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万象
快速导航
频道
女性
减肥
育儿
保健
美容
妇科
饮食
中医
肿瘤
资讯
男性
诊疗
呼吸科
心血管
肝病科
更多
服务
问医生
就医助手
药品通
疾病百科
名医在线
简单生活
热门疾病
高血压
阴道炎
肩周炎
脂肪肝
小儿咳嗽
糖尿病
健康科普
科普基地
关注39减肥健康运动

查看更多相关内容

取消关注
首页 > 资讯 > 社会万象

蚁族需要社会的多些关怀

举报/反馈
2009-12-28 12:01:00

  青年学者廉思和他的团队,花费两年时间对北京唐家岭、小月河等大学毕业生聚集村进行了调查,在作为调查结果的报告和书中,将大学毕业生低收入聚集群体称为"蚁族"。媒体对新事物的嗅觉是最灵敏的。我注意到,近段时间多家媒体先后对"蚁族"进行了本地化处理的报道,比如郑州一家媒体在报道"蚁族" 时发明了"郑蚁",焦作一家媒体在报道时,也创造出了"焦蚁"。虽然有牵强附会之嫌,但也从侧面表明"蚁族"在全国各地以不同形式的存在。

  其实,"蚁族"并非什么新群体,我们所熟知的"北漂族"、"校漂族"大致都与"蚁族"所涵盖的群体相似。不过相对"×漂族","蚁族"更能激发我们对青年大学毕业生生存状况的思考。

  我最早关注到这个群体是8月份的一次采访。那天,我在京城某都市报看到一则关于整治大学生聚集村的报道之后,决定走进这个群体,观察他们真实的生存状况。采访的地点就选在了最为典型的,位于北京北五环外的唐家岭。拥挤的公交、横行的"黑车"、坑坑洼洼的路面、林林总总私自加盖的小房子是这个村子给我最直观的印象。每逢傍晚,一辆辆从中关村、上地方向驶来的公交车,满载着在京城里打拼的年轻人回到这里,分散到各自的小出租房中。采访中,我发现他们大都是和我一样,刚刚大学毕业不久,都在为各自心中的梦想打拼。但同时我发现他们的情绪大都灰暗、阴郁,交谈中常常会发出潘晓式的"人生的路为什么越走越窄"的疑问和感叹。

  如果只看新闻报道而缺乏对"蚁族"真实的了解,可能多数人对"蚁族"都会有"大城市不好混,为什么不会老家"的反问。其实,据我调查采访,大多数"蚁族"心中都有回家的想法,只是不愿两手空空地回家,看到家里人失望的眼神。他们具有这样的共同点:农村出身、读的是很一般的学校、缺乏社会关系、家中能给予他们的支持很少,但期望又很高。"蚁族"中多数都是懂事、明事理的年轻人,他们认为家里人砸锅卖铁供自己读书,毕业后就要靠自己的双手去打拼,养活自己,同时尽可能地回馈因辛勤劳作而未老先衰的父母。于是,他们蜗居在大城市的简易出租房内,朝出暮归地奔波于人才市场或薪酬微薄的单位。

  在大学扩招的大背景下,每年都有数百万大学生走向社会,他们中的相当一部分都将因找不到工作或薪酬微薄而归入"蚁族"的行列,这一掌握了知识但被现实生活所压抑,规模已相当庞大且会继续庞大下去的群体,理应受到政府和社会更多的关怀和关注。

  我们不能过度沉溺在冷冰冰的就业统计数字上,要关注他们就业的质量和实际的生活状况和想法。再者,我们的大学和职业教育,应该果断摒弃陈旧且与社会需求脱节的培养模式,让毕业生在社会上学有所用。此外,在"蚁族"聚集的城市,当地政府部门应该将低收入的大学生纳入保障行列,在廉租房、医疗、技能培训和就业信息等方面尽可能地提供帮助,将基层团组织建设到他们当中,排解他们在残酷的现实中积攒的消极情绪。

  青年强则国强。"蚁族"们正在用自己的努力实践着一个个"中国梦",这种穷且益坚的拼劲儿是青年人可贵的精神财富,需要得到更多的呵护。

其他热点新闻链接:

“蜗居”——买房压力,白领早死十年

熬夜族(夜猫子),你睡着了吗?

“哥的寂寞谁能懂?”全面揭秘网购性用品黑幕(专题)

拒做“快男”!男人一生只有16小时性高潮(组图)

揭秘!一天250次性高潮的女人(图)

(实习编辑:黄妍)

39健康网专业医疗保健信息平台 优质健康资讯门户网站  
快速通道
相关推荐39精品39热文
自测
查看全部
健康资讯推荐
推荐医院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