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9健康

具有整体治疗特点的连花清瘟

无论是普通感冒、流感,还是不断反复的新冠肺炎,从中医角度来看都属于外感热病。患病初起表现大都存在发热、咳嗽、咽痛、头痛、肌肉酸痛等症状。患者之所以出现这些症状,是因为邪入卫表或者邪入气分侵犯到肺脏所致。对于普通感冒、流感以及新冠肺炎,连花清瘟都能表现好的治疗效果,这与连花清瘟是一个中成药,中药具有整体治疗的特点密切相关。

药物组成具有整体治疗特点

连花清瘟是运用中医络病理论探讨外感温病及瘟疫传变的规律及治疗,提出对普通感冒、流感、新冠肺炎等病毒传染性疾病都要“积极干预”,也就是让药效发挥在疾病进展之前。

从中医学的角度分析,连花清瘟具有卫气同治,表里双解;先证用药,截断病势;整体调节,多靶治疗的特点。该药汇聚了历代医家治疗外感温病及疫证的用药精华,其组方汇集了两千多年来中医药防治疫病用药经验,以东汉张仲景《伤寒杂病论》麻杏石甘汤与清代吴鞠通《温病条辨》银翘散为基础方,汲取明代吴又可治疫病用大黄经验,同时配伍藿香芳香化湿护脾胃,红景天调节免疫固正气,同时结合现代科学研究发现的抗病毒、抗炎、止咳、化痰、增强免疫的有效中药研制而成。组方中的大黄通腑泄肺,肺与大肠相表里,让“疫毒”从大便排出,使邪有出路,另外使用大黄的另一价值是先证用药,截断病势;组方中运用藿香芳香化湿、避秽化浊,可改善食欲不振、湿困脾胃的状况;组方中的红景天生长在高寒、高海拔地区,具有补肺平喘活血作用,可以提高人体抗疲劳、耐缺氧能力,同时具有增强免疫作用,可提高机体的抗病康复能力。

连花清瘟的药物组成涵盖了辛凉透表、宣肺泄热、止咳平喘、清热解毒等药物,现代药理研究发现,这些药物组合具有良好的退热、止咳、抗炎、抗病毒作用。也就是说它发挥作用不像西药是单一功能,而是具备多重药效,天津中医药大学的一项研究也证实了连花清瘟发挥治疗作用具有多个靶点的特性。这项研究利用数据库和相关文献筛选出连花清瘟的活性成分及靶标,筛选后共获得连花清瘟活性成分378个,潜在作用靶点282个,对应2019-nCoV靶点55个,表明了连花清瘟治疗新冠肺炎其作用机制可能与广谱抗病毒、抑菌退热、止咳化痰、调节免疫等作用有关。

实验研究具有整体抗病毒、抗炎、止咳祛痰效果

连花清瘟自2005年上市后,国内很多机构围绕该药做过大量实验研究和临床研究。研究结果显示,连花清瘟可以广谱抗病毒。

中国中医科学院等科研院所研究发现,连花清瘟对呼吸道合胞病毒、副流感病毒、鼻病毒、腺病毒等均有抑制作用,这些病毒多是引起普通感冒的病毒。对于流感病毒,广州呼吸疾病研究所、中国中医科学院等科研院所基础研究证实,连花清瘟可明显抑制甲型流感H1N1、H3N2,禽流感H5N1、H9N2、H7N9以及乙型流感病毒等多种流感病毒,其中对甲型H3N2流感病毒抑制作用较好。对于近两年流行的新型冠状病毒,国家重点实验室研究发现,连花清瘟对常见冠状病毒(HCoV-229E)和新型冠状病毒(COVID-19)感染引起细胞病变具有良好的抑制作用。此外,连花清瘟对HCoV-229E和COVID-19感染细胞引起的TNF-α、IL-6、CCL2/MCP-1和CXCL-10/IP-10炎症因子表达显示出抑制作用。连花清瘟在细胞水平对新型冠状病毒显示出抗病毒与抗炎效果。

连花清瘟可有效抑制多种细菌,具有很好的抗菌消炎作用,有利于治疗混合感染。国内多家科研院所通过多项研究发现,连花清瘟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甲乙型溶血性链球菌、肺炎球菌、流感杆菌等都具有抑制作用,可以防止感冒、流感继发细菌感染,可有效预防支气管炎、肺炎、扁桃体炎等并发症的发生。更难能可贵的是,研究人员还发现,连花清瘟可杀灭细菌生物膜内的细菌,并能明显抑制生物膜内的活菌数量,为破解细菌耐药带来曙光。

连花清瘟具有显著的止咳化痰作用,经试验证实,连花清瘟胶囊能够促进气管酚红排泌,延长氨水、枸橼酸致小鼠、豚鼠咳嗽潜伏期和咳嗽次数,具有显著的止咳、化痰作用。由全国13家三甲医院参与的临床循证医学研究表明,连花清瘟在改善病毒性肺炎患者发热、咳嗽、咳痰、胸痛、肌肉酸痛、呼吸困难等临床症状方面显示出良好疗效。

尽管大量研究发现连花清瘟可以抗炎、抗病毒,但它发挥作用的根本是对机体的整体治疗作用,多靶点发挥作用。中药跟西药的抗病毒概念不一样,中药有一个全身性调节的作用,这是中药的特色和长处。连花清瘟针对的是发热、咳嗽、痰黏不能咳出、咽痛、乏力、肌肉酸痛等这样一个外感热病的症候群,普通感冒、流感、新冠肺炎都可以表现这样一个症候群,连花清瘟的作用机理在于整体调节,多靶点协同发挥抗炎、抗病毒、止咳平喘、增强机体免疫作用。只要症候群相同,不论是新冠肺炎,还是普通感冒、流感,都可以使用连花清瘟进行治疗。

【申明:本文由第三方发布,内容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立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本网发布或转载文章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如因作品内容、知识产权和其它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发邮件至tousu#mail.39.net;我们将会定期收集意见并促进解决。】

63
2022-10-24 10:16:10浏览72举报/反馈
本内容不能代替面诊,如有不适请尽快就医
展开全文
相关视频
相关图文
查看更多相关图文

相关科普

健康资讯热门资讯相关推荐
快速导航
频道
女性
减肥
育儿
保健
美容
妇科
饮食
中医
肿瘤
资讯
男性
诊疗
呼吸科
心血管
肝病科
更多
服务
问医生
就医助手
药品通
疾病百科
名医在线
简单生活
热门疾病
高血压
阴道炎
肩周炎
脂肪肝
小儿咳嗽
糖尿病
健康科普
科普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