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9健康

三聚氰胺奶粉重现江湖鉴别方法

  河北“三鹿奶粉”阴云未散,超标三聚氰胺奶粉再次“现身”!警方查明,在青海省一家乳制品厂,检测出三聚氰胺超标达500余倍,而原料来自河北等地。

  测试奶粉中是否含三聚氰胺:

  1。按比平常浓的分量用热水冲奶粉,充分搅拌到不见固块,然后放入冰箱,待牛奶静置降温。

  2。准备黑布一块和空杯一个。把黑布蒙在空杯口上作为过滤器。

  3。将冷却的牛奶倒在黑布上过滤。

  4。如果有白色固体滤出,则用清水冲洗几次,排除其它可溶物。

  5。如果冲洗后发现有白色晶体,可以将晶体放入清水中,该晶体如果沉入水底。那就很可能是三聚氰胺,这种奶粉不能用了。

  这种方法可能无法发现微量的三聚氰胺,但微量的三聚氰胺使孩子得结石的可能性也低得多,至少可以把把关。

  检测液体奶中是否含有三聚氰胺:

  三聚氰胺微溶于水,常温下,在水中的溶解度仅为0.33%,也就是说100克奶中仅可以加入0.33克三聚氰胺。而100克牛奶中蛋白质的含量为3克左右,也就是说100克奶中加入三聚氰胺后,如造假加水,只能加入10克水。这对于造假来说,利润太小,风险又大。此外,最重要的是,三聚氰胺的水溶液呈碱性,如果在牛奶中加入三聚氰胺,其PH值会接近8,通过PH计很容易就能测出来。

  而三聚氰胺在奶粉制造过程中,要加入就容易多了。这是因为三聚氰胺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快速增加,在100℃时,三聚氰胺在水中的溶解度达到5.14%。而奶粉制造过程中,要杀菌和喷雾造粒,温度都在100℃左右。

  如何鉴别真假奶粉:

  看包装:真品奶粉,其包装完好,封口严密、规整,并印有商品名称、厂名、产址、生产日期、批号、保质期(或保存期)、配料表、主要成分含量、商标等。入伍上述标志,或包装、封口不严、商标模糊不清、标注字眼含糊等,均属伪劣商品。

  试手感:用手指捏住奶粉包装袋来回摩擦,真奶粉质地细腻,会发出“吱吱”声;而劣质奶粉由于掺有绵白糖、葡萄糖等成分,颗粒较粗,会发出“沙沙”的流动声。

  辨颜色:真奶粉呈天然乳黄色;劣质奶粉颜色较白,细看有结晶和光泽,或呈漂白色,或有其他不自然的颜色。

  闻气味:打开包装,真奶粉有牛奶特有的乳香味;劣质奶粉乳香甚微,甚至没有乳香味。

  尝味道:把少许奶粉放进嘴里品尝,真奶粉细腻发黏,易粘住牙齿、舌头和上腭部,溶解较快,且无糖的甜味(加糖奶粉除外);劣质奶粉放入口中很快溶解,不粘牙,甜味浓。

  看溶解速度:把奶粉放入杯中,用冷开水冲,真奶粉需经搅拌才能溶解成乳白色浑浊液;劣质奶粉不经搅拌即能自动溶解或发生沉淀。用热开水冲时,真奶粉形成悬漂物上浮,搅拌之初会粘住调羹;掺劣质奶粉溶解迅速,没有天然乳汁的香味和颜色。其实,所谓“速溶”奶粉,都是掺有辅助剂的,真正速溶纯奶粉是没有的。

  掌握假品特征:有些劣质奶粉是用少量奶粉掺入白糖、菊花精和炒面混合而成的,其最明显的特征是有结晶,无光泽,呈白色或其他不自然颜色,粉粒粗,溶解快,即使在凉水中不经搅拌也能很快溶解或沉淀。

其他热点新闻链接:

三聚氰胺奶粉重现江湖鉴别方法胎儿性别鉴定伤了谁?

三聚氰胺奶粉重现江湖鉴别方法三地再现问题奶粉

三聚氰胺奶粉重现江湖鉴别方法垃圾食品十年争执,麦当劳隐藏太多秘密

三聚氰胺奶粉重现江湖鉴别方法 女性喝红酒可提升性功能

三聚氰胺奶粉重现江湖鉴别方法2010新闻频道精彩火爆热文

(责任编辑:徐琼星)

2010-07-12 16:07:00浏览76举报/反馈
本内容不能代替面诊,如有不适请尽快就医
展开全文
医生推荐
相关视频
相关图文
查看更多相关图文

相关科普

王俊副主任医师
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 三甲
最有利于老年人心血管功能锻炼的运动强度是什么
最有利于老年人心血管功能锻炼的运动强度这种说法不准确,建议老年人根据自身的身体情况选择合适的运动,比如慢走、打太极拳、骑自行车、游泳、爬山等。1、慢走慢走可以促进身体的新陈代谢,在一定程度上还可以增强心脏功能,所以老年人可以适当慢走。但是避免做比较剧烈的运动,也要避免长时间走路,可能会出现胸闷、气短等症状。2、打太极拳打太极拳可以促进体内的血液循环,所以老年人可以适当打太极拳。但是老年人避免做比较剧烈的运动,也要避免长时间打太极拳,以免出现关节疼痛的情况。3、骑自行车骑自行车可以促进身体的血液循环,所以老年人可以适当骑自行车。但是老年人要注意骑自行车的速度,避免速度过快,也要避免骑自行车的时间过长。4、游泳游泳属于一种有氧运动,适当游泳可以促进体内的血液循环,也可以增强心脏功能,还可以增强肺部功能。所以老年人可以适当游泳。5、爬山爬山能够促进老年人的血液循环,爬山的运动方式也有助于老年人锻炼心血管功能。除此之外,还有跳广场舞、打羽毛球等。在日常生活中,老年人还要注意平时的饮食健康,尽量吃清淡类的食物,不建议吃油脂含量偏高的食物,也不建议吃盐分含量过高的食物。如果出现不适症状,建议老年人及时就医治疗。
健康资讯热门资讯相关推荐
快速导航
频道
女性
减肥
育儿
保健
美容
妇科
饮食
中医
肿瘤
资讯
男性
诊疗
呼吸科
心血管
肝病科
更多
服务
问医生
就医助手
药品通
疾病百科
名医在线
简单生活
热门疾病
高血压
阴道炎
肩周炎
脂肪肝
小儿咳嗽
糖尿病
健康科普
科普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