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9健康

两个同仁堂的战争——成都春熙路商圈调查

  商圈概述

  春熙路是四川省成都市最繁华的商业街,这个商圈汇集了众多品牌专卖店,拥有众多中华老字号商场,是外地游客和本地白领偏爱的购物地点。据统计,春熙路商圈目前日均人流量超过20万,重大节假日人流量峰值每天更是超过50万。

  药店脸谱素描

  本次选取了春熙路商圈的两个代表药店——成都同仁堂和北京同仁堂进行分析。(见图)

两个同仁堂的战争


  1、成都同仁堂

  成都同仁堂店一楼营业面积200平方米,有四个玻璃门进出,靠右边的是薇姿、雅漾、理肤泉等药妆专柜,中间是保健品、滋补类OTC专柜,左边是参茸虫草专柜。靠墙一侧,左边是收银台和客服台,右边是医疗器械,最里面是处方药和OTC。通过楼梯上二楼,是中医诊所和中药柜台,诊室有7间但很小,私密性不强,病人也不是很多。二楼营业面积大概在200平米,二楼吊顶很低,身高在1.8米以上的顾客一不小心就会撞到头,让人感觉很压抑。

  2、北京同仁堂

  成都同仁堂的正对面就是北京同仁堂成都分店。雕梁画栋宛如故宫的门面让人仿佛走进了大宅门,各式各样的堂训牌匾和字画在店内随处可见,据说富丽堂皇的店堂光装修就花了400万。营业面积达1560多平米,分产品区、国医馆、讲座区,一楼经营北京同仁堂旗下的中成药、滋补保健品、保健饮料、精制饮片,共计上千个品种;二楼出售西药,并开设名医专家坐堂问诊的国医馆,诊室有6间,比较大,私密性比较好,病人比成都同仁堂略多。

  思考与建议

  一、为他人做嫁衣不如回归自身品牌

  站在总府路与红星路交叉口,看到两边的同仁堂,估计路人十之有九会很疑惑,同仁堂为什么在一条街上门对门开两家店?而且名字还取得不一样。这其实反应出了近年来药店的品牌之痛。近年来,老字号遭遇的同名尴尬屡见不鲜,包括“张小泉”、“御生堂”、“狗不理”、“稻香村”等在内的这些名老字号都不曾幸免。而作为历史悠久、享誉海内外的“同仁堂”,其宗正之争、品牌之争一度成为热点话题。2004年8月,北京同仁堂以商标侵权为由,将温州叶同仁堂告上法庭,巨额索赔5000万元。双方由此产生了一场震惊南北的侵权官司。经法院调解,双方最终达成协议,温州“叶同仁堂”的招牌去掉“堂”字。2005年6月27日,在温州存在了300多年的“叶同仁堂”从此正式成为“叶同仁”。

  现在,摆在成都同仁堂面前的还是这个品牌问题。北京同仁堂已经开到你对面来了,明摆着告诉老百姓,正宗的同仁堂是我北京的,而不是你成都的。“同仁堂”商标已经被北京同仁堂全类注册,而商标权只属于商标所有人,既然商标权是属于北京同仁堂,成都同仁堂早该考虑寻找自己的品牌了。其实,成都同仁堂现在归四川德仁堂管理和所有,2006年8月22日,“四川德仁堂”再次荣获中国商务部颁发的“中华老字号”称号,笔者认为成都同仁堂的品牌重塑不是什么很大的问题。因此,将“成都同仁堂”更名为“德仁堂”是现在的当务之急,而且,早变更比晚变更好,可以早把资源投入到自己的品牌建设中。

  二、贴身肉搏更要讲究战术

  在调查中,笔者发现两个同仁堂存在如下不同:

  1. 成都同仁堂的中药收银划价非常慢,还是传统的手工算盘批价,没有现代化的收银钱箱,而且中药收银机经常坏。笔者在调查期间正赶上维护人员在维修收银机,从店堂顾客的意见薄中可以看出,有多位顾客反映的意见都是中药批价收费太慢,需要等半个多小时;在这方面,北京同仁堂则与时俱进,引进了全新的科技管理手段,采用标准化、电子化管理,从医生处方到批价、收银、抓药、煎药、取药,全部电子程序化管理,避免因书写辨认误差等引发错误,而且速度快。

  2. 成都同仁堂中药柜台比较陈旧,中药调剂台由柜台隔开,店员调剂中药时是凭经验和手感将药分剂量,复核后再点给顾客看;而北京同仁堂的中药柜台金碧辉煌,中药调剂台是敞开式的,直接面对顾客,顾客一边等候一边观看对面店员的调剂未免不是一种享受。店员调剂中药是用等量递减的方法来分剂量的,并且需布包煎的要拿小布包一包一包给顾客包好,药师复核无误后发药给顾客,并详细告诉顾客煎煮方法。

  3. 成都同仁堂的顾客需时刻注意自己挂了号的医生有没有看完病,而北京同仁堂更人性化,他们使用了语音叫号机,顾客只需在候诊室看看报纸、电视,等着叫号就行。

  4. 成都同仁堂夜间没有门诊,而北京同仁堂从2008年10月8日起,开设了夜间特色专科门诊(皮肤科、儿科等),在一楼还开设了一个便民门诊,只要2元挂号费。

  对于以上这几点,笔者认为成都同仁堂有很大的改进空间。在成都同仁堂的顾客意见薄上,能看出部分顾客已经对成都同仁堂产生了失望情绪,如果成都同仁堂的管理者不加以重视,顾客逐渐偏向北京同仁堂也只是时间的问题。

  当然,北京同仁堂并非没有需要改进的地方。笔者在距北京同仁堂不远的春熙路北段德仁堂店,就亲眼目睹了一位顾客需要北京同仁堂生产的生脉饮(人参方),该店一直没有到货,还需要5天才会到,顾客看上去有点着急,但还是同意再等几天,想必他可能并不知道不远处的北京同仁堂有货。由此可见北京同仁堂在成都本地的宣传工作还需要加强。

(实习编辑:马丽诗)

2010-05-06 11:04:00浏览713举报/反馈
本内容不能代替面诊,如有不适请尽快就医
展开全文
医生推荐
相关图文
查看更多相关图文

相关科普

健康资讯热门资讯相关推荐
快速导航
频道
女性
减肥
育儿
保健
美容
妇科
饮食
中医
肿瘤
资讯
男性
诊疗
呼吸科
心血管
肝病科
更多
服务
问医生
就医助手
药品通
疾病百科
名医在线
简单生活
热门疾病
高血压
阴道炎
肩周炎
脂肪肝
小儿咳嗽
糖尿病
健康科普
科普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