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药品
快速导航
频道
女性
减肥
育儿
保健
美容
妇科
饮食
中医
肿瘤
资讯
男性
诊疗
呼吸科
心血管
肝病科
更多
服务
问医生
就医助手
药品通
疾病百科
名医在线
简单生活
热门疾病
高血压
阴道炎
肩周炎
脂肪肝
小儿咳嗽
糖尿病
健康科普
科普基地
关注39减肥健康运动

查看更多相关内容

取消关注
首页 > 资讯 > 黑药品

黑新闻:中药材市场造假泛 滥鉴定有难度

举报/反馈
2010-07-06 07:35:00

  近年来,由于中药材种植面积不断减少,药材价格不断攀升,面对市场大量的需求与监管漏洞,一些利益熏心的人开始对中药材“造假”。日前,已经炒得沸沸扬扬的阿胶造假事件还未平息,又接连曝出花旗参燕窝等名贵中药材都存在造假及原材料以次充好等问题。近日,记者对昆明市部分中药材市场暗访发现,中药材造假的情况在昆明市场上也存在。

  300元买个白萝卜

  王女士的儿子从小体弱多病,身体一直不太好,王女士总是挖空心思地想为儿子补补身子,听邻居说离家不远的昆明菊花村药材市场有卖人参、虫草、鹿茸之类的名贵中药材时,爱子心切的王女士于是花了300元到药材市场里买了一株野山参回家。到家打开包装时,王女士发现,自己买的野山参气味有些异常,她当时并未在意。当她把野山参放到锅里开始炖的时候,王女士发现炖出来的“山参”有股白萝卜的味道,并且煮的时间越长,这种味道越浓烈。王女士尝了一口,发现野山参汤有很浓的白萝卜味,此时的王女士开始怀疑,自己买的野山参会不会是假的呢?

  为了辨别野山参的真伪,第二天一早,王女士就赶到云南省中医中药研究所,想请专家鉴定一下自己所买野山参的真假,其鉴定结果证明,王女士的猜测是正确的,她所买的“野山参”原来只是普通的白萝卜。

  药材真伪难辨

  近日,记者走访了位于昆明市菊花村的中药材批发市场,发现不少店内都在销售野山参和人参。店主叫价各不相同,有些高达数千元每株,有些仅需百元左右。

  在一家专卖冬虫夏草等滋补品的店里,听记者要买野山参时,店主拿出一个木质包装的盒子。打开盒子,里面放着一支野山参,有芦头,也有根须。店主说这个就是野山参,包装很精美,可以用来送礼。

  记者看了看标价签,一盒居然卖到3200元。见记者有些犹豫,店主拿出计算器开始打折降价,最后提出“诚心买只要2700元,保证货真价实。”

  在另一家销售散装中药材的店里也有山参出售,不过价格很便宜,450元一支。老板说,“我可以帮你包装一下,给你配个好盒,档次跟几千元的一样。”见记者有些犹豫,该老板又说:“买野山参都是送人的,谁计较是不是真的?真假谁也吃不出来。关键是送山参有档次。”记者询问有没有鉴定书时,老板有些不耐烦地说道:“有鉴定书就不是这个价钱了,少说也要上千。”

  记者多方走访后发现,虽然中药材市场的“野山参”标价从几百元到几千元不等,但成交价基本都比标价便宜得多,很多购买者也早已习惯这种落差。 “野山参”不仅在成交价格上令人生疑,而且在包装上也有猫腻。

  在一家参茸专卖店,店主打开一盒“野山参”,拿出一张合格证对记者说,他的产品有合格证,还有编号。记者发现该产品合格证“产品名称”一栏上写的是普通的“山参”而非“野山参”。“品名怎么不一样呢?”面对记者的疑问,店主表示,“山参长在长白山原始森林中,就是野山参。”记者又翻看了一些被店主说成是“野山参”的产品,结果都有表里不一的情况,除了山参外,有的标的是长白山参,还有的直接标“人参”。虽然一些包装盒内装有检验报告,但其项目仅仅标明“水分、砷、铅”及重量,但并未对是不是野山参作出定论。这些山参穿上临时的“马甲”,身价立刻倍增。消费者如果未细心查看“检验报告书”,根本发现不了任何破绽。

  除此之外,像鹿茸、藏红花、灵芝、天麻等名贵中药材的价格悬殊也是天壤之别,不懂药材的买家单从药材外观来看根本区别不出优劣好坏,全凭卖家信口开河,看人开价。

  造假手段多样

  云南省中医医院副主任药师曹海山表示,现在市场上卖的野山参基本上都是人工栽培的人参(又称家参、园参)和移人参。由于自然环境的变迁和人类不断的采挖,在自然界越来越难寻觅到野山参的踪影。野山参生长期很长,一般50至60年才能收获约100克鲜参,在全国范围数量都很稀少,而家种的话,只需5年左右的时间,所以野山参越来越少。几十年寿命的野山参单棵售价至少在数千元到数万元之间。市面上不少的“野山参”其实都是改造过的,有很多黑心商贩用加工过的桔梗代替野山参牟取暴利。桔梗也是一种中药材,颜色、外形与野山参极为相似。更有甚者,直接用晒干的萝卜充当山参。曹海山建议顾客在选购时,可以取一些切片来辨别,桔梗无苦味,野山参则味苦。另外,人参也有一个显著特点,就是顶部长有芦头,而桔梗的枝头上光秃秃的,什么也没有。

  “以前,中药的造假一般只是原药材在等级分类上造假,比如把二等货的中药材作为一等货来卖。还有就是在药材中增加水分,比如国家规定部分药材只允许有10%到12%的水分,但为了降低成本,造假者就在药材中加水,让水分占到15%左右,这样药材的分量就少了。”曹海山说:“现在中药材的造假手段多种多样,在中药的种植、加工等环节可以层层造假。以假乱真、以次充好,甚至‘废物’利用等造假方法在中药材市场屡见不鲜。”

  “中药造假,最为常见的就是用一些替代物代替真正的药品,或者通过某种工艺制造出外形与药材相似而几乎难以分辨的东西,而通常造假者制造的也都是非常名贵的中药材。”曹海山称,天麻用麻薯或土豆代替,用菊科红花冒充藏红花,用老鼠皮、羊皮、鹿皮等包裹鹿角粉、猪血粉、蛋清等物质伪制鹿茸等等,可以说凡是能够找到的、与一些中药材外形相似的物质,现在大多都被不法商贩用来制成假药了。

1/2上一页
39健康网专业医疗保健信息平台 优质健康资讯门户网站  
快速通道
相关推荐39精品39热文
自测
查看全部
健康资讯推荐
推荐医院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