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9健康

卫生部部长高强:医改绝不能市场化

  南方周末3月15日报道  在财政部门工作了32年之后,从财政部副部长任上调到国务院担任副秘书长兼国家科教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负责联系科教文卫等部门的工作。两年后的2003年“SARS”爆发,58岁临危受命就任卫生部党组书记、常务副部长,又隔两年正式就任卫生部部长。这就是高强。

  在“SARS”的非常时期,治病救人的医生护士被誉为“天使”和“新时期最可爱的人”。但“SARS”之后不久,看病难看病贵问题却迅速成为社会各方诟病的焦点。就职卫生部部长时高强承诺,凡是省委、省政府召开的卫生工作会议他都会应邀参加,与地方党政领导面对面地沟通,争取对医疗卫生改革与发展的支持,迄今他已跑了十几个省。

  “有人问我卫生部长有什么权力,”高强部长对《南方周末》记者说,“其实我不需要太大的权力,最大的权就是发言权。”“我在转变卫生部门工作观念,加强医德医风建设,坚持公开、公正,深化医疗卫生体制机制改革,坚持为人民健康服务的方向等方面,讲得比较多。”

  高强经常说的一句话是:“发展医疗卫生事业的根本目的,是为人民群众健康服务,不能只考虑卫生系统自身的利益。要把600万与13亿作为一个利益共同体,处理好天下与手下的关系。”

  2006年9月,国务院11部委组成医改协调小组,进行医改新方案的研究制订工作。卫生部部长高强受命担任这个万众瞩目的小组的双组长之一。在今年“两会”期间,公众对医改话题的关注空前高涨。3月8日,高强在卫生部的部长办公室接受了《南方周末》记者专访,就读者关心的一些热点话题首次进行了公开回答。

  我不赞成现在就为中国的医改作结论。因为医疗卫生改革是一个长期的、逐步深化的过程,以前进行的医疗改革实践只是改革进程中的一个阶段。

  我赞成在医疗卫生管理中采用一些市场机制,但不能市场化,不能一切以市场为标准,完全靠市场调节。

  2006年全国财政收入是39343亿元,按照13亿人平均,人均只有3000元。2005年,全国卫生总费用为8660亿元,如果实行全民免费,全部由财政安排,将占到政府预算的四分之一以上。

  不赞成现在就为中国医改作结论

  记者:在你正式就任卫生部长的2005年,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出了一个课题报告,认为中国的医改基本上不成功,这个结论经常被引用。你同意这个结论吗?

  高强:我不赞成现在就为中国的医改作结论。因为医疗卫生改革是一个长期的、逐步深化的过程,以前进行的医疗改革实践只是改革进程中的一个阶段。1997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卫生改革与发展的决定,即明确提出人人享有卫生保健,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目标,是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卫生事业是政府实行一定福利政策的社会公益事业,政府对发展卫生事业负有重要责任。卫生改革与发展应坚持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正确处理社会效益和经济收益的关系,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防止片面追求经济收益而忽视社会效益的倾向。

  从今天来看,当时中央提出的这些原则和方向也都是正确的,问题是这些目标至今还没有完全实现。因此,对以前进行的医疗改革应客观地分析,有成绩,也有不足。从成绩方面说,是促进了我国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近10年是我国医疗卫生事业发展最快的时期,医院的条件、设备、水平和发展速度超过历史上任何一个阶段。

  从不足方面来说,就是在改革的过程中,对贯彻1997年中央决定关于维护医疗卫生服务公益性质,注重社会公平,防止片面追求经济收益等要求重视得不够,医疗事业发展不够协调,对群众看病难、看病贵问题解决得不够好。

  因此,我不赞成对医疗改革的某一个阶段作出成功或者不成功的结论。客观评价前一阶段的医疗卫生改革还是应该坚持三句话:第一,医疗卫生事业发展取得了很大的成绩;第二,在保障人人享有卫生保健方面还存在突出问题;第三,要进一步深化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加快卫生事业发展,解决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基本健康权益问题。

  医疗卫生事业不能实行市场化改革

  记者:这两年来,关于医疗市场化的讨论比较热烈。你认为看病难、看病贵问题的主要原因是市场化吗?另外,中国医疗卫生领域是否已经市场化?

  高强:首先我要明确地说,医疗卫生事业不能实行市场化改革。医疗卫生事业关系到全国人民的切身利益和幸福安康,必须坚持公益性质和社会福利政策。党中央、国务院没有任何文件、制度、规定,要求医疗卫生事业进行市场化改革。国际上也没有哪一个国家有医疗卫生实行市场化改革的成功经验。你提的这个命题实际上是不准确的。我们强调的是在提供医疗卫生服务方面,要坚持政府主导与适当采用市场机制相结合。

  采用市场机制与市场化并不是一个概念。我赞成在医疗卫生管理中采用一些市场机制,但不能市场化,不能一切以市场为标准,完全靠市场调节。如果这样,就将失去医疗服务的公平性。采用市场机制要有一个前提,就是政府要履行公共卫生服务职能,为维护医疗卫生服务的公益性质提供保障。在这个前提下,医疗卫生管理可以采取一些市场机制,比如要打破大锅饭,改变干多干少一个样,鼓励多劳多得,调动医务人员的积极性等等。但这不是市场化。

  前一阶段医疗卫生体制改革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在医疗卫生机构中采用了企业改革的模式,比如承包制、职工收入与服务收入挂钩、自由经营、自负盈亏等,这些措施被大量引用到医疗卫生领域,造成了一些医疗机构公益性质淡化、片面追求经济收益等一系列问题。

  记者:经过十年的医疗改革,为什么还存在这么多问题?

  高强:我认为关键在于没有做到医疗卫生体制机制改革、医疗保险制度改革和药品购销体制改革的同步推进。在推进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建设方面很有成绩,两项制度基本建立起来了,正在不断扩大和完善。而对于医疗卫生管理体制改革和运行机制改革等,包括如何落实公益性质,应该承担什么义务、享受什么保障等,都缺乏明确的政策措施;药品购销体制改革进展不快,推行药品集中招标采购收效不大,再加上新药审批等方面存在的问题,药品价格虚高仍比较严重。

  另外还有一个原因,就是当时社会民众对深化医疗卫生服务改革没有像现在这么关注,没有形成现在这么好的氛围。现在党中央和国务院高度重视,大力推进;有关部门积极支持,形成合力;社会各界都在关心、重视医疗卫生改革,也都认识到当前卫生体制机制中存在的弊端。解决问题的社会环境更好了,认识的程度更深了,我们的责任也更大了。

63
2007-10-18 15:48:00浏览31508举报/反馈
本内容不能代替面诊,如有不适请尽快就医
展开全文
相关视频
相关图文
查看更多相关图文

相关科普

健康资讯热门资讯相关推荐
快速导航
频道
女性
减肥
育儿
保健
美容
妇科
饮食
中医
肿瘤
资讯
男性
诊疗
呼吸科
心血管
肝病科
更多
服务
问医生
就医助手
药品通
疾病百科
名医在线
简单生活
热门疾病
高血压
阴道炎
肩周炎
脂肪肝
小儿咳嗽
糖尿病
健康科普
科普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