权威发布
快速导航
频道
女性
减肥
育儿
保健
美容
妇科
饮食
中医
肿瘤
资讯
男性
诊疗
呼吸科
心血管
肝病科
更多
服务
问医生
就医助手
药品通
疾病百科
名医在线
简单生活
热门疾病
高血压
阴道炎
肩周炎
脂肪肝
小儿咳嗽
糖尿病
健康科普
科普基地
关注39减肥健康运动

查看更多相关内容

取消关注
首页 > 资讯 > 权威发布

独家专访四川卫生厅厅长沈骥:铭记感恩 重建美好心灵家园

举报/反馈
2010-05-11 16:02:0039健康网

独家专访四川卫生厅厅长沈骥:铭记感恩 重建美好心灵家园

  重建体系,也是重建观念

  39健康网:震后灾区重建获得了来自全国兄弟省份的援助,尤其是温总理在当时提出“卫生等公共服务体系恢复重建要提前到2009年底前完成”,在后来援建中,灾区卫生体系重建获得援助的情况是怎样的?相比较过去的卫生资源配置,现在正在构建的新的卫生体系具有怎样不同的特色?

  沈骥:“5•12”汶川特大地震发生近两年以来,全国上下、社会各界与四川卫生人心手相连、患难与共,对我省卫生系统抗震救灾和灾后恢复重建给予了无私援助和鼎力支持,全省共有各类乡级及以上医疗卫生机构援助项目808个、援助资金80.91亿元,分别占全省规划的35.16%、50.60%。一是18个兄弟省(市)的对口支援。援助项目273个、拨付资金43余亿元,截止4月底,项目开工率100%、完工率92.30%、竣工率63.40%。二是港澳特区政府的无私援助。援助项目90个,援助资金25余亿元,目前已开工26个。三是含红十字会、慈善总会在内的社会各界鼎力援助。援助项目445个、资金12余亿元,目前已开工441个,完工202个,竣工208个。

  通过恢复重建,我省地震灾区的医疗卫生基础设施面貌焕然一新、设施更配套、功能更完善、布局更科学、设计更人性,并预留了发展空间,卫生服务水平达到或超过震前。如:绵阳市安县中医院院长张加宇在看着投入使用的新医院兴奋地说:“辽宁援建,至少让安县中医院提速了20年”。

  39健康网:作为四川省卫生系统最高行政长官,您如何评价灾区卫生体系重建的成果?

  沈骥:两年灾后重建可以用“高速度、高质量”来描述其特点。也有三个方面的切身感受:

  地震后中央决定举全国之力进行灾区恢复重建,并使得重建的速度、管理和质量大大超过了原有的预期和水平,堪称奇迹。这首先充分体现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我们可以看看发生在日本阪神大地震后,最后一名灾民的安置已经是十年之后的事情了,而美国的新奥尔良“飓风”灾难之后,到现在还有三分之一的灾民没有得到妥善安置。

  第二,我们的重建不只是一个用大量资金短时间搭建起来的过程,而是在整个重建过程中严格践行科学发展观理念,以民生所急需为先,与此同时注重灾区产业实现恢复重建。

  第三,也是对灾区人民人生理念的一次重建。让我们认识到,灾区重建不只是依靠兄弟省市的对口援建,而在今后需要更多的自力更生。现在我们的灾区都流行着一句话“有手有脚有条命,再大困难都能战胜”,决不等靠要,这也是在经受地震考验之后所产生的精神感召,促我们自发图强。

  打造精品的“健康中国工程”培训项目

  39健康网:去年7月份,由中国医药卫生事业发展基金会与中国医学科学院、四川省卫生厅联合发起并组织实施的“健康中国工程-四川地震重灾县基层卫生人员培训项目”也正式启动了,如今这个项目实施快一年了,我们都具体做了些什么?您如何评价这个项目?

  沈骥:必须承认,通过两年的灾后重建,我们的卫生体系硬件水平至少提高了10年以上,但随之配套的软件尤其是医疗人才的缺口仍处在一个急需要完善的状态。为此,2009年,由中国医药卫生事业发展基金会、中国医学科学院、四川省卫生厅共同发起的“健康中国工程”四川地震重灾县基层卫生人员培训公益性项目,就是针对地震重灾县医疗卫生工作的重点和薄弱环节,提出了针对性非常强的人才培训计划。

  对我省6个市18个地震重灾县的基层卫生人员开展心理咨询、医学影像、医学检验、公共卫生、卫生管理等专业培训。通过项目实施,传递爱心,打造精品,逐步探索和建立适应西部欠发达地区基层卫生人员培训的新模式,产出一批精品教材,建设一支高水平培训师资,为全面提高我省卫生人才队伍能力和业务水平服务。此项目是我省震后受助金额最大、培训人数最多、覆盖面最广的卫生人才培训项目。

  自去年7月启动以来,我们始终坚持“五个导向”,着力打造地震灾区健康守门人精品培训工程。一是坚持目标导向,明晰健康守门人的培养原则。根据“分类培训、面向基层、因地制宜”的思路,重点面向县、乡两级医疗单位的卫生人员,分管理、骨干、技术三个层次开展培训。

  二是坚持能力导向,构建教需研结合的精品培训模式。通过开展基线调查,全面了解基层卫生人员的培训需求,坚持以实践应用能力为主线,以巩固专业基础和拓展专业素质为辅线,设计订单式培训方案;改革课程体系,设计出“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两大课程体系、“专业基础、能力训练、素质拓展、心理调适”四大课程群,打造精品课程;按照“边实施、边研究、边总结、边完善”的思路,在项目实施的同时同步开展课题研究,并列入四川省卫生厅指令性课题,以达到“以项目带动研究,以研究促进项目”目的。

  三是坚持开放导向,搭建一流资源平台。坚持开放培训、开门教学,整合利用好省内、国内的优质教学和医疗资源,搭建一流的师资、基地平台。

  四是坚持效率导向,构建精品管理模式。建立职责清晰的三级组织管理模式,行政部门抓组织促推动,合作三方抓协调促顺畅,教学单位抓落实促质量。建立 “统一管理、预算审批、分项划拨、决算监督”的经费管理制度,前移专项资金管理“关口”,保证资金安全。建立以人为本的学员管理模式,着重学员自治管理,严格考勤和安全管理,优质后勤服务。

  五是坚持效益导向,构建基层适用的推广模式。注重利用各类媒体资源,做好宣传报道工作,反映项目对灾区卫生工作的带动和促进作用。开展项目跟踪,提高培训质量;发现和树立参训学员先进典型,提升项目影响。在完成项目课题研究的基础上,积极申报研究成果奖励,编印工作指南(口袋书),促进成果应用推广,提升项目效益。

  39健康网:去年项目启动,本网采访您时,您曾特别提到“卫生队伍软件建设是您十分担心的一个严峻问题”。一年过去了,您还有这样的担忧吗?在您看来,这个项目的进展是否能达到预期的效果?

  沈骥:地震以后,灾区医疗卫生队伍受损严重,在当时的情况下,确实非常担心。截至今年5月,项目总计划确定的各子项目进展良好。举办心理咨询人员培训班3期、卫生管理干部培训班1期,县级技术骨干培训2期、市级医护团队在京进修培训1期、乡镇卫生院公共卫生人员培训1期,共计552人。随着项目不断推进,对我省加强卫生人才队伍建设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同时,“健康中国工程”在四川的影响力、知名度迅速扩大,将对我省科学推进灾后恢复重建,加快建设美好新家园产生积极而深远的影响。

  39健康网:您对这个项目的进一步实施有没有具体的建议?

  沈骥:今年三月份,我在北京向中国医药卫生事业发展基金会王彦峰理事长汇报这个项目进展情况时,王理事长特别强调一定要把这个项目做成精品示范项目,还希望能够建立一个网络教育的平台。对这些意见,我们项目办做了研究,主要打算:

  一是打造精品项目。按照《“健康中国工程”精品项目实施方案》,研编适用于基层卫生人员使用学习培训手册、培训教材、网络课件等内容体系;建立远程网络平台,加强远程教育,建设全省基层卫生人员继教管理平台;依托项目,建立一支素质优良、结构合理、教学水平高的基层卫生人员培训师资队伍,打造一批功能齐全的理论和实践教学基地;探索和建立“行政管理、教学管理、经费管理、质量监控”四位一体、运转协调高效的基层卫生人员培训管理模式。

  二是落实项目责任。该项目属于灾后重建培训项目,要按照灾后恢复重建总体要求,争取在今年底前完成所有培训项目;要细化培训方案,明确分工;要加强项目课题研究,完成“基层心理卫生服务手册”、“ 基层公共卫生服务知识手册”、“基层医疗机构全科医疗手册”三本“口袋书”的编写、试用和修改完善;做好培训质量监控与评价以及项目总结工作。

  三是提升项目社会影响。要充分发挥已培训学员的“种子”作用,将所学知识充分运用到临床实践和日常生活工作中,安排他们参与培训县、乡(社区)、村三级卫生技术人员,带动更多基层卫生技术人员共同提高。要进一步加强心理辅导,切实发挥心理咨询学员作用,主动深入基层开展心理服务,进一步推动心理卫生服务工作中心下移,造福广大灾区人民。要加大媒体的宣传报道力度,使项目发挥更大的社会效益,为灾后重建家园,建设小康社会服务。

    39健康网( www.39.net)专稿,未经书面授权请勿转载。

(实习编辑:宋雪)

2/2下一页
39健康网专业医疗保健信息平台 优质健康资讯门户网站  
快速通道
相关推荐39精品39热文
自测
查看全部
健康资讯推荐
推荐医院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