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9健康

披露:药价暗含医院六成回扣

  新医改实施一年后,一份中国社科院调研报告显示,基本药物零差价制度不但很难实现降低药品价格的政策意图,还会扭曲基层医疗机构的药品购销行为,使盛行于二三级医院的商业贿赂行为,蔓延到基层医疗机构(乡镇卫生院和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今年1-3月在浙江、福建、北京、湖南和湖北等地的实地调研显示,基本药物政府招标价格中,包含了60%的给医院或医生个人的返点和回扣空间。

  调研报告负责人、中国社科院经济所研究员朱恒鹏表示,正因为此原因,“在各省份今年实施的基本药物省级集中招标采购中,相当部分基本药物中标价格明显高于此前卫生院的实际采购价格”。

  这种包含返点在内的基本药物“卫生院采购价(即政府招标价)”,即便实施零差价销售,其“零差”的意义已名存实亡。

  “零差率”中包含了60%回扣?

  “二三级医院采购药品时普遍存在返点(暗折)和回扣现象,而且返点和回扣加在一起往往占到药品零售价的40-60%,所以二三级医院的名义采购价(往往也是政府招标价)明显高于药企实际得到的采购价。”朱恒鹏表示。

  返点指供应商按照名义批发价的一定百分点数向医院返还现金,实际上就是俗语中的折扣,又称暗折。

  返点为什么畅行?原因也早已明晰,即15%药品加成率、以药养医机制,导致医院偏好高价药,“返点”纳入采购价中,即得到大量利润。而医院处于药品零差环节的垄断地位,因此,药企报价也有了相应“默契”——报给招标单位的价格虚高。

  “推行基本药物制度以前,卫生院采购药品很少有返点和回扣现象,也基本没有药价虚高问题。”朱恒鹏分析,因为,在推行基本药物制度之前,15%加价率管制政策并不约束卫生院,他们可以自主确定零售价格,只要不超过国家最高零售价即可。这样,采购价越低,利润也就越多。同时,由于卫生院面临着零售药店和诊所的竞争,其零售价格也不能高出竞争对手太多。

  事实上,推行基本药物制度以前,同一个药品,二三级医院的采购价(政府招标价)显著高于卫生院的采购价,这是业内公开的秘密。

2010-06-04 10:08:00浏览494举报/反馈
本内容不能代替面诊,如有不适请尽快就医
展开全文
医生推荐
相关视频
相关图文
查看更多相关图文

相关科普

健康资讯热门资讯相关推荐
快速导航
频道
女性
减肥
育儿
保健
美容
妇科
饮食
中医
肿瘤
资讯
男性
诊疗
呼吸科
心血管
肝病科
更多
服务
问医生
就医助手
药品通
疾病百科
名医在线
简单生活
热门疾病
高血压
阴道炎
肩周炎
脂肪肝
小儿咳嗽
糖尿病
健康科普
科普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