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更多相关内容
取消关注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成人与成才孰先孰后本来毋庸置疑。然而,在现实教育中,家庭、学校、社会却无不表现出同样的偏差——重智育轻德育,重分数轻素质,重学习成绩轻品德表现,重物质生活轻精神生活。
据统计,目前我市领过独生子女证的独生子女约30万人。出席8月召开的太原市独生子女行为教育经验
推介会的专家认为,在父母溺爱、缺乏兄弟姐妹的环境中成长的独生子女存在不同程度的行为问题,特别是独生子女成家后所生的二代独生子女。
二代独生子女的四大通病
中国德育理事会理事、太原市长风小学校长王金华说,现在的家庭结构大多数是“4-2-1”型的,即爷爷、奶奶、外公、外婆、爸爸、妈妈和一个孩子,孩子在家庭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父母恨不得把所有的爱都给他们。只要学习好,什么要求都可以满足,但恰恰忽视了品德、行为养成的教育,“不能吃苦、自私任性、没有责任心、缺乏互助精神、自理能力差”已成为二代独生子女的通病。为此,出席推介会的专家们列举出 二代独生子女的四大通病:
通病一:以我为中心,任性,没有责任心 在家里,6个大人围着1个孩子转,要什么就给什么,无形中让孩子认为他是家里的老大,谁都得听他的。只要有一点小事不顺着他,或大发脾气,或大哭大闹。
通病二:过度依赖,自理能力差 生活中,不管大事小事,都是家长帮助完成,孩子没有锻炼的机会,造成独立性差、懒惰、自理能力差。
通病三:缺乏谦虚、谦让、互助精神 独生子女在家被宠惯了,什么事情都依着他们,从来都不会主动去让别人,看到自己喜欢的东西,动不动就占为己有,更不用说帮助他人了。
通病四:怕吃苦,抗挫能力差“老师,我不会”、“妈妈,你帮我”是很多孩子的口头禅。独生子女娇气、动不动就哭,是抗挫能力差的表现。
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要从小开始
市人口计生委主任刘剑说:“习惯,在心理学中被称为"人的稳定的行为方式",这种行为方式一旦形成,就成为默默左右一个人人生的力量。孩子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应从小抓起,家长应培养孩子最基本的品质,如自理能力的训练、劳动教育、责任心培养、互帮互助关爱他人教育等。” 如何培养?王金华介绍,家长应从生活自理能力的培养开始。例如,平时要求孩子自己能做的事情自己做,自己不会的事情学着做,要求孩子学习独立做家务,如洗碗、扫地、整理衣物等。等孩子稍大一些,要有意识要求孩子出外办理一些他能独立完成的事,如购物、寄信、找人。完成得好,要鼓励、表扬,可增强孩子的自信心。如果失败,家长要正确引导,让孩子知道办成一件事并不那么容易,要鼓励孩子勇于尝试、探索,磨练孩子克服困难的意志力。
据调查,现在家庭中孩子能偶尔做一点家务的大约占20%,经常帮助做家务的还不及10%。王金华说:“这说明不少家庭不重视子女的劳动教育,这对孩子品格的形成自然要带来许多不良的后果。如生活上图虚荣、好吃懒做,劳动上斤斤计较、拈轻怕重。所以,家长一定要让孩子参与劳动,感受劳动带来的喜悦。”此外,家长要利用各种机会,培养孩子关心别人、与他人分享快乐的良好品德。
学校德育不可缺失
家庭教育至关重要,学校的德育也不能忽视。据了解,目前,我市德育工作始终处在一种尴尬的境地,多数学校德育工作仅仅停留在口头上、文件里,为保证“教学”时间,德育课常常让位给智育课,或改为自习。
王金华分析,造成这一状况的原因主要与家长不在乎、学校不重视、衡量没标准有关。目前,思想道德教育没有现成的课程,需要以一系列活动为载体,但活动搞多了,家长、学校领导、教师都会担心学生学习受影响。其实,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学校是家长和孩子的引路人,承担着引导家长科学育儿、引导孩子健康成长的重任。所以,当前学校的德育更需要的是创新教育模式,如让家庭、学校互动起来,从孩子的点滴小事抓起,家长要及时向老师反映孩子的问题和在家的表现,老师要将孩子在学校的表现反馈给家长。家校互通,有利于及时发现孩子的问题,及时科学解决问题,让孩子健康、快乐地成长,成为德、智、体全面发展的人。
(实习编辑:邓岳海)
主任医师
广州诺亚智慧门诊部 全科
副主任中医师
佛山市第二人民医院 中医科
主任医师
佛山市南海区人民医院 中医科
副主任中医师
广州中医药大学佛山固生堂国医馆 中医全科
河南誉美肾病医院 肾病综合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