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9健康

黑新闻:围手术期预防性使用抗菌药四大问题

  感染是最常见的手术后并发症,抗菌药物在围手术期的正确预防性应用有助于减少手术部位的感染(SSI),即发生在切口或手术深部器官或腔隙的感染。但是,外科医生经常存在这样的困惑:什么情况下需要预防应用抗菌药物?怎样选择预防用抗菌药物?什么时候开始用药?要用多长时间?在近日召开的第二届全国药物性损害与安全用药学术会议上,解放军总医院第一附属医院黎沾良教授解答了这些困惑,并针对当前围手术期预防应用抗菌药物存在的主要问题给出了对策。

  问题一:预防用药使用率过高

  现象:卫生部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监测网近年对6个行政区118所三级综合医院用药调查(以下简称调查)发现,在随机抽取的3557例手术病历中,3485例预防性使用了抗菌药物,使用率达到98.0%。其中,Ⅰ类切口手术为96.9%,Ⅱ类切口手术为98.9%,Ⅲ类切口手术为99.9%,均明显偏高。

  对策:严格掌握适应证

  黎沾良谈到,并非所有的手术都需要预防性地应用抗菌药物。一般的清洁切口手术,如头颈、躯干、四肢的体表手术,以及无人工植入物的腹股沟疝修补术、甲状腺腺瘤切除术、乳腺纤维腺瘤切除术等,大多无须使用抗菌药物。

  黎沾良介绍,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一定要严格掌握其适应证,包括:Ⅱ类清洁-污染切口及部分Ⅲ类污染切口手术(如进入胃肠道、呼吸道、女性生殖道手术);清洁手术,但手术时间长、创伤大,且一旦感染后果严重者(如开颅、心脏和大血管、门脉高压症手术);使用人工材料或人工装置的手术;患者有感染的高危因素,如存在糖尿病营养不良、免疫低下、高龄等因素。他还特别强调,不同类别切口的感染率有显著不同,因此切口分类是决定是否需要进行抗菌药物预防的重要依据。

  问题二:药物选择不合理

  现象:调查发现,抗菌药物的使用主要集中在头孢3代、喹诺酮类、头孢菌素-酶抑制剂、头孢2代、硝基咪唑等,选择头孢1代的只有15.9%。调查还发现,56.6%的手术选择了联合用药,主要是抗生素与甲硝唑联用,其中无指征联合用药占到22.1%。

  对策:选择相对广谱、有效、安全、价廉的药物

  黎沾良认为,在选择预防用抗菌药物时,应将头孢菌素列为首选。心血管、头颈、胸腹壁、四肢手术宜首选1代头孢;进入消化道、呼吸道、女性生殖道的手术多用2代头孢;少数较复杂的大手术用3代头孢。

  黎沾良还提醒,氨基糖苷类药物有耳、肾毒性,不是理想的预防用药。此外,一般不用喹诺酮类药物(但可用于经直肠的前列腺活检手术)。卫生部办公厅[2008]48号文件也指出:氟喹诺酮类药物在我国临床应用普遍,使用量大,细菌耐药率高,医疗机构必须严格掌握氟喹诺酮类药物的临床应用指征,加强管理,应参照药敏试验结果,应用于消化和泌尿系统外的其他系统感染;除泌尿系统外,不得作为其他系统的外科围手术期预防用药。

  那么,如果患者对青霉素和头孢菌素类抗菌药物过敏,又该如何选择药物呢?黎沾良说,针对革兰氏阳性球菌可选用克林霉素,针对革兰氏阴性杆菌可选用氨曲南,大多情况下两者可联合使用。如果有特殊适应证,如证实有耐甲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所致的SSI流行、风湿性心脏病合并心内膜炎需行开心手术、已知患者定植了MRSA等情况下,可以选用万古霉素。对于器官移植患者,需使用覆盖面更广的抗生素,如添加β-内酰胺酶抑制剂的β-内酰胺类(头孢哌酮/舒普深、哌拉西林/三唑巴坦)、头孢4代。

  黎沾良还补充说,选择手术预防用药,大多无需联合用药。硝基咪唑类抗菌药物虽然有较好的抗厌氧菌作用,但并非所有的手术部位感染都有厌氧菌参与,只有涉及口腔、下消化道、阴道感染的手术,才需要使用这类药物如甲硝唑。

  问题三:用药时机不恰当

  现象:调查发现,52.2%的病例手术前不用药,手术结束后才用药;17.4%的病例在手术开始2小时前开始用药,平均每例手术前用药1.7~2.4天;只有30.4%的病例在手术前2小时以内开始用药。

  对策:一般术前30分钟开始给药

  对于何时用药,黎沾良认为,要在污染发生之前即未切开皮肤黏膜之前就“严阵以待”。但他同时提醒,给药并非越早越好,提前一二天或3天的过早给药反而无益,属无的放矢,而且应在手术室给药而不是在病房给药。卫生部颁布的《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中提出:应在手术开始前30分钟开始给药(万古霉素、克林霉素为2小时),以保证在发生污染前血清及组织中药物已达到有效浓度。

  具体的应用方法是,静脉给药,30分钟滴完;肌注、口服给药因存在吸收上的个体差异,不能保证血液和组织的药物浓度,不宜采用。他还强调,一定要确保整个手术期间有足够的抗菌药物浓度,比如常用β-内酰胺类抗生素半衰期为1/2~1小时,若手术超过3小时应给予第2个剂量,必要时还可用第3次;但如使用半衰期长的抗菌药物(如头孢曲松)则无须补充给药。

2010-06-25 17:06:00浏览347举报/反馈
本内容不能代替面诊,如有不适请尽快就医
展开全文
医生推荐
相关视频
相关图文
查看更多相关图文

相关科普

健康资讯热门资讯相关推荐
快速导航
频道
女性
减肥
育儿
保健
美容
妇科
饮食
中医
肿瘤
资讯
男性
诊疗
呼吸科
心血管
肝病科
更多
服务
问医生
就医助手
药品通
疾病百科
名医在线
简单生活
热门疾病
高血压
阴道炎
肩周炎
脂肪肝
小儿咳嗽
糖尿病
健康科普
科普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