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9健康

黑新闻:药丸变“金丹” 药品代理商的自白

  作为一个药商,杨军(化名)一干就是8年,在这期间他收获了财富,却背负了一笔“良心债”——明明出厂价很低的药品,经过层层环节,到患者手中时价格却高出了数倍甚至更多。

  医药暴利到底有多大?是什么将救死扶伤的“药丸”炼成了吸钱的“金丹”?

  自己的亲人在购药过程中被“宰”的经历,最终给了杨军自曝潜规则的勇气。

  日前,杨军向记者爆料,以他代理的一种出厂价6元的药品为例,经过业务代表、医院医生等环节,最后以34.5元的价格卖到患者手中,身价陡增近500%。

  逐利背后的良心债

  “虽然赚了钱,但是过程中心里却有太多的不安。”6月中旬的一个傍晚,杨军在长春大街上一家火锅店内,发出了这样的感慨。

  谈起他的从业经历,还得从10年前说起。当初女友为了寻求事业发展,执意要来长春生活。杨军被迫放弃了在县城还算稳定的工作,来到长春打拼。经人介绍,他来到了长春一家药厂。由于头脑灵活、懂得察言观色、肯吃苦,杨军在2002年一个偶然的机会,踏上了药品销售之路。也正是从这时开始,步入了让他备感纠结的漫长逐利之路。

  “有了房,赚了钱,这一切都源于药品销售,自从我当上经理那天起,对钱的渴望便越发强烈,而这些愿望能够实现的前提则来源于药品销售暴利。”杨军告诉记者,在外人眼中极其平常的药片,已经成为药品销售人员的摇钱树。

  尽管心里会感到不安,但丰厚的收入还是让杨军继续代理着他的药。然而,一件事情却深深地触动了他。

  不久前,杨军去探望一位患有脑血栓的亲戚。亲戚为了治病,多方寻医,两年间花了近6万元,而其中花费最大的是吃药钱。“现在医院卖的药也太贵了,我这做药的都有点看不过去了。”杨军很清楚地知道亲戚从中挨了多少“宰”,也让他感到了担忧:如果以后自己得了病,难道也要同样被医疗黑手“痛宰”?

  此时的杨军开始反思自己的职业。虽然很纠结,但他还是决定将医疗行业内的“游戏规则”讲出来。

  应从制度层面根治药价虚高

  在采访中,多名消费者认为,根治药价虚高,关键是要减少药品流通环节。一些消费者建议,最好的办法是在各公立医院成立药品采购中心,直接与各药业公司联系,斩断目前药品流通环节中层层加码的“食利”链条,以让利于患者。

  长春中医学院的中医专家陈立怀教授在谈及药价虚高的原因时表示,即便医生不拿回扣,这一问题也并不会直接解决。医患矛盾存在已久,而药品在从药厂到患者的流通环节中,医生毕竟只是其中之一,而且处于环节中的低端。至于这其中利益如何分配、药品价格制定、医院该进哪些药,这些都不是医生能够决定的。而且最关键的是,即便药价降了下去,取消回扣,医生所受的影响也要远远小于医药的从业人员。

  对此,他建议,今后应建立健全规章制度,以对医药行业的管理机构、从业人员形成制度上的约束,才能从根本上解决药价虚高的问题。

2010-06-25 09:32:00浏览111举报/反馈
本内容不能代替面诊,如有不适请尽快就医
展开全文
医生推荐
相关视频
相关图文
查看更多相关图文

相关科普

健康资讯热门资讯相关推荐
快速导航
频道
女性
减肥
育儿
保健
美容
妇科
饮食
中医
肿瘤
资讯
男性
诊疗
呼吸科
心血管
肝病科
更多
服务
问医生
就医助手
药品通
疾病百科
名医在线
简单生活
热门疾病
高血压
阴道炎
肩周炎
脂肪肝
小儿咳嗽
糖尿病
健康科普
科普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