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中药行业品牌峰会
快速导航
频道
女性
减肥
育儿
保健
美容
妇科
饮食
中医
肿瘤
资讯
男性
诊疗
呼吸科
心血管
肝病科
更多
服务
问医生
就医助手
药品通
疾病百科
名医在线
简单生活
热门疾病
高血压
阴道炎
肩周炎
脂肪肝
小儿咳嗽
糖尿病
健康科普
科普基地
关注39减肥健康运动

查看更多相关内容

取消关注
首页 > 资讯 > 2010年中药行业品牌峰会

房书亭专访:中药快速全面走向世界还有待时日

举报/反馈
2010-11-29 10:08:00

  中药快速全面走向世界还有待时日

  39健康网:中药是中华民族的瑰宝,也是中华民族对人类文明的重要贡献之一。中药不仅要在国内打出品牌,还应该在国际上树立起“国家品牌”。目前,中国中药国际化还有哪些距离?

  中国中药协会会长房书亭:中药快速全面走向世界还有待时日,原因是中医中药本身是中国文化的传承,中西方两种文化之间要有一个接轨有一个相互理解融合的一个阶段和过程,目前中药进入国际市场,还主要在华人圈里,怎么样让他们理解中医中药,理解中国文化,理解中药文化,接受中药,这是一个很大问题。现在整个疾病库的改变,单病的概念转变成了社会精神全面防治的观念,这样就把中医通过天人合一这个观念引进国际。让西方国家通过与中药文化的这个相通点,进行中医中药的实践。

  现在中药进入国际主要有三条路。

  第一条路是中药通过中药成品或者通过食品添加的方式进入。这个方式目前还有一定的阻力,在西方的华人圈里,中成药作为一个非基本药物可以开,但不给你医疗保险解决问题,不能进行报销。

  第二条路是通过提取物的方式。如银杏提取物,用醇把药用成份提取出来,或用水把原料药煮出来。以提取的原料药做为出口的物品进入欧美国家,这种原料药基本上属于植物药和化学药。

  第三条路是像天士力公司的做法当作模式,按照西医这方面的化学组分的理念,化学结构清楚的理念,把药提纯,依照西方国家药品的标准要求来做,这种也属于中药进入国际的方式。中药复方都是按照提纯的成分复合起来的。

  我觉得这三条路不防接着继续走下去。但是,走下去有这样一个问题:应该怎样解决国内药材市场的供需矛盾。我们国内怎样扩大药材市场,来解决中药材的供需矛盾,是现在必须要面对的一个问题。现在国内对药材的需求量大,供应量不够,所以中药材价格才上涨。我们应该把药材中野生变家种,把质量提高,让供量满足需求。如果这样做,我们中药快速全面走向国际的前景是非常乐观的。

  中药国际标准仍然空缺

  39健康网:今年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联合国际标准化组织,正式启动制定中药的ISO国际标准。我国目前中药标准的情况怎样?

  中国中药协会会长房书亭:现在这种中医药标准化,基本上还是有局限性的。比如中医方面,针灸穴位的标准化,这些是操作手法是比较容易实现标准化的。但是,还没有完全涉及到中药质量标准这方面。在中药方面实施标准化比较困难。在中药标准化方面我们现在做了一些,包括中药诊断,质量疗效判断的标准化,这是自己做的,自已做的与各级的标准和国家承认的标准还有一段距离,只能说我们制定的属于行业标准。另外两个国家之间互相承认的标准还是有的。但是真正世界普遍国家承认的中药标准现在还是空缺的。

  中药跨行业扩张有机遇也有挑战

  39健康网:近年来,中药品牌跨行业扩张,纷纷争先开辟健康产品的蓝海。中药品牌做药妆,做保健品已经不是什么罕见的事。在跨品牌时代,中药向健康产业链延伸有什么机遇和挑战?

  中国中药协会会长房书亭:按照严格意义上讲,把含中药的化妆品和保健品归到中药也可以,但是事实上,目前没有把它算进去。去年全国4个部分,西药,中药,生物制品,医疗器械,总产值是1.04万亿人民币,突破了1万亿的大关,这里边并不包括保健品和化妆品。

  严格意义上讲,分类基本上是按照是否遵循了中药疾病理论。假如这种药是按照中药理论制成的,就是属于中药。如果按照西药理论制成的,那就归类为西药。含中药成分的化妆品和保健品,它可以归结成为按照中药疾病理论来做的东西,但是在分类中没有把它们这么分,原因是它们的标准相对中药来说要低一点。另外一个是用药的渠道不同,比如保健品通常是用口服的方式,没有针灸穴位注射更没有静脉注射,对质量标准要求比较宽泛。

  在挑战方面,卫生部确定上个世纪128类是药食两用的品种,做保健品和化妆品只能在128类药里选,其他药材不能使用。保健品有一定的副作用,一般情况下不会造成危害,但是保健品中如果用一些脱水的中药来做减肥药,这就会对身体造成危害。现在国家要求稍微宽泛一点,但是还是有一定的限制,目的是怕滥用药物造成危害。

  在机遇方面,从整个世界的发展趋势和中国的发展趋势,保健品化妆品产值势必要比制药大,要占的比例高。原因是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健康的需求越来越大,特别是随着老年化社会的到来,对疾病的控制,治未病的需求也将会越来越大。表面看起来保健品不报销,可能发展会受到限制,但是从保健品在欧美国家的发展来看,随着他们国家经济水平的发展和老年化社会的到来,保健品的消费超过甚至是远远地超过药品的需求。

  中医中药关系——唇亡齿寒

  39健康网:中药产业发展必须以中医事业发展为依托,近几年来中医发展的速度跟不上中药速度,轻“事业”重“产业”的倾向较为普遍,您是如何看待这件事的?

  中国中药协会会长房书亭:不能这么说,用一个绝对的数字来分析,但是中医行业很难用数字来分析。不好比,也不好说中药产为比中医发展快,按中国古代发展来看,中药中医不分家。有的是医生同时也是药学家,李时珍撰写《本草纲目》是一个中药大家,但他同时也是中医大家。再比如像药王孙思苗,是中药大家,也是中医大家。随着分工越来越细,现在把中医跟中药分开,中药里面又分制剂,鉴定,泡制,植物化学,这是社会发展的造成的一个结果。

  实际上,中医和中药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唇亡齿寒。如果说中药脱离了中医自己来发展,严格说只能说是植物药,不能说是中药。行业里的基本看法是,所谓中药就是在中医理论指导下去用的药,才叫中药。比如说麻黄在中药里面是用来发汗,但是提取出麻黄素就是止咳的作用。麻黄素习惯上称为是西药,因为他是从植物里提纯出来的,所以叫植物药,或生物药,不说是中药。因为它不是中医理论指导的,但是用中药理论指导下,用来发汗的话麻黄就是属于中药。所以说,不能片面地说中药发展比中医快。

    39健康网( www.39.net)专稿,未经书面授权请勿转载。

(责任编辑:陈孟基)

2/2下一页
39健康网专业医疗保健信息平台 优质健康资讯门户网站  
快速通道
相关推荐39精品39热文
自测
查看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