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9健康

新京报:谁是“血荒”的真正推手

  昆明“血荒”,青岛“血荒”,南京“血荒”,北京“血荒”……一片“血荒”引发了前所未有的社会关注。在一些地方,医院接到了“限血令”,手术被迫推迟,病人需要自筹血源。一个不解之惑是:“血荒”究竟为何出现?是否存在背后的推手?

  央视调查显示,担心传染疾病是市民不愿献血的首因;在昆明的调查则发现,市民不愿献血之外,更存在献血难的问题:薪酬制度改革后,献血车工作人员积极性受挫,献血车被指姗姗来迟,早早收工。因为以前每采一袋血,工作人员都会得到奖励,现在取消了奖励,所以采血员工收入降低成为“血荒”推手。

  取消采血奖励政策,究竟是不是合理,在此不做讨论;然而可以肯定的是,基层采血机构内部出现的工作懈怠,的确是造成“血荒”的重要原因之一。如果血液部门并不急患者之所急,热心市民愿意献血却无处可献,那么“血荒”持续出现,就一点都不奇怪。处理好采血机构的懈怠问题,是解决“血荒”危机的前提之一。

  当务之急,不仅要找到“血荒”的推手,更迫切需要一个解决“血荒”的推手。据了解,目前学生献血占到献血总量的30%,外来务工人员献血占到30%。以至于,高校搬出市中心了,外来务工人员聚居的城中村被改造了,献血量就明显减少。常驻人口为何献血热情不高?

  一个基本常识是,倘若无偿献血的宣传者,自己尚且从来只说不做,公众又怎会有积极参与的热情?面对如此局势,更多的人就会问一个“为什么”:为什么公务员不带头献血?为什么医护人员很少献血?为什么学生献了,老师却不献?一个值得分析的现象是:这么多城市出现“血荒”,却没见一个地方官员站出来公开“带头献血”。在一个侧面上,这是否也说明地方政府对“血荒”现象,其实重视得还很不够?

  如果说政府部门在管理上的漏洞和不力,是“血荒”出现的一个重要推手,那么,解铃还须系铃人,解决“血荒”问题的推手也非政府部门莫属。在这个时候,在出现“血荒”的地方,如果官员能马上挽起袖子,带头献血,那该是怎样一次无声的宣传和动员?

(责任编辑:姚青)

2010-10-29 10:11:00浏览135举报/反馈
本内容不能代替面诊,如有不适请尽快就医
展开全文

相关科普

健康资讯热门资讯相关推荐
快速导航
频道
女性
减肥
育儿
保健
美容
妇科
饮食
中医
肿瘤
资讯
男性
诊疗
呼吸科
心血管
肝病科
更多
服务
问医生
就医助手
药品通
疾病百科
名医在线
简单生活
热门疾病
高血压
阴道炎
肩周炎
脂肪肝
小儿咳嗽
糖尿病
健康科普
科普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