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9健康

调查称六成受访者存在社交恐惧症

  最近,有一个新名词在网上开始流行,那就是“社交恐惧症”。一项最新的调查显示,社交恐惧症已经成为当今社会排名第三的心理疾病。是什么原因导致人们的社交活动越来越少呢?本报的调查显示,电脑、网络、手机、电视等现代科技是罪魁祸首。

  社交活动多为公务应酬

  “每天下班以后,我先生都会窝在沙发上看电视直到深夜,有时候叫他出去和朋友聚会他也懒得动。我本来是一个挺喜欢社交活动的人,但在他的影响下,大部分的业余时间也都守在电视和电脑面前了。”一位网友这样留言。

  她说的这种状况并不是个别现象,越来越多的人变成“宅男宅女”,远离社交生活。在本报的调查中,超过六成的受访者表示自己的社交活动很少,大部分社交活动都是公务上的应酬。

  在谈及产生这种情况的原因时,53.34%的受访者表示,工作压力大、社交圈子窄是主要原因,23.85%的受访者表示,更喜欢在家看电视上网,19.59%的受访者表示缺少真正谈得来的朋友,还有3.22%的受访者表示,社交花费较大是最大的原因。

  实时通讯手段影响社交热情

  自由职业者阿俊在自己的QQ上的签名是“又宅又腐,前途未卜”,从这个签名就可以看得出,他不是一个喜欢社交的人,他认为,之所以越来越多的人远离社交活动,很大程度上是因为电话、手机的普及以及QQ等各种网络上实时通讯工具的发达。“有什么事一个电话就能找到人,想见面了就视频一下,你说还有什么必要见面呢?”他这样说。

  持有他这样观点的人为数不少,60.86%的受访者认为,各种实时通讯手段影响了人们的社交热情,只有26.49%的受访者认为不会受其影响。“科技让我们的距离变得咫尺天涯,但同时也带来了副作用,现在足不出户就能办成很多事,也把人们的惰性培养出来了,因此,社交活动越来越少也就不奇怪了。”网友“最后胜利”的留言得到了很多网友的赞同。

  深圳市民偏爱休闲活动

  在各类社交活动中,饭局是人们最习以为常的方式,47.63%的受访者表示,和朋友同事吃饭是他们进行得最多的社交活动,除此以外,登山、郊游、看电影、泡吧、唱歌等活动也是人们经常进行的社交活动。

  而在这些社交活动中,登山郊游等休闲活动是最为人们所喜欢的社交活动。超过半数受访者认为这些活动既对身体健康有好处,和朋友之间交流的时间也会更长,还能够通过这类活动结识志同道合的朋友。但要组织这样的社交活动也相对较为困难,这也是各类饭局大行其道的主要原因。

  “我认为,社交生活是否丰富,很大程度在于个人的心态,工作压力大不应该是借口,其实,社交活动正好可以缓解工作所带来的压力。过于频繁的社交活动对于个人未必是好事,但时不时参加一些社交活动,无论对于身体还是心理,都是有好处的。”网友“出来走走”这样留言说,他号召大家远离电脑电视,走出社交恐惧症,抽出时间来参加完全属于个人的社交活动。

(责任编辑:宋雪)

2010-11-22 20:35:00浏览91举报/反馈
本内容不能代替面诊,如有不适请尽快就医
展开全文
相关视频
相关图文
查看更多相关图文

相关科普

何峰主任医师
北京积水潭医院 三甲
日常怎么治疗早射
早射即早泄,是常见的男性性功能障碍疾病,指在性生活时射精潜伏期过短、过快射精,日常治疗通常有行为疗法、外用药物治疗、口服药物治疗以及生活方式调整等。1、行为疗法:性行为是一个复杂的生理与心理过程,早泄常与射精反射弧过度敏感有关。通过行为训练,如动停法,在性生活过程中,当感觉即将射精时,停止刺激,待兴奋度稍降后再继续。反复练习,可逐渐提高射精阈值,让大脑适应更高强度的性刺激,延迟射精反射的触发,帮助患者重新掌控射精时间,提升性生活质量。2、外用药物治疗:可遵医嘱用复方利多卡因乳膏等外用药物,其主要成分利多卡因是一种局部麻醉剂。涂抹于阴茎龟头表面后,其能够阻断阴茎感觉神经的传导,降低龟头的敏感度,减少性刺激传入大脑的强度,从而延长性交时间。3、口服药物治疗:选择性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如达泊西汀,其能通过抑制其再摄取,增加大脑中5-羟色胺的含量,进而延长射精潜伏期,让患者在性生活中有更充裕的时间,有效改善早泄症状,但用药需遵循医嘱,注意可能的不良反应。4、生活方式调整:不良生活方式对性功能影响显著。如长期熬夜会扰乱人体生物钟,影响内分泌,进而波及性功能,所以需保证充足睡眠,每晚尽量睡足7-9小时;另外过度肥胖可致体内激素失衡、心血管功能下降,增加早泄风险,应适度锻炼,每周进行至少150分钟中等强度有氧运动,如慢跑、游泳,控制体重;此外焦虑、紧张等精神压力是早泄的诱发因素,可通过冥想、深呼吸等方式舒缓情绪,放松身心,为性功能恢复营造良好环境。对于早泄患者,建议伴侣给予理解与支持,共同参与治疗过程。若症状持续不改善或伴有其他不适,如勃起功能障碍等,应及时就医,进一步排查病因,制定个性化治疗方案,切勿自行滥用药物或轻信不正规治疗方法。
王霞副主任医师
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三甲
皮肤病的种类以及日常护理
在日常生活中,皮肤问题时有发生,如红疹、瘙痒、脱屑等,人们可能难以分辨是哪种皮肤病。那么,常见的皮肤病有哪些种类呢?一、种类区分:有哪些?1.感染性皮肤病:如细菌感染引起的毛囊炎、疖肿、痈等,真菌感染引起的体癣、股癣、手足癣等,病毒感染引起的水痘、带状疱疹、单纯疱疹等,——可表现为红斑、丘疹、水疱等症状。2.过敏性皮肤病:指患者在接触某些致敏物后由变应原引发的皮肤反应,如湿疹、荨麻疹、接触性皮炎等,——常伴有不同程度的瘙痒。3.结缔组织疾病:可能与遗传因素有关,包括系统性红斑狼疮、硬皮病、混合性结缔组织病等,——主要以蝶形红斑、黄疸为特征。二、日常护理:怎么做?1.保持皮肤清洁:病情稳定期间需要注意皮肤卫生,勤洗澡,但应避免用热水烫洗或者使用碱性肥皂过度清洗,以免加重原有症状。2.饮食调整:避免可能引发皮肤病的食物,如辛辣、油腻食物,增加新鲜蔬果摄入,保持饮食均衡。3.定期复查:部分人群可能由于体质原因容易复发,因此在治疗后还需要遵医嘱定期复查,以便于早期发现异常情况并进行处理。三、小TIPS皮肤病种类图片有助于初步判断自己的皮肤状况。然而,皮肤病的诊断不能仅凭图片,因为相似的症状可能由不同疾病引起。因此,如果发现自己皮肤有异常,切勿自行诊断或乱用药物。图片仅供参考,不能代替专业医生的诊断。
健康资讯热门资讯相关推荐
快速导航
频道
女性
减肥
育儿
保健
美容
妇科
饮食
中医
肿瘤
资讯
男性
诊疗
呼吸科
心血管
肝病科
更多
服务
问医生
就医助手
药品通
疾病百科
名医在线
简单生活
热门疾病
高血压
阴道炎
肩周炎
脂肪肝
小儿咳嗽
糖尿病
健康科普
科普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