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界动态
快速导航
频道
女性
减肥
育儿
保健
美容
妇科
饮食
中医
肿瘤
资讯
男性
诊疗
呼吸科
心血管
肝病科
更多
服务
问医生
就医助手
药品通
疾病百科
名医在线
简单生活
热门疾病
高血压
阴道炎
肩周炎
脂肪肝
小儿咳嗽
糖尿病
健康科普
科普基地
关注39减肥健康运动

查看更多相关内容

取消关注
首页 > 资讯 > 药界动态

我国医药行业发展必须克服四大障碍

举报/反馈
2010-03-25 09:24:00

  能耗大、污染重和资源浪费对产业可持续发展形成威胁

  我国医药产业是环保治理的重点行业之一,大部分化学原料药生产能耗较大、环境污染严重、附加值较低,三废处理、环境保护的压力不断加大。在我国跃居世界第一大原料药生产国的背后,资源和能源的牺牲成为难以计算的成本。我国的青霉素工业盐年产量为6万吨,占世界产量的90%;维生素C年产量超过30万吨,占世界产量的60%;柠檬酸年产能已达70万吨,占世界产量的65%。甚至许多贫穷国家都不生产的大宗原料药在我国还进行着大规模的生产,产业发展环境并没有由于产值的增加而改善,反而更趋严峻,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此外,中药资源保护相关法规建设滞后,中药材的种植及生产方式较落后,缺乏必要的组织,没有形成一定的规模,生产种植过程中缺乏必要的市场信息引导,致使中药材的开发利用处于无序状态之中。一方面,野生药材资源的过度开采,导致部分品种处于濒危的境地,甚至面临灭绝;另一方面,因为盲目种植,导致大量积压,造成巨大的资源浪费。许多中药材通过初级产品形式,以很低的价格出口。如我们常用的500种中药材当中,必须予以保护的就达112种,其中濒危10种,稀有38种,渐危46种。一些中药材,如甘草、麻黄、银柴胡、肉苁蓉、雪莲、红景天、冬虫夏草、川贝母等,由于过度采挖或掠夺式开发,资源量逐年萎缩,已开始影响到中医临床用药及制药企业的生产。

  普遍缺乏国际认证的产品和国际市场运作的经验

  入世以后,国内外市场的界限日益模糊,中外企业之间呈现多方博弈的格局。在与国际接轨的过程当中,我国医药企业主要有三大明显短板:一是获取国际市场尤其是规范市场准入的能力不足。我国大部分化学原料药产品没有取得国际市场进入许可证,制剂产品通过美欧等发达国家cGMP认证的更是少之又少,不足20家。二是企业普遍缺乏国际药品市场运作经验的专业人才,国际化营销能力薄弱,绝大多数企业只做产品,不做市场,没有真正在国外打响自己的品牌。三是在与国际交往的过程当中,对知识产权问题的处理也不尽妥当,经常遭遇尴尬境地。其中,药品知识产权保护一直是我国医药企业发展的薄弱环节,也是与国外企业产生纠纷的多发地带。我国在1993年1月1日实施的修改版《专利法》中,就对药品化合物实施了专利保护。同时,根据1992年中美签署的《中美知识产权备忘录》,对1986年至1992末在美国、欧盟、日本等40多个国家取得专利的药品发明给予一种追溯性质的行政保护作为弥补,从而为药品知识产权保护建立了重要的法律制度。入世后,我国的知识产权保护工作有了明显改善,但与要求仍然有很大差距。与对国外专利医药产品进行保护形成反差的是,我国拥有的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医药产品却寥若晨星。在国家知识产权局的《发明专利公报》中,我国化学药物专利申请极少,而且多为工艺或剂型改进的专利,国外申请则占到90%以上,其中绝大部分是新化学合成药物;中药专利申请数量相对较多,但普遍质量不高,即使给予授权,其保护范围也很小;生物药物的专利申请我国虽然占到近一半,但发明的创造性和质量与国外相比相差甚远。

  总的来看,尽管我国医药行业未来发展之路充满荆棘与挑战,但前景却会越加光明。相信会有更多的中国医药企业从自身实际出发,尽可能地抓住每个机遇,积极开拓,勇于进取,在国际市场上实现企业利益的最大化。同时,中国国内市场经过调整与重组,也有望实现良好的运行秩序,释发出更大的商机与潜能,成为国际医药企业特别青睐的巨大市场。中国跻身世界医药强国之林为期不远。

(实习编辑:陈炫瑛)

2/2下一页
39健康网专业医疗保健信息平台 优质健康资讯门户网站  
快速通道
相关推荐39精品39热文
自测
查看全部
健康资讯推荐
推荐医院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