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万象
快速导航
频道
女性
减肥
育儿
保健
美容
妇科
饮食
中医
肿瘤
资讯
男性
诊疗
呼吸科
心血管
肝病科
更多
服务
问医生
就医助手
药品通
疾病百科
名医在线
简单生活
热门疾病
高血压
阴道炎
肩周炎
脂肪肝
小儿咳嗽
糖尿病
健康科普
科普基地
关注39减肥健康运动

查看更多相关内容

取消关注
首页 > 资讯 > 社会万象

向患者推销医药产品 医生成了广告代言人

举报/反馈
2010-01-13 09:26:00《生命时报》

  街上碰到推销商品的,你可以理都不理径直走开;商店里碰到推销的,你可以微微一笑继续坚持自己的选择;接到推销电话,你更可以直接挂断手机……但如果看病时也碰上推销,甚至推销员成了要为你解除病痛的“白衣天使”,你信还是不信,还可以坚决地予以拒绝吗?

  医生成了广告代言人

  新年刚过,但记者在北京某著名三甲医院呼吸科门口碰到来自河北廊坊的张钰时,他却一脸的愁容。张钰告诉记者,由于患有很严重的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在老家动过手术后病情也没有好转,他多方打听到,北京这家医院的呼吸科很有名,又费了九牛二虎之力,终于找到一位教授求医,心想,这下总算是看到希望了。因为托了熟人,看病时那位教授态度很好,聊了两三分钟病情,便详细地给他分析开了:“你的病的确比较严重,这也是做完手术没能根治的原因。现在再动手术也没必要,平时生活多注意些吧。不过,如果真想减轻痛苦,你倒可以试试专治这种病的呼吸治疗仪。”话音刚落,他就从口袋里掏出一叠花花绿绿的纸片,接着抽出中间的一张,对张钰说:“你的这种情况,我建议你用这种,我的很多病人都试了,效果不错。如果你想要的话,可以打这上面的电话。”

  记者仔细看了看张钰手中的纸片,原来是北京某呼吸治疗仪销售公司的产品介绍,便宜的一台八九千,贵的得好几万,上面还夹着一张销售人员的名片。“费了这么大劲来看病,跟我们老家医生说得差不多。我也不知道这个治疗仪怎么样,但医生既然推荐了,当时也没好意思拒绝。我到底该不该买呢?”张钰迟疑着,像是问记者,也像是问自己。

  这并不是张钰独有的经历。近年来,医疗器具或医药、保健品广告越来越多地出现在一些医院里,不同医院、不同科室,广告打的方法都不一样。记者在调查中发现,有医院的整形科里公然放着理肤泉护肤品的宣传广告和产品;孕妇到有些医院检查,医生先指导她领一包某品牌的奶粉试用装;还有些医院禁止产妇自带奶粉,孩子生下来,只能使用医院免费提供的品牌;有的医院妇科报架上摆着满满的避孕工具和避孕药产品及宣传册;有些医生甚至直接告诉患者,用我介绍的药品、器械性价比最高……至于那些隐形广告就更屡见不鲜了:医生用的茶杯、公文包、本子、笔、鼠标垫,都可能是某家药企赠送的……医院成了各大厂家推销大战的第一战场,而某些医生也自觉变成了为其代言的“枪手”。

  广告背后暗藏私利

  不可否认,有些医生是本着为患者考虑的目的推荐药品和医疗产品,但有些医生如此热衷于推销,原因其实只有两个字:回扣。复旦大学社会学系教授于海告诉《生命时报》记者,“同样是为了私利,其中还分为"小私"和"大私"。”

  “小私”当然是个人利益。“在整个药品市场中,处方药大约占85%,这些药该吃哪种、吃多少,都是医生说了算。”在药企工作了快10年的医药代表黄城(化名)告诉记者,想方设法让医生为己所用,就是他们的工作重点,而最直接的方法就是给回扣。“比如抗生素类药,市场上有250种—300种之多,效果都差不了多少,有些医生就想,为什么不推荐回扣高的呢?”这些年,随着物价上涨,回扣也水涨船高,从最初的5%到后来的20%,甚至更高;一台手术的医疗器械回扣在20%—30%之间。越是严重的病,回扣越多,排在前几名的是心脑血管用药、肿瘤药等。对于某些被蝇头小利而诱惑的医生来说,回扣就像“天上掉下的馅饼”。甚至在某些医院,“不拿回扣反而做不成医生,天天拿回扣却能开心做医生”,已经成为一种“潜规则”。商务部曾对商业贿赂的药品回扣做过统计,它每年侵吞的国家资产约为7.72亿元,约占全国医药行业全年税收收入的16%。

  对于那些坚决不拿回扣的医生,药厂也有好办法:帮他们发表医学论文,请出去开会,平时送点小礼物、吃吃饭、唱唱歌,关系好的还经常上门帮忙干点家务。这种无孔不入的情感攻势,让医生和医药代表之间有了层“剪不断理还乱”的关系,也让一些医生不知不觉地有时就会帮产品说上几句。

  “大私”则是某些医院对此种广告推销现象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我们也没有办法,说实在的,大医院需要运转,可就算是像我们这样大的三甲医院,每年国家给的钱才占到总收入的5%—6%,其他的全得靠自己挣。挣钱的办法就是给各科室、个人下任务,从"药"里挖经济效益。”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上海三甲医院院长这样告诉记者。据了解,有些医院50%—70%,甚至高达80%的收入来自药品加价,为这些广告大开方便之门,也就不足为怪了。

  患者是直接受害者

  在医院和药企之间的交易中,患者无疑是最大的受害者。50多岁的沈先生告诉记者:“买药不像买一般的商品,自己还有个挑选的权利,用什么药治什么病,大多数患者都不知道,自然医生说什么就是什么了。只能寄希望于他们开处方时能先摸摸自己的良心,别太坑我们了。最近新闻里不是也有每张处方都不到10元钱,又能治好病的医生吗?”这种不满让患者对医院这种社会公共服务机构产生极度的不信任,转而希望通过私人关系寻求某种保证,这是导致近年来“看病托熟人”现象愈演愈烈的原因之一。

  事实上,医生和厂商的这种关系,势必会影响医生的工作和判断,一方面是给患者开不必要的药;另一方面,药厂在医生身上砸下去的钱,肯定会在病人身上收回来。无论怎样,都会增加患者的医疗负担,受苦的都是患者。中华医学会伦理学分会主任委员李本富认为,长此以往,必然会使医患矛盾进一步激化。

  对于高回扣下的医生牟取不正当利益现象,卫生部曾开展过专项整治行动,但效果似乎并不理想。如何让医院和医生远离商品推销,李本富认为,首先,医院不能让医药代表进门。“其实,每家医院的门诊都会贴着"医药代表禁止入内"的标识,但的确很难挡得住。”北京积水潭医院院长田伟说,但不管怎样,药品不是电视、手机等普通商品,它与生命息息相关,因此对药品推销的管理要更为严格,药企首先应严格规范本公司医药代表的行为,而医院、患者或其他社会人士一旦发现医药代表存在不合理行为,也应及时举报。其次,应尽早取消“以药养医”,这就得倚仗国家增加投入,并出台严格的规定。

  除此以外,李本富强调,商品社会让很多医生忽视了“医德”,其实,纵然外界环境有多少引诱你“犯罪”的客观条件,若是自己把持得住,板凳能做得十年冷、安贫乐道,照样能成为一个“良医”。

其他热点新闻链接:

惊!有人天生不能看阿凡达(图)

小心!“尾货”真的淘到“宝”了吗?

“蚁族”你们准备好过年了吗?

蒙娜丽莎也有难言之隐!(图)

揭秘!世界最重男人减肥292公斤“瘦身”法(图)

(实习编辑:黄妍)

39健康网专业医疗保健信息平台 优质健康资讯门户网站  
快速通道
相关推荐39精品39热文
自测
查看全部
健康资讯推荐
推荐医院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