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9健康

过于敏感自讨苦吃

丛中 心理咨询 主任医师
北京大学第六医院 三级甲等

  在我们身边,总会有些人交往起来让人感觉如履薄冰:心眼特别小,一句无意的话都可能让他们听出敌意;神经绷得特别紧,一点点风吹草动都能让他们如临大敌;感情特别脆弱,话说轻说重了都会让他们郁闷很久。这样的人我们形容为“敏感”,虽然是人人都可以有一点的小问题,但一旦变得害人害己,可就是容易让人引发的许多心理疾病的人格障碍

  在我们身边不乏这些人的身影,有的人别人问他一句是否见到了某样东西,他就会认为别人怀疑他偷了东西;有的人听到别人在她面前提冬瓜,她就觉得对方在嘲笑她又矮又胖;有的人看到朋友点苦瓜,她就琢磨着是不是朋友暗示她命苦;还有的人一见到几个同事在说话,就觉得他们是在说自己坏话;还有些人,对任何可能涉及自己缺点的话语尤其敏感。朋友看到模特时,感叹一句“个子高就是好衣服架子啊”,他们就以为对方是在嘲笑自己个子矮,马上出语反击或一个人暗自伤感。领导在会议上说有些同志如何表现不佳,总觉得每一点说的都是自己的缺点,因此对前途心灰意冷,几欲辞职。

  “这些人的敏感用心理学的话来说,就是低自尊,通常是后天的各种‘痛点’导致的。”北京大学第六医院临床心理中心主任医师丛中总结道。这通常是早年的心理创伤没有处理好,形成了某种消极的反应模式所致,所以一旦遇到某种可能引发创伤的类似刺激,他们就会有夸大的、逃避或反击的反应。如果这种创伤是在两三岁到五岁间出现,影响就可能更大些。比如有人从小因为个子小被人打击嘲笑过,由此产生无助感、弱小感,到成年时,他可能就对此特别敏感。早年体会到不信任的伤害,长大就可能害怕别人不信任自己的操行、能力等。而早年时在与父母的亲子关系中深刻体验到对被抛弃的恐惧,那么到了成年后则可能迁移到婚恋关系中,产生对伴侣不忠的多疑。

  丛中也指出,这种敏感非常普遍,而且可能伴随终身。在极端的情况下,这种人格特征因此可能相应引发社交恐怖症,偏执、妄想、抑郁、焦虑等病症。极端的事例,就是在契科夫的短篇小说《小公务员之死》中,一个过于敏感的小官吏,因为一个喷嚏打在了前排一位将军的秃头上,最后被自己的恐惧活活吓死了。

  “对此,别人的劝说、开解几乎帮不上忙,因为他们固着在自己的思维模式里,基本上听不进去别人的话。能做的,是他们遇到问题时,坦荡地跟他们交流,消灭他们心里的信息盲区。”对于如何调整,丛中如是说。而他们自身,则要有意识培养两种能力,即分辨事实与想象的能力,和检验事实的能力。相应地,可以记住两句话:不要以为你知道别人话里的意思,而不去问别人所说的想法;不要以为别人知道你的想法,而不去告诉他们你的情况。“如果已经引发了严重的各种病症,就需要进行长期的心理治疗,才能奏效了。”

(实习编辑:陈孟基)

63
2010-02-04 15:13:00浏览436举报/反馈
本内容不能代替面诊,如有不适请尽快就医
展开全文
相关视频
相关图文
查看更多相关图文

相关科普

健康资讯热门资讯相关推荐
快速导航
频道
女性
减肥
育儿
保健
美容
妇科
饮食
中医
肿瘤
资讯
男性
诊疗
呼吸科
心血管
肝病科
更多
服务
问医生
就医助手
药品通
疾病百科
名医在线
简单生活
热门疾病
高血压
阴道炎
肩周炎
脂肪肝
小儿咳嗽
糖尿病
健康科普
科普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