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9健康

发改委这次该对飚涨药价下猛药了

  媒体披露,在新版国家医保目录公布前后,有多种药品的价格出现了不同幅度的上涨,其中最高的上涨了82%。6月17日,国家发改委在其官方网站对此做出回应,称该部门已经启动对新进入国家医保目录药品的价格核定工作,对于企业不合理的突击涨价,发改委在定价时将不予认可。

  发改委的这一反馈可谓相当及时,在一定程度上也消除了人们的担心。某些药企借入选国家医保目录之机抬高药价的行为,很可能因为媒体的曝光而难以得逞。

  但值得思考的是,2009版国家医保目录公布于去年11月30日,药企趁机抬价的行为也发生在那个时间段,为什么物价部门和医疗卫生机构都没有发现这一异动呢?如果做一个大胆猜想,药企的不轨行为或许就是在某种默许的情形下发生的?这实在值得深究。

  从入选国家医保目录到发改委定价,存在两个时间差,可以让药企有机可乘。一是从国家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的药品遴选到最终敲定这段时间。如果药企得知自己的某种药品将确定入选国家医保目录,它们就可能做出与政府“议价”的小动作。二是在入选之后而发改委定价尚未出台之前,药企同样可能顶风涨价。从媒体反映的情况看,有不少药物的涨价都发生在医保目录公布前夕,很明显可以看出,新版医保目录在某个环节被提前泄露给了药企。这一渎职行为,直接导致了药价的抬升,损害了消费者的利益,也损害了医保目录的声誉。对这种泄露政府信息、为企业牟利的行为,应该做出严肃的司法追究,因为其背后往往意味着权力寻租行为。

  另一个需要警醒的现象是,药企在入选国家医保目录前后的涨价行为,很明显带有违规与投机的倾向,但它们向地方物价部门提出的涨价申请,却很少被否决。在核定药品涨价的合理性方面,地方物价部门就像足球的守门员。如果守门员对药企踢过来的球视而不见、一路放行,不难想像国家医保目录中的药品定价究竟会有多少水分。今年5月曝光的天价芦笋片现象,有相当的问题就出在地方物价部门的“弃门”方面。如果断言物价部门对药品价格的把关只是走走过场,大概也不会有多少人表示反对。

  在现行的药品价格形成机制下,大量与百姓身体健康及经济支出密切相关的药品,都实行政府定价。但从一再暴露出的问题来看,政府定价存在不少漏洞,很容易被药企及其代言人所操纵。首先是政府机构的相互衔接问题。发改委要在人保部公布新医保目录之后,才能对新入选的药品进行调研和定价。两条线脱节,给市场带来了不必要的波动。发改委和地方物价部门在确定药价方面承担着重任,但它们在市场信息搜集方面似乎总是被牵着鼻子走。更有甚者,少数地方物价部门被药企公关所“打通”,几乎放弃了核定药品成本以确定价格的职能,一切都以药企提供的信息说了算。发改委借由物价部门而获得的二手信息,更是浸染了药企的意志,其定价也就无法起到挤出泡沫的作用。这或许就是药价虚高现象难以得到根本遏制的根源所在。

  药价形成是关系到国计民生的大事情。多少有点古怪的是,这个领域暴露出来的弊病,却很少受到行政和司法追究,似乎作奸犯科也成了药价成本的一部分。天价芦笋片案例中,企业违规和政府人员失职的现象几乎是昭然若揭,当地政府也声称要调查,但至今并没有看到任何结论。这一次曝出的违规提价现象,其中存在着明显的政企串通问题,但发改委的表态仍然很委婉,似乎并没有深究的意思。这倒也不难理解,因为泄露政府信息的行为可能并非发生在它们系统。但如果药价形成机制中存在那么多的“三不管”软肋,看病贵的民生难题拖到什么时候才能得到解决

(责任编辑:黎颖瑜)

2010-06-21 09:57:00浏览82举报/反馈
本内容不能代替面诊,如有不适请尽快就医
展开全文
医生推荐
专家在线
查看更多新闻医生
相关视频
相关图文
查看更多相关图文

相关科普

健康资讯热门资讯相关推荐
快速导航
频道
女性
减肥
育儿
保健
美容
妇科
饮食
中医
肿瘤
资讯
男性
诊疗
呼吸科
心血管
肝病科
更多
服务
问医生
就医助手
药品通
疾病百科
名医在线
简单生活
热门疾病
高血压
阴道炎
肩周炎
脂肪肝
小儿咳嗽
糖尿病
健康科普
科普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