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9健康

梅广:不能让“激素奶粉”继续“检测无门”

  几天前,“武汉三名女婴性早熟”的病例经媒体报道后引发社会强烈关注。记者了解到,武汉三名女婴家长称自己的孩子食用圣元奶粉,因此她们怀疑是圣元奶粉惹的祸。

  “女婴性早熟”到底是不是奶粉惹的祸,这个被家长高度怀疑的奶粉,究竟含不含有某种激素,其实要弄清这个问题并不难,只要相关部门检测一下奶粉的成分即可真相大白。然而我们看到,无论是专业的乳制品检测中心,还是质量监督、医疗卫生、工商管理这样的职能部门,均以“不接受个人申请”、“奶粉检测标准中没有激素检测项目”为由,拒绝了家长对奶粉进行检测的要求,实在令人遗憾。

  如果说相关部门或机构不受理个人业务,这个我们似乎可以理解。毕竟,在消费安全日益为公众所重视,而问题食品又屡打不绝的当下,倘若不设置一个门槛,而是任由消费者你拿一个萝卜来化验,我拎一棵白菜来检测,人家也难以招架。但问题是,奶粉,尤其是规模化生产的婴幼儿专用奶粉,一旦出现质量事故,那就绝不是什么“个人问题”,其危害程度之烈、社会影响之广都非同小可。对这样一个有可能涉及到无数个家庭宝宝身体健康的重大事情,有关方面岂能将其视之为“个人申请”而一拒了之?

  从某种意义上讲,消费者不得不各自为阵,要自己为其所购买的奶粉做质量鉴定,这本身就意味着质检部门的工作失职。试想,如果相关部门能够各司其职,将自己应该做的事情做细做到位,消费者又何至于会对奶粉质量存在这样那样的忧虑?既没有做好事前防范工作,为消费者营造一个安全放心的消费环境,又在事后对消费者的检测申请抱以消极推委的态度,这种做派,无疑会令公众对职能部门的工作效率及责任意识产生怀疑,从而进一步加重消费者对食品消费安全的担忧。

  更不可思议的是,虽然专司食品安全监管之职的部门机构早已是林林总总,然迄今为止,竟然还没有哪一家检测机构,能将“激素检测”作为奶粉的常规检测项目。这也就意味着,尽管我们都知道,任何一种激素都是有害人体健康的药物,对婴幼儿危害更甚,但只要奶粉的其他检测项目能够侥幸过关,那么,哪怕其中确实含有激素,甚至能导致食用者发生各种病变,它也还是经过了质量检测的合格产品,也还会在不知情的状况下被消费者长期饮用。由此举一反三,我们完全可以提出这样的质疑:在奶粉之外,又还有多少激素或类似于激素这样的有害物质,会因质检部门的“免检”而伴随着各色食物,最终成为了人们的果腹之物?

  之前出现的“大头娃娃”,“结石宝宝”,至今还令人们心存余悸,而眼下发生的“女婴性早熟”病例,不啻于雪上加霜,会使公众对乳制品的消费信心变得更加脆弱。在这种特殊背景下,我们固然可以不去奢望各相关部门,能够表现的更为主动,更加尽职,在生产制造的源头上消除所有的食品安全隐患,但至少,质检部门也应该能扮演好一个称职的“马后炮”角色,即便不能为社会个体提供无偿质量检测服务,也应该本着对公共消费安全负责的态度,要么,对遭到家长质疑的奶粉进行质量检测,给公众一个确切的说法,要么,督促奶粉生产企业自证清白,否则就停产停售,而不能坐视消费者“检测无门”,利益受损。

(实习编辑:陈振汉)

2010-08-09 09:30:00浏览494举报/反馈
本内容不能代替面诊,如有不适请尽快就医
展开全文
医生推荐
相关视频
相关图文
查看更多相关图文

相关科普

健康资讯热门资讯相关推荐
快速导航
频道
女性
减肥
育儿
保健
美容
妇科
饮食
中医
肿瘤
资讯
男性
诊疗
呼吸科
心血管
肝病科
更多
服务
问医生
就医助手
药品通
疾病百科
名医在线
简单生活
热门疾病
高血压
阴道炎
肩周炎
脂肪肝
小儿咳嗽
糖尿病
健康科普
科普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