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万象
快速导航
频道
女性
减肥
育儿
保健
美容
妇科
饮食
中医
肿瘤
资讯
男性
诊疗
呼吸科
心血管
肝病科
更多
服务
问医生
就医助手
药品通
疾病百科
名医在线
简单生活
热门疾病
高血压
阴道炎
肩周炎
脂肪肝
小儿咳嗽
糖尿病
健康科普
科普基地
关注39减肥健康运动

查看更多相关内容

取消关注
首页 > 资讯 > 社会万象

孩子,你快乐吗?——关注儿童的成长教育

举报/反馈
2009-11-18 00:00:00

  爸爸妈妈该为孩子做什么———给孩子鼓励和爱

  数天前,一名高三女生从30多层高的楼上跳下,用花季生命结束了母亲无休止关于她学习成绩的抱怨。

  据知情人说,这位女生的母亲对孩子的学习要求一向苛刻,孩子成绩一下降,她就特别烦躁,特别痛苦,不停地给孩子的老师打电话,不停地在孩子面前唠叨,对孩子表现出巨大的失望。最后一次因为数学考试成绩不理想,母亲绝望的口气使孩子下定决心走上了不归路。孩子走时,身上的内衣脏得不像样子,似乎很多天都没有换过。

  记者想起在美国看到的一幕。尽管我并不认为美国的家庭教育完美,但这一幕却令人难忘。在一个社区举行的游泳比赛上,小选手们都在奋力地游着,家长们拼命呼喊加油。当最后一名到终点时,小家伙的父母和叔叔都冲上去抱住孩子,夸他“好样的!”“真棒!”“我为你骄傲!”小家伙也很激动,不停地说着:“谢谢!”仿佛这是一个冠军获得者。

  当然,一个社区的游泳比赛不能和我们高考的重要性相比,但记者认为美国家长对孩子的心态值得借鉴:孩子,你参与了,努力了,我们就肯定你,赞赏你!这次失败,也许下次就会成功!这种积极鼓励的心态不仅表现在对这样的业余比赛上,而且表现在对孩子成长的一切方面。

  我们很多家长缺少的正是这样的心态,一方面我们没有给孩子足够的时间、爱和鼓励;另一方面我们又急于求成,太想让孩子出人头地为自己争光添彩了。当孩子还牙牙学语,就忙着教孩子认字,刚两三岁就找外语班上,生怕孩子输在起跑线上。到孩子大一点,各种特长班红红火火,有的家长不考虑孩子适合不适合,硬塞给孩子一个“特长”,目的很明确:考级、获奖、拿证。随后便将目标瞄向了重点中学、重点大学。只要能提高孩子学习成绩,只要能拿高分,什么都在所不惜。孩子成绩一上去,全家笑逐颜开,成绩一不好,全家阴转多云。结果,孩子学习压力过大,心理压力“超载”,在家庭这个最后的“避风港”里也无法获得有效的庇护,一有风吹草动,常常出现难以预料的问题。当孩子以出走或结束生命为代价告诉我们家庭教育的失败时,不是太晚了吗?!

  我们真正为孩子考虑了吗?当我们提倡以人为本的时候,我们以孩子为本了吗?确实,今天的孩子拥有比以往丰富的物质生活,但今天的孩子面临着空前的学业、升学和就业竞争压力。失败对每一个孩子成长来说几乎都是一门必修课。这对我们的家庭教育提出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如果我们的家庭教育仍习惯于传统的“不打不成器”,以简单粗暴的方式指责孩子的失误或失败,不懂得尊重孩子、掌握孩子成长的教育规律,孩子的心态只能越来越坏,最后在优胜劣汰的竞争中被淘汰出局。

  记者观察过一些各方面都很出色、心理健康、做事积极的孩子,发现他们在家庭环境上有着很高的一致性:家庭和睦,父母和孩子在感情心理上沟通良好,对学习要求并不苛刻,尤其当孩子有失误时,这样的家庭往往采取宽容和鼓励的态度。而一些问题孩子往往出自于问题家庭。正如一位美国父亲在《培育男孩》书中所说,信仰坚定的父母与和谐的家庭,是好的教育的开端和保障。

  家,应该是孩子心灵的港湾。所有的儿童都有权利要求父母给他们爱和鼓励,这是做家长的责任。如果我们爱孩子,那么就尽心尽意为孩子创造一个充满宽容和鼓励的家庭环境,即使孩子在外面竞争得满身是伤,还可以回到温暖的家,有父母为他疗伤,鼓励他再次站起来,走向新的战场。

  老师该为孩子做什么———少一点训斥多一点赞扬

  大连一位中学教师赴美执教后发出这样的感慨:告诉中国的老师们,善待我们天使般的孩子吧,和中国课堂相比,在美国的课堂上课就像在天堂一样。

  这位教师在给她曾经执教过的学校同事的信中说,美国教师对所有的学生都非常平等,绝不会因为哪个学生家里有钱而另眼相看,也不会因为学生学习不好而歧视他(她)。学生犯错误,他们认为这只是成长中的问题,儿童犯错误连上帝都会原谅。

  这位老师的感慨引人深思。长期以来,我们的教育传统讲究师道尊严但却缺少对教育主体———儿童的尊重与鼓励。教师训斥学生甚至虐待学生司空见惯,儿童的自尊心、自信心,在高压、威吓之下一点点淡去,想像力、创造力在大一统的思维模式下变成奢侈品。在很多教师看来,只有极少数的尖子学生行,别的孩子都不行。那么尖子学生又怎样呢?

  一位从小屡获数学竞赛冠军,以优异成绩保送进全国某重点大学数学系,硕士毕业后又在美国一家大公司工作的软件工程师告诉记者,和美国人相比,他感觉最欠缺的就是自信。在美国,很多技术远远不如他的美国人都会毫不脸红地说:“我是最优秀的软件工程师。”而他老觉得自己“还不行”,这样的思维定势使他失去了很多机会。

  连所谓的“尖子生”都有这样的心理定势,那些“差生”的自信心更可想而知了。当一个人没有自信,继而缺乏自尊的话,我们还能指望他做出什么?如果一个社会的大多数人都没有自信,这个社会会是一个生机勃勃、充满创造力的社会吗?

  “善待我们天使般的孩子吧”,少一点训斥、罚站,多一点赞扬、欣赏,让每个孩子都体验到成功的快乐,都找到自我价值,也许我们的孩子会因此心理更健康,更热爱生活、热爱学习,我们的国民素质会有相当提高,我们的国家会更有竞争力。

其他热点新闻链接:

  甲型H1N1流感来袭 专家解答如何预防与治疗

  甲流究竟肥了谁的荷包?

  私宰肉、注水肉黑幕大起底

  奇闻之吻吻宝宝更健康(图)!

  一周最具看点之科研发现宅男退化论

(实习编辑:林艳金)

2/2下一页
39健康网专业医疗保健信息平台 优质健康资讯门户网站  
快速通道
相关推荐39精品39热文
自测
查看全部
健康资讯推荐
推荐医院
查看更多