权威发布
快速导航
频道
女性
减肥
育儿
保健
美容
妇科
饮食
中医
肿瘤
资讯
男性
诊疗
呼吸科
心血管
肝病科
更多
服务
问医生
就医助手
药品通
疾病百科
名医在线
简单生活
热门疾病
高血压
阴道炎
肩周炎
脂肪肝
小儿咳嗽
糖尿病
健康科普
科普基地
关注39减肥健康运动

查看更多相关内容

取消关注
首页 > 资讯 > 权威发布

药品监管领域腐败严重 “趋利避害”的权力运作

举报/反馈
2010-04-23 09:09:00

  任职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的卫良等6名官员被“双规”后,已有5人被批捕,1人被停职并在家静候审查结果。案发缘于医药企业举报,虽然5人已被批捕,但“针对药监部门的调查仍在继续”,也许还会有人涉案。虽然目前透露出的涉案金额尚不算高,但过于集中的腐败窝案,还是让业内人士喻之为郑筱萸之后的第二次“地震”。

  这次案发既非监督部门“明察秋毫”,也非哪个小偷“检举揭发”,而是处在药监部门监管下的医药企业举报。贿赂案中的行、受双方一般容易达成攻守同盟,在私密性上也保持得较好。现实中出现受贿者被“咬”,要么是“收了钱没干事”,要么是同类竞争者发现了其中的猫儿腻,但为官者有“光收钱不干事”胆量的毕竟是少数,即便没运作成也多遵从潜规则而将钱退回或伺机“反哺”;“付出未得回报者”一般也不敢轻易将上面的“阎王”咬翻。

  此次医药企业的举报,足以折射出药品监管领域腐败的严重性。这种权力腐败缘何总能“前腐后继”?当时郑筱萸是通过“地标转国标”及GMP认证等,让药监系统可寻租的权力急剧膨胀。而在郑筱萸2007年落马后,药监系统推出了一系列改革举措,一度更换了六七十位局级和处级官员。经过一番“刮骨疗毒”,药监系统“进入后郑筱萸时代,阳光化的开始”。但此次再现窝案,说明权力寻租的问题依然没有彻底解决。

  公众对药监系统“积极的腐败”保持高度警惕是有益的——某些官员将权力在影响他人的关节点上兑换成白花花的银子,但公众往往容易忽视对其另一种权力腐败的警惕——故意有权不用有职不履以致社会失范。郑筱萸时代,医药监管失效的现状使得整个医药市场混乱不堪。而“后郑筱萸时代”,频频发生的疫苗事件让人感到其背后的行政监管执法依旧“轻飘飘”。据称,此次落马的卫良近几年的工作大部分接触的就是与疫苗、血液制品有关的企业。虽不能断定其中一定存在渎职行为,但屡禁不绝的事故至少暗含着执法不力的可能,正所谓有蜕变官员就有变质药品。

  一方面是不该集中的权力过度集中,另一方面是该行使的监管职权未能有效履行。这样的权力运行生态背后,都牵连着权力行使者的“利益”:有利可图的权力不妨尽量扩充,无利可图的权力不妨极力逃避,在“趋利避害”的权力运作模式下,平时大量的监管执法被刻意忽略,而将社会公共治理的任务悉数推至有利可图的权力范围。于是,一边是频繁失序的恶性治理现状,一边则是频繁发生的恶性腐败案件,它们犹如相互交织的毒蛇,不断吞噬着政府公信力。

  行政权力上的“积极腐败”与“消极腐败”其实是“一衣带水”,有时“消极腐败”的危害性更厉害。药监领域的“积极腐败”至少不会害死他人,“消极腐败”下则是数以亿计的公民面临生命健康的巨大风险。既如此,对于权力的治理不能只盯住其腐败的一面,平时的督政、勤政才能有效防止职权懈怠下的权力变质,进而提升公权运作的正当与合法。

(实习编辑:马丽诗)

39健康网专业医疗保健信息平台 优质健康资讯门户网站  
快速通道
相关推荐39精品39热文
自测
查看全部
健康资讯推荐
推荐医院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