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万象
快速导航
频道
女性
减肥
育儿
保健
美容
妇科
饮食
中医
肿瘤
资讯
男性
诊疗
呼吸科
心血管
肝病科
更多
服务
问医生
就医助手
药品通
疾病百科
名医在线
简单生活
热门疾病
高血压
阴道炎
肩周炎
脂肪肝
小儿咳嗽
糖尿病
健康科普
科普基地
关注39减肥健康运动

查看更多相关内容

取消关注
首页 > 资讯 > 社会万象

广州社区卫生9类免费贴身服务上半年推出

举报/反馈
2010-03-14 10:01:0039健康网

  本报讯 (记者涂端玉)广州市民在上半年就可获得社区九大类免费贴身卫生服务了!记者了解得知,广州市2010年卫生工作会议中承诺推出“社区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单和服务包”计划,目前已进入征求意见阶段。

  昨日,广州市卫生局网站公布《广州市社区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单(试行)》、《广州市社区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包(试行)》并征求意见函。记者发现:项目单和“服务包”计划以社区为主体,以老人、妇女、儿童、精神病和慢性病患者等人群为重点,提供九大类免费卫生服务,最终量化考核并由市区两级政府“买单”。

  市民可完全免费享用“服务包”中的服务项目

广州社区卫生9类免费贴身服务上半年推出

  “试行单征求意见完成后,我们会拟出修改方案,然后交由上级部门研究通过。计划今年上半年就会在广州推出这个项目单和‘服务包’。”广州市卫生局基妇处处长王俊杰表示,市民届时可以完全免费享用其中的服务项目,而“服务包”则由市区两级政府“买单”。

  “因为是落到各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头上‘兑现’,所以最终具体给他们多少钱,卫生局也要逐个进行量化考核。根据做的项目内容多少、工作任务完成情况如何,在详细比对后再支付费用给他们。”王俊杰表示。

  逐步为社区常住人口建立个人和家庭健康档案

  他介绍,虽然其中如健康档案、预防接种等早已实施,但政府并没有对此提出硬性执行标准。而在“服务包”推出后,社区健康档案的建档率会有硬性标准出台。而其他诸如儿童保健、妇女生育、慢性病健康管理等项目,也将有具体量化标准。“既然政府出钱购买了服务,那么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就得按质按量完成制定的指标,接受卫生行政部门的考核。”王俊杰说。

  “我们的项目单将会以65岁以上老年人、妇女、儿童、精神病和慢性病患者等人群为重点,在知情同意基础上,逐步为社区常住人口建立统一、规范个人和家庭健康档案,并实施居民健康管理。”王俊杰表示,今后还将逐步建立电子化档案。

  儿童

  3岁以下孩子定期访视并检查身体

  儿童保健方面,将为0~36个月婴幼儿建立儿童保健手册,开展新生儿访视、体格检查和生长发育监测及评价等儿童保健系统管理。“我们还会在社区开展高危儿童管理、托幼机构卫生保健管理以及协助新生儿系列筛查。”王俊杰表示。“服务包”规定的内容还包括:新生儿出院后的7天内,医务人员到新生儿家中进行产后访视至少1次;新生儿满28天后,结合接种乙肝疫苗第二针进行随访;满月后的随访服务共进行8次,内容包括为儿童进行体格检查、生长发育和心理行为发育评估。在儿童6~8、18、30月龄时分别进行1次血常规检测,对发现有轻度贫血儿童的家长进行健康指导。

  妇女

  为孕妇至少提供5次孕期保健服务

  在妇女保健和计划生育咨询指导方面,服务内容包括:落实孕前妇女补充叶酸;开展孕产妇健康管理,为孕产妇建立保健手册,开展至少5次孕期保健服务、高危妊娠筛查和2次产后访视,指导产后42天检查等。“服务包”更要求光产前随访就得分别在孕16~20周、21~24周、25~36周、37~40周各进行1次,重点孕妇应酌情增加随访次数。

  老人

  社区内65岁以上老人每年体检1次

  “服务包”还涵盖了专门针对老人的项目。对辖区内65岁以上老人,在其知情选择情况下,每年将为其提供1次健康体检服务,预约其到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接受健康体检,若老人行动不便、卧床,社区还可提供预约上门健康检查。此外,将对辖区65岁以上老人实施登记管理,进行健康危险因素调查和健康检查,并提供疾病预防等指导。

  慢性病

  高血压糖尿病恶性肿瘤患者定期随访

  将对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病高危人群进行指导。对35岁以上人群实行门诊首诊测血压,指导45岁以上人群门诊测血糖。对确诊高血压、糖尿病和恶性肿瘤患者进行登记管理,定期随访;对高血压、糖尿病患者进行体格检查。以高血压为例,“服务包”要求,对于确诊患者,必须每年至少面对面随访4次,监测血压变化,病情有变还得增加随访次数。而Ⅱ型糖尿病患者也“享有”同上服务。

  “还要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开展社区死因登记报告工作,落实慢性病防治信息管理工作,掌握社区慢性病防治基本情况。”王俊杰表示。

  精神病

  社区负责管理居家的重性精神病患者

  对居家的重性精神病患者的管理重担将落在社区头上。项目单和“服务包”内容包括对辖区重性精神病患者进行登记管理;在专业机构指导下对居家的重性精神病患者进行治疗随访和康复指导,随访每年至少4次以上,对监护人的讲座则每年至少1次。

(责任编辑:陈韬)

39健康网专业医疗保健信息平台 优质健康资讯门户网站  
快速通道
相关推荐39精品39热文
自测
查看全部
健康资讯推荐
推荐医院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