下的说教,而是平等地交流。同时,鼓励青少年参加社交活动、体育运动等,释放压力,培养积极健康的兴趣爱好,帮助其顺利度过青春期。
郭兮恒主任医师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 三甲
病毒性肺炎症状有哪些和普通感冒的区别
病毒性肺炎和普通感冒在病因、症状、治疗等方面存在明显区别。若出现发热、咳嗽等症状且难以自行判断是何种疾病,应及时就医明确诊断与治疗。1、病因:病毒性肺炎多由流感病毒、腺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等引发,这些病毒直接侵袭肺部,在肺组织内大量繁殖,引发炎症反应。而普通感冒常见病因是鼻病毒、冠状病毒等,主要感染上呼吸道,如鼻腔、咽喉等部位,通常不会累及肺部。2、症状:普通感冒症状相对较轻,以鼻部和咽部症状为主。会出现鼻塞、流涕、打喷嚏,伴有咽干、咽痒或咽痛,咳嗽一般不剧烈,多为轻咳,发热情况较少,即便有发热,体温通常在38℃以下,且持续时间短。而病毒性肺炎症状较重,发热明显,体温可能高于38℃,甚至可达39℃以上,发热持续时间较长。咳嗽频繁,多为干咳,或伴有少量白痰。病毒性肺炎病情严重时,会出现呼吸困难、胸痛等症状,甚至引发呼吸衰竭。3、治疗:普通感冒通常具有自限性,治疗主要以对症治疗为主。当有发热、头痛、肌肉酸痛等症状时,可遵医嘱使用对乙酰氨基酚、布洛芬等解热镇痛药缓解。若咳嗽明显,可选用右美沙芬、枸橼酸喷托维林等止咳药。而病毒性肺炎治疗除对症治疗外,需针对不同病毒使用相应抗病毒药物,如流感病毒肺炎可遵医嘱用奥司他韦、扎那米韦;疱疹病毒等引发的肺炎,可在医生指导下使用阿昔洛韦、更昔洛韦等。日常要注意个人卫生,勤洗手,减少病毒传播途径。在病毒流行季节,尽量避免前往人员密集场所,若前往务必佩戴口罩。儿童、老年人等易感人群,可在医生建议下接种流感疫苗等相关疫苗,预防病毒感染。 病毒性肺炎和普通感冒的预后1、普通感冒:普通感冒多数患者能在一周内自愈,一般不影响日常生活与工作。症状消失后,身体各机能可快速恢复至正常状态,极少出现并发症或留下后遗症。康复后短时间内再次感染同一种病毒的概率降低。2、病毒性肺炎轻症:轻症病毒性肺炎患者经及时有效的抗病毒及对症治疗,肺部炎症可逐渐吸收消散,咳嗽、发热等症状缓解,多数患者肺功能可完全恢复正常。3、病毒性肺炎重症:重症病毒性肺炎患者即便经过积极治疗,部分患者仍可能因肺部组织严重受损,出现肺纤维化等后遗症,导致肺功能下降,影响呼吸功能,在日常生活中可能出现活动耐力下降、气短等表现。
健康资讯热门资讯相关推荐
快速导航
频道
女性
减肥
育儿
保健
美容
妇科
饮食
中医
肿瘤
资讯
男性
诊疗
呼吸科
心血管
肝病科
更多
服务
问医生
就医助手
药品通
疾病百科
名医在线
简单生活
热门疾病
高血压
阴道炎
肩周炎
脂肪肝
小儿咳嗽
糖尿病
健康科普
科普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