权威发布
快速导航
频道
女性
减肥
育儿
保健
美容
妇科
饮食
中医
肿瘤
资讯
男性
诊疗
呼吸科
心血管
肝病科
更多
服务
问医生
就医助手
药品通
疾病百科
名医在线
简单生活
热门疾病
高血压
阴道炎
肩周炎
脂肪肝
小儿咳嗽
糖尿病
健康科普
科普基地
关注39减肥健康运动

查看更多相关内容

取消关注
首页 > 资讯 > 权威发布

医生被刺事件反思:医生或成体制弊端牺牲品

举报/反馈
2010-06-24 10:07:00

  患者杀害医生,这是一个文明社会的悲哀,也是一个法治社会的耻辱

  日前,山东大学齐鲁医院连发两起血案。凶手在刺杀了肿瘤中心一名医生之后逃匿,次日又将一名护士刺成重伤。据了解,凶手周某系因宿怨杀人,其父13年前患原发性肝癌,曾在该院就医,不久后去世。周某将其父去世原因归结于医院,长期怀恨在心,最终采取极端手段制造此案。

  近年来,医生被害事件屡屡发生,引起社会各界的忧虑。记得去年6月,全国先后发生了5起“血溅白衣”事件,媒体称为医生的“黑色六月”。一年之后,类似血案再次发生。这些事件看似偶然,却又隐含着一定的必然性,值得深刻反思。

  医生被患者杀害,这是一个文明社会的悲哀,也是一个法治社会的耻辱。作为“生命的保护神”,如果医生连自身安全也无法保障,又怎能给患者以安全呢?

  医生是救人的职业,医患关系本应是人世间最亲密的关系之一。但是,中国的医患关系为什么如此紧张?原因很复杂。其中,既有医患双方的原因,也有医疗卫生体制的原因,以及更深层的经济社会原因。

  从患者来看,对医学的局限性和风险性认识不够,是导致心理失衡的重要原因。很多人认为,看病就是“消费”,只要花了钱,就应该治好病。如果治不好,医生就是“图财害命”。事实上,现代医学远没有达到包治百病的阶段,这是由生命的复杂性决定的。对于大多数疾病来说,医学上更多的是缓解而非治愈,这不是医生的问题,而是医学的局限性。即便是对于某些常见病,治疗上也有无效概率。因此,一位西方医学家说:“医学是一种可能性的科学。”医生只能告诉病人成功的概率,而不能保证绝对成功。然而,一些重症患者在家庭花费了巨额费用之后,往往难以接受人财两空的结果,很容易产生过激反应,这属于对医学的误解。

  从医生来看,缺乏人文精神、忽视沟通解释是激化矛盾的主要原因。一位美国医生有句名言:“有时是治愈,常常是帮助,总是去安慰。”这是对医学的精辟概括。当今,很多医生过分关注技术,把医学的目标仅仅视为“治愈”,而忘记了“帮助”和“安慰”。个别医生态度生硬、冷漠、傲慢,不愿和患者多说一句话。他们认为,只要在治疗上做了最佳选择,技术上做了最好发挥,就算问心无愧了,没有必要浪费时间解释,更没有义务解决心理问题。结果,医学越发达,医生越冷酷。其实,人都是感情动物,尤其是当一个人躺在病床上的时候,心灵格外脆弱敏感。医生的一句解释、一个微笑、一声问候,都会对病人产生很大作用。但遗憾的是,我国真正具备人文修养、善于换位思考的医生还不多。据统计,在医疗纠纷中,绝大多数是由于医患交流不畅造成的。而纠纷发生最多的,往往是那些不屑交流、不善交流的医生,或在手术签字时只会说“丑话”的医生。事实上,医疗技术绝不能解决全部健康问题,人文关怀也是医学的重要部分。因为技术是有局限的,而爱是无疆界的。

  从长远来看,构建和谐的医患关系,仅靠医患双方的努力是不够的,还必须建立科学合理的医疗卫生制度。近年来,由于政府投入不足等原因,百姓的医药费用负担很重,“一场大病,拖垮全家”的现象十分普遍,看病难、看病贵呼声日益强烈。而医院作为直接面向百姓的窗口行业,很容易成为社会矛盾喷发的“火山口”。尤其是医护人员身处“前沿阵地”,往往代“体制”受过,成为被伤害的对象。因此,只有加快推进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早日实现“病者有其医”,让人民群众得实惠,让医务人员受鼓舞,医患关系的坚冰才能化作春水。

产经热点新闻链接:

我国将改扩建550所精神病院(专题)

根除暴利药 须“医药分家”

“双跨药”保留还是取消?(专题)

卫生部:严厉打击医闹

发改委酝酿新医改第一轮降价

(责任编辑:袁文玫)

39健康网专业医疗保健信息平台 优质健康资讯门户网站  
快速通道
相关推荐39精品39热文
自测
查看全部
健康资讯推荐
推荐医院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